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鴻雁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會計誠信是會計與生俱來的品質,是會計對其反映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向會計信息使用者和整個社會作出的一種基本承諾。正是由于會計真實性的存在,才使會計得以存在和發展。著名會計學家潘序倫曾提出:“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筆者認為,會計誠信是會計的本質屬性,是會計行為主體在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中,對會計信息使用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作出的一種承諾,即客觀、公正、及時、準確地把實際經濟活動狀況用會計信息真實地反映出來。它是會計行為主體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和行為規范。
在市場經濟中,會計誠信原則的產生源于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契約關系。人們之間的經濟關系普遍地表現為某種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代理關系是委托人為了實現其最佳利益,委托某代理人通過一定的活動來完成這一期間利益。一般而言,委托人總是希望和要求其代理人努力工作,承擔盡可能大的風險,為其委托人創造盡可能多的利益。而從代理人的角度看,代理人總是希望在物質上、精神上獲得盡可能多的回報,盡可能少地承擔責任和風險。因此,在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利益上的沖突。
而在企業中,這種利益沖突主要表現為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兩種風險。前者在企業中表現為,經理人工作不盡職盡責或利用機會為自己謀取私利而招致委托人利益受損,但他仍可能以各種客觀理由為自己開脫責任。而這是由于代理人擁有委托人無法知道的獨有信息引起的。在企業中,廠長、經理的經營管理效果如何,是他們的獨有信息,這是所有者難以完全了解。可以看出,代理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之所以有它存在的土壤,主要在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即委托人無法了解代理人的客觀行為和思想,也很難獲悉代理人的信息。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非常膽壯起來。……有50%(的利潤)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因此不管是何種類型的企業,也不管是何種類型的會計造假,其共同點都是為了追求一定的不法利益。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經營者的經營成果與經營者的利益沒有直接的關系,會計信息失真基本上是會計人員素質和業務操作的偏差。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特征的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于市場經濟的機制還不是很健全和完善,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一些企業的管理層私欲膨脹,不顧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作為會計行為主體的經理人,其所關心的是經濟上的報酬和職位的升遷、社會地位和事業成功等。當企業出現業績不佳甚至出現危機時,經理人通過會計操縱或舞弊等手段調節利潤,改變企業形象,就能使自己獲得諸多經濟和非經濟利益,并造成經濟增長虛高現象,嚴重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使會計信息變成一些企業負責人隨心所欲謀取私利的工具。而有些中介機構為了從中“分得一杯羹”,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也不惜參與大量造假。有些注冊會計師為了自己的利益,不但沒有起到經濟警察的作用,反而扮演了助紂為虐的角色。
1.國家應盡快制定《會計法》實施細則
目前《會計法》對違法行為中的法律責任制定較粗略,這樣,不利于在實務中的具體操作,同時也降低了法律的嚴肅性,所以,為了保證《會計法》的權威性,促進《會計法》的有效實施,應盡快由財政部制定《會計法》實施細則,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會計法》的框架內制定地方性會計規章,進一步細化和落實法律責任,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2.加強《會計法》的執法與監督力度
財政部要定期開展年度會計法執行情況與會計信息真實性的檢查,財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與會計監督機構要加強協調配合,聘用注冊會計師參加執法檢查工作,對于查出的問題,加大對會計監管中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促使其改正違法違規行為。這種處罰包括經濟處罰和刑事處罰,通過實施處罰和加大處罰力度,增強企業在會計方面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觀念,提高企業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都是由財政部根據會計法制定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兩者的基本目的也是一致的。同時,兩者也存在差異。會計準則主要側重解決會計要素如何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問題,同時也規范會計主體應當披露的信息,其內容比較抽象簡略,需要會計人員運用較多的專業判斷,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高。目前我國會計準則暫在上市公司中執行,但鼓勵其他企業推行。而會計制度主要是對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進行了直接的規范,重點規范會計的行為和結果,側重于記錄和報告,其內容比較直觀和具體。不需要會計人員運用太多的專業判斷,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也較低。
1.健全與完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制定機構和制定程序
在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制定機構中應廣泛吸收來自工商界、金融界、職業界的代表,包括各種經濟性質與組織形式,從而保證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制定結果能保護各集團利益。此外,要有熟悉國際會計理論和實踐的專職會計專家參與;要有一套范圍廣泛、及時和高透明度的咨詢程序,通過這一程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草擬者可以和會計報表編制者及使用者達成共識,并在實施準則時得到他們的支持;要有一套完善的培訓制度,包括對會計人員的培訓,也包括對企業領導者的培訓;還要建立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修訂機構,完善修訂程序,可以成立專門緊急會計問題研究會,對會計實務中出現的緊急問題進行專門研究,發布臨時性規范制度或準則。
2.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實現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的并軌
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兩者的并行是我國會計轉軌過程中的一種特有現象。在將來,以準則取代制度,則應是我國會計規范的一種發展趨勢,這樣所有的企業都執行統一的會計準則,將會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實性,也便于傳統體制的會計人員盡快接受新的會計核算規范,擠壓因兩者差異而進行報表虛假陳述的調節空間。
3.加強與國際社會的溝通和交流,促進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接軌
會計準則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應該密切關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動向,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擴大學習交流,擴大我國在國際會計和信息披露準則形成過程的影響力,最終取得會計國際規則的制定權,促使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顧到我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溝通,研究發展中國家特有的會計現象,探討適用于發展中國家的會計制度,對發展中國家存在的共同經濟現象及會計現象取得一致意見,從而對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制定產生一定的影響,以提高國際會計準則在我國的適用性。以客觀務實的態度研究他國的經驗教訓,既要借取,又要創新,借鑒吸收他國會計準則可取之處,又要超越自身的傳統,并與國情相結合,縮短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距,在會計國際化道路上,盡量避免走彎路。
[1]李春.重塑會計誠信的對策[J].經濟師,2008(8).
[2]項懷誠.會計職業道德[M].人民出版社,2003.
[3]劉玉廷.深化會計改革全面提高會計管理工作水平[J].商業會計,2009(1).
[4]楊雄勝.會計誠信的理性思考[J].會計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