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云,李志寬
(1.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思政部,廣西崇左532200;2.盤江精煤股份公司老屋基選煤廠,貴州盤縣553534)
創先爭優:新時期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實踐
鐘國云1,李志寬2
(1.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思政部,廣西崇左532200;2.盤江精煤股份公司老屋基選煤廠,貴州盤縣553534)
創先爭優活動是黨中央不斷加強和推進黨的建設、全面鞏固和擴大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重大舉措。“載體”與“實踐”兩大要素本身就是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根本屬性與要求,創先爭優就是新時期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實踐。
創先爭優;載體;實踐;黨建
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爭當優秀共產黨員活動”,是黨中央不斷加強和推進黨的建設,全面鞏固和擴大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的重大舉措。創先爭優活動以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為主題,是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展開的,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緊密銜接。學習實踐活動是集中性主題教育活動,創先爭優活動則是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本職工作中全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的經常性工作。在邊疆民族落后地區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響應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的需要,其對于鞏固和拓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進一步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對于進一步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科學發展觀在黨的十七大中被寫入黨章,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之一,是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繼而作出了在全黨范圍內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大決策。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幾年的實踐和努力,全國各地黨組織在學習實踐活動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項長期任務,不能一蹴而就,既要求集中性的學習教育活動,也需要經常性的開展相關工作。而創先爭優活動則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繼續和深入發展,學習實踐活動作為集中教育活動,重點在于全面解決黨內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突出問題和難題。所以,“在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繼續,是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立足本職發揮先進模范作用的經常性工作”[1]。各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同志只有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才能全面鞏固和不斷拓展集中教育活動的成果,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習實踐活動深入發展。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高度重視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黨的一大優良傳統,也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在黨的工作全局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近年來,中央按照“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得到明顯增強,黨員和黨員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也有了顯著的提升。總的說來,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的狀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適應改革與發展的要求、甚至與黨的性質和宗旨背道而馳的問題。譬如,一些黨員和黨員干部忽視黨性修養,黨性觀念淡化,宗旨意識淡薄,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組織紀律觀念不強,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嚴重,個人主義突出,理想信念動搖;而少數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戰斗堡壘作用不強,尤其是部分領導班子在推動科學發展、處理復雜問題特別是群體性、突發性事件的能力不足。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就是要發現和解決好這些突出問題,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的科學化水平,為實現黨的奮斗目標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提供強大的政治支持和組織保證。
十七屆五中全會是在當代國際國內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即將完成“十一五”規劃和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全會高瞻遠矚,科學分析了當前所處的時代特征,準確把握發展趨勢,以破解發展難題為著力點,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方針、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基本要求以及重大舉措,詳實描繪了未來幾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因而,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是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現代化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強大推動力。邊疆民族地區由于其特殊的地緣性和多民族聚居的特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經濟社會發展還相對滯后。為此,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站在國家安全、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以及科學發展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發展的緊迫感,深入學習貫徹和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把創先爭優活動不斷引向深入。通過以創先爭優為基層黨建的載體,推進“興邊富民”、“興邊固邊”等宏偉工程,促進邊疆穩定和諧,達到加強和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雙重目的。
“載體”與“實踐”兩大要素本身就是創先爭優活動的屬性與要求。深入開展創新爭優活動,要求各地基層黨組織在活動中不僅要找到有效的載體,而且需要在實踐中“創先”與“爭優”,才能達到活動的既定目標和取得真正實效。而在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中廣泛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不斷夯實黨的基礎,不斷健全和完善黨建長效機制,從而最大限度的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責任感、先進性和創造力,也是有力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實踐,是促進基層黨建工作科學化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基層黨建水平不斷上檔次的重要途徑。所以,通過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是不斷推進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的一個重要抓手。
鑒于邊疆民族地區特殊的戰略意義,和諧穩定與科學發展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各地基層黨組織要把創先爭優活動抓實、抓牢、抓好,不斷激發和調動廣大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達到推動社會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充分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等效果。所以,創先爭優必須找到行之有效的載體,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創建特色鮮明、發展主題突出、黨員干部積極向上,比學習、比工作、比奉獻,爭創先進、爭當模范的生動局面。為此,創先爭優的活動主題要特色鮮明、務實管用、具體明了,這樣才能圍繞活動主題精心設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此外,創先爭優活動只有結合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本職工作,科學設計活動主題,找到有效的載體,基層黨組織才能在履職盡責中創先進,才能發揮其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者與組織者的作用,廣大黨員也才能立足崗位爭優秀,突出先進性,發揮先鋒表率作用。“主題是靈魂、是旗幟,主題明確,活動就有方向。載體是抓手、是平臺、載體適當,活動才會抓實抓好,抓出成效”[2]。主題和載體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活動主題,需要合適的載體來實現,有了合適的載體,實踐才能落到實處。
“創先爭優,重在實踐、貴在實踐,也成于實踐”[3],實踐性是創先爭優的本質特征,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特性之一,是黨的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最終目的。創先爭優活動作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中開展的一項經常性實踐活動,是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立足本職、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的經常性工作,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進一步拓展與延伸,是一項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具體化的實踐性工作。如果不注重實踐,僅僅把創先爭優作為一項簡單的活動來對待,把創先爭優活動當成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寫在紙上、喊在嘴上、貼在墻上,而不能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就會犯形式主義的錯誤。所以,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必須與日常實際工作緊密結合,突出實踐的作用,在實踐中創先爭優,才能使創先爭優成為推動社會事業發展的強大引擎。
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人們只有通過實踐活動與客觀存在的外界事物相接觸,才能產生關于客觀事物的感覺,認識才會發生。所以,人的認識水平是在實踐中實現的,并且由實踐的發展水平直接決定。因此,對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性的理解,對于創先爭優活動本質的深刻認識,必須通過創先爭優的具體實踐活動才有可能實現。而創先爭優活動作為加強基層黨建的一項經常性工作,要想取得實際成效,就必須與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實踐與工作實際緊密結合,才能保證創先爭先活動針對性、時效性和實踐性。由于邊疆民族地區地域遼闊,各地黨組織情況差異大、黨員群體特點不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更要切合實際,突出實踐特色,精心設計主題,加強分類指導。只有貼近基層實際,增強社會實踐,才能找到“創先”“爭優”的目標與方向,才能真正形成基層黨建活力四射、科學發展主題突出、黨員參與熱情高漲的良好局面。
“各基層單位黨組織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圍繞中心工作設計主題,把廣大黨員吸引到創先爭優活動中來”。在實踐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一定要立足本職工作,把活動與日常工作相融合。無論是黨員個人還是黨組織,都擔負著一定的具體的工作任務,都在一定崗位上履職盡責。創先爭優活動不能為了開展活動而開展,更不能走過場,絕不能離開本職工作無的放矢。這就要求各個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都要把“創先”、“爭優”與自身承擔的任務和從事的工作相結合,找到開展活動的載體。因此,不僅要把創先爭優活動與日常工作相融合,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去抓實、抓牢,才能實現創先爭優的常態化。而創先爭優活動只有真正做到常態化,才能避免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虛無主義。也只有常態化了的創先爭優才能持續不斷的感受到黨組織和黨員同志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日常工作的完成與活動的開展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才能促進創先爭優活動進一步地開展。總之,通過依托于本職日常工作載體及實踐的創先爭優活動,創建先進基層黨組織就要把組織所在的單位打造成一個先進單位,爭做優秀共產黨員就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創造出最優秀的業績。
因此,邊疆民族地區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只有致力于為民排憂解難,把日常本職工作與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以及解決好廣大人民群眾關心和關注的各種問題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利為民所謀,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才能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特別是,如何解決好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如何解決好群眾呼聲高的老大難問題,應該成為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突破口和發力點。為此,創先爭優要以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利益為出發點,把創先爭優的實踐活動與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成為群眾利益的創作者和保護者,創先爭優活動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創先爭優活動必須依賴于“載體”和“實踐”兩大要素,才能取得實效。“載體”與“實踐”的特點與屬性決定了創先爭優活動就是新時期基層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和生動實踐。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是推進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工作不斷上臺階的強大推動力。加強和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工作一定要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牢牢把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充分調動和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主體作用,把握好推動科學發展、維護民族團結、服務人民群眾、促進社會和諧、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目標和內容,使創先爭優活動真正形成科學發展主題突出,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群眾得實惠的良好局面。為此,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主題,堅持從邊疆民族地區的實際出發,改革創新,務求實效,統籌推進黨的建設等其他經常性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服務人民群眾、加強基層組織的實踐中建功立業。
各地基層黨組織要緊密結合工作大局,精心策劃和科學設計活動主題,把創先爭優活動與落實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于深化改革、科學發展的各項要求結合起來,與保民生、促團結及實現社會和諧穩定結合起來,與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結合起來。創先爭優活動只有結合單位本職工作的實際圍繞工作大局來開展,才能碩果累累。邊疆民族地區大多也是傳統的老、少、邊、山、窮地區,基礎薄弱、發展滯后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這就決定了邊疆民族地區的中心工作和工作大局,就是要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社會事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基層矛盾、維護邊疆和諧穩定。所以,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依托于創先爭優活動這一著力點,做好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舵手,查找和解決制約科學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鼓足干勁,迎頭趕超先進地區,成功實現科學發展、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同時,基層黨組織要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真正落實好惠民利民措施,拓展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途徑,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帶領群眾致富,建立和完善排查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機制,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最終實現邊疆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繁榮和長治久安。
創先爭優活動要從多層面、多視角創新活動載體,實現活動載體的持續更新,才能確保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進而激發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活動和干事創業的熱情,形成各個組織爭創先進、人人爭當優秀的良好氛圍。創先爭優活動的載體來源于社會工作實踐,也創新于社會工作實踐。如果離開邊疆民族地區中心工作這個最大的實踐搞活動,就會脫離群眾、脫離實際,影響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就會使活動缺乏生命力。我們只有把創先爭優和日常工作融為一體,把中心工作作為活動的實踐平臺,使黨組織和黨員在履職盡責中創先爭優,才能真正體現創先爭優活動的成果。所以,加強基層黨建工作要求各基層黨組織在創先爭優中立足工作崗位,以業務素質、服務水平的提高為抓手,通過落實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把活動開展與黨員干部帶頭弘揚正氣,帶頭服務群眾,帶頭爭創業績相結合,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崗位服務意識、崗位責任意識。為此,基層黨組織要建立健全目標責任管理制度、領導責任制度和跟蹤反饋制度等,明確職責分工,強化黨員的宗旨意識、執政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注重把工作的落實整改貫穿到整個創先爭優活動中,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作為工作與活動績效考核的重要標準。
邊疆民族地區由于黨員相對分散,文化水平低,黨員發展與管理缺乏有效的機制,黨組織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夠、戰斗力相對較弱。要通過創先爭優活動來改變這種局面,把創先爭優作為加強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的經常性工作。基層黨組織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實踐者、領導者和組織者,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效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基層黨組織“一把手”的領導水平和能力。因而,通過創先爭優活動持續不斷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必須抓“一把手”,把“一把手”真正培養成為開展活動和黨建工作的強有力的組織者與領導者。為此,要堅持用以促學、學以致用和注重實效的原則,加強對“一把手”的教育培訓工作。要圍繞解決好邊疆民族地區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習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培訓,強化“一把手”對創先爭優活動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他們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自覺性,全面提升他們的領導能力。同時,上級組織要選派經驗豐富、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與“一把手”實行結對幫帶制度,指導和幫助“一把手”實際開展工作。此外,要對“一把手”采取定期全面考核與不定期重點抽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努力打造一支黨風強、作風硬、效率高、形象好的“一把手”隊伍。這樣,通過“一把手”領導和帶動基層黨組織,將會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威信,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1]張榮臣.創先爭優是推進黨的建設的需要[J].石油政工研究,2010(6):61-63.
[2]王先位.淺談創先爭優活動的主題和載體[J].經濟研究導刊,2010(34):243-244.
[3]本刊特約評論員.創先爭優活動要把實踐放在首位[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5):1.
D26
A
1674-5884(2011)08-0164-03
2011-05-01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科研項目(XYYB2010018);廣西師范大學廣西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邊疆問題研究”專項課題立項經費資助(XWSKYB2010009)
鐘國云(1982-),男,廣西荔浦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發展研究。
(責任編校 晏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