劉 穎
(黑龍江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黑龍江哈爾濱150040)
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除傳統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以外,不直接承擔或不直接形成債權債務,不動用或極少動用自身資產,為社會提供的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手續費的業務。與國外相比,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起步較晚,水平相對較低,無論從市場發展需求,還是從商業銀行自身的認識、業務發展能力上來看,國內商業銀行都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遠不能適應金融發展的潮流和市場需求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收入占比過低。當前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各項業務收入的比重仍然較小,傳統的手續費收入仍然是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據統計,國內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不足20%。二是業務品種單一。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大部分屬于起步階段的一些操作簡單、技術含量較低的品種,如代收代付、審價估價、評估查賬等,新興的中間業務品種較少。三是專業人才匱乏。在中間業務的發展和管理上,商業銀行還缺乏具有創新意識和專業水準的中間業務人才。四是市場競爭無序。特別是業務收費不合理等現象,已成為制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的“瓶頸”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當然,巨大的差距也同時為商業銀行帶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因此,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加快中間業務發展成為擺在各商業銀行面前的一個緊迫任務。
大多商業銀行雖然認識到拓展中間業務的必要性,但思想觀念還大多停留在傳統中間業務的條條框框中,尤其是對中間業務在商業化經營中的重要性和效益性認識不足,也致使中間業務還很難成為商業銀行與資產、負債業務并重的三大支柱業務之一。甚至有的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還處于自發的、盲目的發展狀態,缺乏內在的動力、統一的規劃和有效的措施,很難及時捕捉到市場信息,把握好發展機遇。所以,國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開發滯后的局面也就在所難免。
銀行資產負債業務是中間業務發展的基礎,中間業務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資產負債業務的發展。但受國內大環境影響,各商業銀行的運行機制還不能很好地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需要。如有的商業銀行尚未建立健全中間業務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在組織架構中,還沒有一個專職部門來對中間業務進行統一規劃、研究、開發和協調指導;中間業務的開發管理還被普遍摻雜在對公、對私等條塊業務管理部門的職能中,部門之間在中間業務發展和管理上的條塊分割,造成中間業務和資產負債業務之間缺乏順暢有效的聯接機制,從而造成中間業務與資產負債業務脫節,未能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處于一種自發狀態。
一方面,中間業務產品沒有市場化。央行及國家相關職能部門至今還沒有制定出一個具有相應約束力的收費標準,而各商業銀行在具體的業務實踐中,也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中間業務定價機制,面對市場同業競爭,商業銀行在中間業務收費上存在不敢收、不好收或不合理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銀行體制改革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特別是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利用行業職能進行行政干預,造成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上的不公平競爭局面,阻礙了中間業務的健康規范發展。
中間業務是一種知識密集型銀行業務,也是金融業的高技術產業,涉及領域廣、知識面寬。特別是一些技術含量高、操作相對復雜的中間業務開發和管理對人才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其開發和拓展需要一大批知識面廣、業務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而高精尖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成為各商業銀行面臨的普遍難題。從各商業銀行特別是基層行來看,多數從業人員都是初涉此項業務,加上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理論及操作知識的培訓尚不能全覆蓋,甚至嚴重不到位,實際上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拓展及管理人員只能滿足一些簡單的代收代付等業務,難以適應中間業務飛速發展的需要。
中間業務是一項集科學技術電子智能和服務質量為一體的現代化金融服務業務,其發展必然要求有先進的軟、硬件作為支撐。從發達國家商業銀行中間業務迅速發展的實踐來看,中間業務的發展與銀行設備電子化及各種新型通訊技術現代化是密不可分的。雖然近年來我國各商業銀行在電子化建設方面發展步伐加快,投入也明顯增加,擁有比較發達的電子網絡系統,但科技優勢大多局限于匯兌、支付和結算等傳統業務上。在對中間業務產品創新的運用上卻極其有限,特別是在計算機聯網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及服務功能上尤為突出,相對制約著中間業務的發展。
中間業務具有成本低、收益高、風險小的優勢,有助于商業銀行積累大量資本,增強競爭能力,是商業銀行未來發展和競爭的主要陣地。面對新的形勢,商業銀行管理層和經營層應充分統一思想認識,轉變觀念,進一步突出中間業務的戰略地位,從戰略的高度,全面規劃、部署中間業務的開發、拓展,積極發展低資本占用、高資本使用效率、高資本回報率的新業務和產品,在解決當前結構失衡問題的同時,真正將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作為“主業”經營,有效確立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業務格局,實現經營目標從間接創收向直接和間接創收并重的模式轉變,經營模式上從“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轉變。
一是要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進一步理順各業務職能部門之間的關系,建立專司中間業務發展的部門,對中間業務加強集中統一管理、統籌協調發展,形成各條線中間業務協調發展、傳統和創新中間業務齊頭并進、部門各司其職、全行通力協作的中間業務發展格局。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創新體系。深化中間業務的品牌戰略管理,以銀行卡、代銷基金、代理保險和電子銀行等業務為重點,積極創新整合中間業務產品,打造中間業務發展的龍頭品牌,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帶動中間業務量的增加,全面提升中間業務核心競爭力。三是要建立有效的考核體系。要在組織領導、營銷管理、產品創新、激勵機制、人才配置和售后服務上加大力度,建立有效的中間業務發展考核機制、業務統計分析制度等,將中間業務的發展切實納入各級行經營目標責任制,并將目標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評經營者業績的重要依據,實行工效掛鉤、獎懲結合。
中間業務涉及面廣、種類繁多,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已成為各商業銀行競爭的重點之一。商業銀行應牢固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從加強中間業務市場培育、打造特色的中間業務品牌出發,積極開發、設計、推廣中間業務產品,特別是新興中間業務。要在及時了解中間業務市場和客戶需求新變化的基礎上,設計出不同產品的組合“套餐”,并加大宣傳與推廣力度。要充分運用各種載體和營銷手段,加大宣傳的力度和頻度,提升中間業務產品的品牌價值和形象,擴大市場影響,擴大客戶群體,培育潛在客戶群體。
商業銀行應積極創新和拓展中間業務服務領域,要敢于突破傳統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經營范圍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場潛在需求,研究市場消費心理,分析市場發展趨勢,借鑒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經驗,引導和創造市場需求。一方面,要進一步整合現有中間業務品種,不斷淘汰沒有效益又消耗資源的業務品種。另一方面,要注重加大高價值中間業務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力度,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和居民對于中間業務新品種的需要,提高綜合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功能,形成具有競爭力的產品,確立優勢品牌的市場地位,以特色服務推動中間業務的迅猛發展。
一是要加強全員培訓。通過多元渠道、多種形式,對現有員工進行全面深入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以適應中間業務發展的急需。二是建設專業隊伍。通過內部選拔的方式,挑選一批年富力強、業務精通、善于鉆研,敢于開拓的人員,安排到中間業務崗位上來,對其進行重點培養,形成中間業務發展的骨干力量;三是加強人才引進。在加強自我培養的同時,還要積極從國內外引進高精尖方面的專家型人才,從其他金融機構等引進一批實踐經驗豐富的專門人才,充實中間業務開發與管理隊伍,為中間業務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中間業務發展所蘊含的風險不容忽視,商業銀行必須堅持業務拓展與風險防范并重的原則,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增強中間業務風險控制能力。一是要健全業務制度,嚴格操作規程,嚴密業務手續,加強監督檢查,排除隱患,堵塞漏洞。同時,要加強會計核算,注重對中間業務收益率、利潤率等量化指標的全面考核,防止銀行收益的損失。二是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要大力發展無風險或風險系數較低的中間業務,特別是不直接產生資產或低占用資產的中間業務,如信用卡、代理業務、結算、金融咨詢、金融投資理財服務等,積極參與企業收購、兼并、資產重組、項目融資、理財顧問、投資管理、信息咨詢、基金托管等。要審慎開展風險較高的業務品種。三是要堅持銀行不墊款原則。無論是委托收款或委托付款,銀行均不干預委托人與對方的業務糾紛,不承擔經營的風險和損失,確保中間業務健康發展。
[1]周國榮.銀行中間業務研究[J].經濟視角,2007(11).
[2]張傳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陳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