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平,韓 冰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商學院,山東威海264209)
多學科滲透交叉的金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①
——以雙學位教育為契機
王春平,韓 冰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商學院,山東威海264209)
就業形勢的發展要求金融學高等教育構建知識結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借助雙學位教育的開展,鼓勵、指導金融專業學生理性選擇雙學位專業,加強金融專業與雙學位專業在構筑課程培養體系和教學實踐中的溝通,在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和畢業答辯環節從學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擴大學科交叉的廣度,提高學科滲透的深度,實現培養金融專業特色化、知識多元化、能力復合型的專業人才的目標。
多學科滲透交叉;金融學;雙學位
隨著金融發展國際化趨勢的日趨明顯,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學科內容隨著金融活動的日益活躍而不斷更新,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用人單位對金融學專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從業人員提高分析市場行情、從事金融產品定價的數理能力,又要求他們擁有防范金融風險的管理能力,還要求他們增強對金融法律法規的運用能力。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必須建立涉及經濟學、理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多學科滲透交叉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有金融專業特色,又擁有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專業人才,這是金融學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金融業國際化的背景以及金融市場主體的崗位職責要求金融專業畢業生具備多學科滲透交叉的知識結構。我國高校在教育實踐中通過設立學科交叉的試驗班或開辦雙學位教育的方式,探索多學科滲透交叉的金融學人才培養模式。
在金融學高等教育中,一批重點院校通過設立學科交叉的基地班、試驗班的方式探索多學科滲透交叉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如1996年,武漢大學成立經濟與數理金融試驗班,該試驗班的學生可獲得經濟學與理學雙學士學位。2003年,山東大學成立了“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人才培養基地,基地班形成了一套數學與金融相結合,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相結合,傳統金融理論教育與現代金融數學、金融工程理論教育相結合的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方案[1]。2008年電子科技大學創辦管理——電子工程復合培養實驗班,選擇金融學專業方向的學生完成規定學業,達到學校學士學位授予條件,將同時獲得經濟學和工學2個學士學位。
進入試驗班(基地班)的學生通常是作為有較大研究潛力的培養對象,在出國深造、研究生保送和考取方面成績斐然,試驗班畢業生也成為學科交叉研究領域的生力軍。試驗班(基地班)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其推行的是特定學科的交叉,試驗班(基地班)規模有限,不是所有申請進入基地班學習的學生都能如愿,而且也不是所有開設金融學專業的高校都具備開設基地班的基本條件,如何在更多的高校建立、推行更廣泛、更靈活的學科交叉滲透的培養模式成為金融學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上文所述的試驗班(基地班)的學生通常可獲得2個學士學位,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雙學位教育。更為普遍的雙學位教育是指學生在取得主修專業學科學位的同時,再修讀其他學科的專業,并取得該學科的學位,最后在2個專業領域取得學位證書的教育模式。
西安交通大學從1997年開始進行了跨大類的輔修專業雙學位的培養工作[2]。山東大學2001年開始在英語和法學2個專業試點雙學位培養模式。山東大學威海分校2007年開始在金融、法學、市場營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設立雙學位班。雙學位班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對主修專業不感興趣的矛盾,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了學生求職的競爭力[3]。雙學位制度是對現行學位制度的補充和完善,是跨學科人才培養的一種模式,它開啟了多學科滲透交叉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大門。
雙學位教育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廣泛性,學生在選擇主修專業之后,根據就業形勢和自身興趣,選擇雙學位專業。這種模式下,受惠面更為廣泛,學校在教學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即可開設雙學位教育,門檻較低,能在更多的高校推廣。分屬于不同學科門類的專業與金融專業形成互補,促進了學科的交叉和滲透。但雙學位教育在實踐中也暴露出一定的缺陷。這主要表現在:
(1)學生對雙學位專業的選擇有一定的盲目性。王峰、張彥麗[3]的調查表明,在問及修讀雙學位的原因時,有71.5%的人旨在增強就業資本,有20.3%的人僅僅是為了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哪一個雙學位專業能與主修專業形成強有力的互補,大大提高就業的競爭力,學生了解甚少。金融主體和金融活動要求從業者具備哪一方面的復合能力,金融學科發展需要學生奠定哪一方面的扎實基礎,這些問題需要專業教師為學生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而目前,各學校對金融專業學生雙學位專業的選擇缺乏主動性的引導和咨詢服務。
(2)雙學位教育與主修專業教育基本處于割裂狀態。多年的實踐表明,雙學位教育與學生的第一學位(即金融專業)教育基本是割裂的,這表現在,雙學位專業的培養計劃是由開設院系自主制定的,報名參加該專業學習的學生其主修專業分布狀況如何、與其主修專業是否存在學科交叉的可能以及如何促進2個專業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深度融合等等,成為學生主修專業所在院系與雙學位專業所在院系交流和關注的盲區。在課堂講授、討論和測試中幾乎沒有教師有針對性的將主修專業和雙學位專業相結合,主動促進學科的交叉和滲透。
(3)雙學位學習與主修專業學習時間存在沖突。與學科復合試驗班(基地班)不同,參加雙學位學習的金融專業學生要完成2個專業培養計劃的課程學習,雙學位課程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相當一部分學生由于是抱著“拿證”的思想,因而輕視課程學習,課堂缺勤時有發生。到了社會實踐階段,由于主修的金融專業實習的需要,學生分身無術,學校也只得將雙學位專業的實習或壓縮或取消,這樣雙學位教育的實踐能力培養幾乎成為空白。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最后環節,目前雙學位教育的畢業論文答辯與主修專業是完全分置的。在畢業答辯階段,學生在相同時間完成2篇不同專業的畢業論文,在求職壓力不斷增加的形勢下,論文質量不言而喻。論文指導教師考慮到學生寫作時間的限制,甚至降低了論文要求,金融主修專業的論文質量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由于雙學位教育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使其在推動多學科滲透交叉、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方面的作用并沒有完全發揮出來,或者說其作用是客觀發揮的,而不是學校主動推進的。對金融專業而言,要建立起多學科滲透交叉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將雙學位教育和金融專業建設有機結合,把雙學位教育納入到金融專業建設體系之中,擴大學科交叉的廣度,提高學科滲透的深度。
針對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盲目性,金融專業教師可根據學科特征、就業形勢對學生加以指導,幫助學生通過選擇雙學位的學習,成為真正具有復合型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為其就業和深造奠定扎實的基礎。對學習成績優異,有數理、文法、計算機、電子興趣或專長的學生加以引導,讓他們在自愿的前提下通過雙學位的學習大大優化其知識結構,做到錦上添花;對學習成績一般又有選學雙學位意愿的學生,引導他們選擇會計、營銷等相近學科專業,在學分制模式下,可以減少他們修雙學位的課程門數,增強其就業的競爭力,做到雪中送炭。
金融專業的學生參加雙學位班的學習,具備了建立學科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基本條件,但是如何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科學、更加符合金融專業自身的特點,還需要金融專業建設者與學生所修雙學位專業培養計劃的制定者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不同的學生可能選擇不同的雙學位專業,但是我們力求學生所選的每一個專業都能滲透到金融專業的培養體系中來。這種滲透在操作上有一定難度,因為不是所有的雙學位專業都是針對金融專業而開設的,不是金融專業的附屬學科。但是我們可以在與相關雙學位專業建設者的溝通之中,充分傳遞金融專業的特征,探討各專業與金融專業之間的交叉點,在教師授課、討論以及測試中提高學科之間的滲透力,改變以往主修專業與雙學位專業學習之間割裂的狀態。比如與雙學位法學專業教師溝通,討論金融法存在的熱點、問題,使其在作業、討論或測試引導學生中立足于金融法的鉆研;與統計學業教師溝通,使其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注重金融統計、計量、分析的學習;與市場營銷專業教師溝通,使其注重培養學生金融產品營銷、金融客戶溝通與開發的能力等等。
金融專業學生培養數量的增加提高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難度,而在雙學位專業學習中,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幾乎是空白。筆者以為,參加了雙學位學習的金融專業學生,可以在實踐環節與主修專業實現完全的融合。因為金融專業實習歷來是必不可少的,在實習部門的選擇中,攻讀法學專業雙學位的學生,可以在涉及金融法律事務的金融組織、工商企業和法律部門任選實習單位,讓金融專業實習和法學實習合二為一;攻讀會計學專業雙學位的學生可以在金融組織、企業財務部門、會計師事務所之間任選實習單位,讓金融學和會計學在實踐中深度融合;攻讀外語專業雙學位的學生可以選擇金融組織的國際部門實習,在實習中實現2個專業的對接。由此可以看出,借助雙學位教育,金融專業學生的實習渠道在拓寬,在原有的金融組織之外,工商企業、會計事務所、法律部門成為新的實踐領域,現實中,工商企業的數量是遠大于金融組織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專業學生和實習單位崗位“僧多粥少”的矛盾。
筆者以為,攻讀其他專業雙學位的金融專業學生可以嘗試畢業論文的完全融合,即學生只撰寫一篇與雙學位專業相交叉的金融論文,就可以同時申請2個學位。這在操作層面上有一定的困難,同一篇畢業論文申請2個學位,在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是個新生事物。不少高校的復合試驗班(基地班)在學生畢業時授予2個學士學位,但那是分屬不同學科的2個院系共同制定、執行一個學科復合型培養計劃的結果,而雙學位教育是專業培養計劃分置的結果。各高等院校均成立了以院系為單位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金融專業學生通常設于經濟與管理學院,而學生的雙學位專業則極有可能屬于其他學院,金融專業教師指導的畢業論文拿到另一個學院的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再申請一個學位,在操作層面的確有一定的障礙。
上述障礙不是不可逾越的,對攻讀雙學位專業金融專業學生,從嚴把握開題報告,將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限定在學科交叉領域,使其在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上達到2個學科門類的要求;在畢業論文指導上,以金融專業教師和雙學位專業教師組成不少于2人的指導小組,保證畢業論文內容能深刻體現學科交叉性;在畢業答辯中,針對雙學位的學生,同樣由金融專業和雙學位專業教師組成答辯小組,確保論文答辯的客觀公正,最后將答辯小組意見分別呈報不同的學位評定分委員會。這既保證了學位授予的公正性,也檢驗了學科交叉和滲透的效果。
在上述培養模式下,雙學位教育已經融入到金融專業教育的培養模式中,為更多的金融專業學生提供了構建多學科、復合型知識結構的機遇,在培養計劃和教育實踐中改變了雙學位教育與第一學位教育相割裂的狀態,在更多的學生群體中實現了多學科的廣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在實踐能力培養上拓寬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渠道,填補了雙學位實踐能力培養的空白;在畢業答辯環節中緩解了雙學位學生求職與畢業論文寫作的矛盾,通過畢業論文檢驗了學科交叉滲透的效果和綜合利用多種研究工具和方法的能力。筆者相信,雙學位教育是促進本科教育中多學科滲透交叉的助推器,其在金融專業培養模式中的體現只是一個縮影,有學科交叉要求和條件的專業可以充分發揮雙學位教育助推器的作用,促進學科的廣泛交叉和深度融合,實現培養專業特色化、知識多元化、能力復合型的專業人才的目標。
[1]胡金焱.山東大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0(1):31-33.
[2]高春娟,張 玲.復合型人才培養新途徑的探索[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2000(2):88-89.
[3]王 峰,張彥麗.雙學位本科教育定位研究[J].教育與現代化,2008(1):28-33.
G642
A
1674-5884(2011)08-0062-03
2011-05-05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教學研究項目(20080013)
王春平(1976-),男,山東臨邑人,管理學博士,講師,主要從事金融理論與金融風險研究。
(責任編校 龍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