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洪洋
關于高職院校學術文化建設的思考
● 王洪洋
學術文化建設對于建設一流高職院校具有重要作用,營造學術氛圍,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學術素養是高職院校在加快自身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結合高職院校特點,分析了高職院校學術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現狀,對高職院校學術文化的建設措施進行了探討。
高職院校;學術文化;重要性;措施
學術文化是指從事學術活動的人在從事學術研究的活動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即擁有共同的學術信念和追求、肩負共同的學術使命并遵守共同的學術規范。學術文化可以提升高校的層次,提高高校的教育能力,學術研究則是高校保持旺盛生命力、獲得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我國很多高職學院是從中等職業學校發展起來的,雖然已進入高校行列,但相對于普通高校而言,學術研究的基礎較為薄弱,教師的學術水平亟待提高,高職院校的學術文化建設明顯滯后。雖然高職院校不象本科院校那樣特別注重理論研究,但深厚的理論與學術積淀也是指導應用實踐的重要基礎。如何通過基礎理論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通過應用和開發研究解決生產實踐中的突出問題,都是高職院校開展學術研究的重要領域。加強理論與實踐研究,培育濃厚的學術氛圍,對于高職院校加快自身發展、提高知名度和社會認同感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學術和科研活動均由教師完成,學生很少涉及和參與。同時缺乏激勵學生從事學術科研活動和培養相關能力的機制和管理機構,使學術文化的形成缺乏制度保障和組織支持;缺乏高層次的學術講座,缺少與名家、大家親密接觸的機會,使高校的學術文化層次不高、氛圍不濃。如果沒有濃厚的學科文化與積極進取的院校文化所構成的學術文化,學術研究的發展就會在深層次上喪失動力與支持。
當前高職院校學術文化存在浮躁與功利的現象,急于求成、片面追求論文數量導致了弄虛作假、包裝炒作等現象。在急功近利、浮躁的社會風氣的影響下,有的學者放棄了踏踏實實著書立說的傳統,公然抄襲、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或制造一些缺少創新的“學術泡沫”,更有少數人為了謀求發表、出版和獲獎,為了獲取學術地位及相應待遇,采取某些不正當的交易行為。沒有理性和健康的大學學術文化,大學的學術發展往往會追求短期的泡沫式“繁榮”,甚至不惜“拔苗助長”乃至“拔苗收割”,沒有耐心醞釀積淀并獲取突破性的學術成果。
大學之中存在兩種差異巨大的文化——以學校行政人員為代表的管理文化或行政文化和以大學學者為代表的學術文化。管理文化的特點是注重效率。傾向于建立相對清晰和統一的組織目標,設置嚴格的等級,按照有序的程序和有效的責任機制來管理學校。學術文化的特點是注重自由和學術活動的實際效果。大學學者往往對管理文化所追求的秩序和效率不以為然,他們更傾向于能夠相對自主地確定學術發展目標甚至安排個人的生活,認為大學的管理應該因勢利導,尊重個性與差異,只求達到發展學術的效果,而不必強求表面的秩序與效率。大學管理文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大學學術生產中的主觀隨意性,有利于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但它的刻板和繁瑣程序卻可能妨礙大學學者的學術自由,降低大學學術的創造力。
學術活動必須要有設備、場地、經費、技術等各方面的保證。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經費、場地和設備首先保證用于正常的課堂教學和實驗,而對學術活動所需的場地設備和經費則投入不足或者根本沒有。物質條件的不足,使現有許多高職院校的學術活動浮于表面,僅僅處在了解專業領域的基本情況階段,很難深入下去,出成果、出效益。
由于我國的教育體制十分強調應試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學習初期就重書本知識的記憶,輕實踐能力的培養。即便到了大學,這種現象仍然非常普遍。很多大學生僅僅滿足于掌握書本知識,考試得高分,而對鍛煉自身綜合素質、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學術活動則很少關心和參與。有的學生雖然已經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但在崇尚學術的意識和實際參與的行為之間存在很大距離,缺乏實踐的勇氣和能力。
學術文化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造就一支結構合理、拼搏進取、能力強、水平高、有凝聚力的學術帶頭人隊伍。學術帶頭人是學術團隊的核心,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并已在該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建樹或學術成就,另外具有吸引人、團結人、凝聚人的品行修養和人格魅力。其次鼓勵和支持學術帶頭人組建學術團隊。按照學科建設的整體規劃培養和引進數量適當、專業分布合理的學術成員,按學科的層次或建設目標提出學科的職稱和學歷層次要求,引導和促進學術隊伍按學科要求合理配置和優化。最后要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是學術團隊成功發展的關鍵。通過加強各個基層學術組織之間的合作,對學術團隊和創新平臺的科技項目進行科學籌劃,搭建學??蒲衅脚_,創建多學科聯合攻關、協調運行的文化環境和制度保障。學術團隊內部要通過建章立制,形成一整套有效運行的機制確保團隊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的性質、任務及師資隊伍狀況決定了教師不是理論研究型學者,而是從事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因此,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不能不切實際地去追求高深的理論研究,而是要求真務實結合實際需要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科研工作,倡導產學研結合科學研究,一方面可使教師獲得更多與實際接觸的機會,使教學內容與當地經濟緊密結合,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工作也更加面向生產實際,體現了職業教育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辦學理念,也為教師的科研工作搭建平臺。
學術活動的開展,尤其是長期開展,離不開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運行機制的建立為學術活動的開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后臺支持。運行機制的建立可以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成立學術活動管理機構;建立層次合理的學術隊伍;制定科學規范的管理和評價制度。為了保證學術活動有序、持續地開展,必須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對科研的申報、評估、推廣、獎勵等實行規范管理??蒲泄芾砗涂蒲谐晒脑u價對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朔酝闯晒臄盗慷皇前促|量評價科研水平高低的方法,依據不同學科的特點研究、制定和完善科研成果的評價標準和相關指標體系。建立科學的學術評價體制,實施公開、公平、公正的學術評價制度。
加強學術道德建設應加強學術道德自律意識的培養,充分認識到學術研究工作者應具備的學術使命感、責任感和正義感。要通過刻苦努力、認真履行學術責任和為人師表來贏得社會對自己的尊重。堅持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學術風氣,要大力倡導學術批評,積極推進不同學術觀點的自由討論、相互交流和學術爭鳴。完善學術道德建設的監督機制,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制度環境,促進學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此外,還要培養嚴謹的學術態度,教師要做好學術研究,就必須用科學的態度腳踏實地全身心地投入,堅持不懈地勞動。校園學術文化氛圍的營造、學術活動的舉辦,也為學生提供越來越多的載體鍛煉他們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越來越多地與社會接軌。
[1]閻光才.識讀大學——組織文化的視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趙菊揚,營造良好學術氛圍全面提升大學生科學素養[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5,(7):57.
[3]沈曦,大學學術文化的構成要素[J].當代教育論壇,2003,(11):23.
[4]潘蜀健.關于學科隊伍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廣州大學學報,2003,2(8):50-53.
[5]邢以群.論高校學科隊伍建設管理運行機制的創新與完善[J].中國高教研究,2002,(10):69-70.
[6]戴燕.學術期刊的優化模式與學術文化重建[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5):34.
[7]陳何芳.大學學術文化與大學學術生產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72.
王洪洋/濰坊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
(責任編輯: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