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愛紅 王 寧 閆春梅
借鑒CBE理論,構建高職高專實踐技能培養體系*
——以護理專業為例
● 邢愛紅 王 寧 閆春梅
實踐技能培養體系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基礎。為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就要以先進職業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學改革為基礎,以院校深度融合為保障,科學設計并嚴密組織實施高職高專實踐技能培養體系。
CBE理論;高職高專;實踐技能;培養體系
CBE 理論(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指“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它的理論基礎是布魯姆的“掌握性學習”和“反饋性原則”以及“目標分類理論”[1]。它由四部分組成:職業能力分析、模塊大綱編制、個性化學習和科學的管理。其特點為:以企業專家分析的職業能力為依據確定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考核標準;模塊式課程的組成以綜合能力和專項能力為基礎;學生在學習前先了解學習目標;強調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自我評價。
CBE教學體系出現后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采用。在我國第一任職業技術教育司司長孟廣平同志的倡導下,通過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和加拿大國際開發署的共同努力,自1989年起,設立了“中加高中后職業技術教育項目”。并在成都和北京舉辦了2次大型講習班,專門介紹CBE理論及其操作步驟[2]。1992年國家教委職教司決定把CBE引入中國職業技術教育中來,開始試點并取得了一些成績,由于該模式是以能力教育為先導,改變了學科本位課程模式,畢業生動手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所以CBE教學體系基本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學習和實踐CBE理論過程中,也有許多相反的意見和爭議。有學者認為“能力本位”片面突出能力,損害了人的全面發展;通過CBE所學習的職業能力主要適合于現有的崗位能力,不利于學生適應今后的發展需要;對教師能力要求高,投資大等原因,致使該理論在中國職業教育領域操作困難;不利于素質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推行[3]。
針對CBE理論在中國職業教育實踐中遇到的上述問題,許多學者結合中國的國情、職業教育現狀、專業針對性等進行了理論和實踐層面的本土化研究。如2000年,孟廣平同志提出了“廣義的職業能力”:指某類職業群的共同基礎能力。他在聯合國專家會議上作的“重新考慮職業教育定向”的發言中倡導,“要擴展職業教育的目標,針對一組職業的基本訓練,而不是僅對某一個特殊職業。”1995-2000年,邢臺職業學院借鑒CBE理論構建了 “五階段周期循環職教模式”[4];福建師范大學開展了“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等[5]。 以上研究均以CBE理論為基礎,結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的成果。
本研究針對護理專業的特殊性和CBE理論的特點,提出了以培養學生基礎護理職業能力為主,兼顧專科職業能力的觀點,創新一種使受教育者既具有從事護理專業的本領,又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護理專業實踐技能培養體系。
1.堅持“工學結合、院校合作”的培養模式。全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提出,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教育。我校護理專業實踐技能培養體系在進行培養目標制定、實訓實習項目的選擇、考核標準的制定、評價、特色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均由醫院護理專家的參與和指導。
2.護理專業實踐技能培養體系應以培養基礎護理職業能力為主,兼顧專科職業能力。針對護理專業崗位對護理職業能力要求的特殊性,確定護理專業實踐技能培養體系應以培養基礎護理職業能力為主,兼顧專科職業能力的培養,這樣既能滿足護理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的需求,又克服了CBE理論的缺陷。所謂基礎的護理職業能力,即從事護理專業(群)的共同基礎能力。其優點是適應性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變和創新能力;專科的職業能力是指針對護理專門化方向崗位,如ICU護士、社區護士、手術室護士等崗位的職業能力,優點是崗位針對性強。
3.在實施該培養體系的過程中,注重將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貫穿于校內外訓練的全過程。并將護患溝通與合作等護理職業能力和素質所要求的內容貫穿于每項典型護理工作項目中,使學生在完成護理工作任務的同時,逐漸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養成良好的護理職業素養和形成較強的職業能力。
1.通過社會調研和查閱文獻,院校護理專家共同依據護理真實崗位群進行專業人才職業能力分析,確定護理典型工作項目及工作過程。護理工作項目按照患者入院、住院、出院、社區、家庭護理進行劃分,工作過程按照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五個步驟。
2.按照從單項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來設計“工學結合,學做一體”的“階遞式”實踐技能培養體系。該實踐技能培養體系要求學生在1-4學期,校內實訓和醫院見習穿插進行,重點培養學生的基礎護理職業能力;第5學期的頂崗實習主要在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等科室之間進行輪轉,完成綜合臨床實踐,重點也是培養學生的基礎護理職業能力;第6學期學生在完成綜合臨床實踐后,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志向,分別選擇ICU護理、兒科護理、手術室護理、口腔護理等專業方向進行臨床實踐,重點培養學生針對具體護理工作崗位的職業能力,為畢業后直接上崗做好準備。
1.以精品課程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基礎護理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我校護理專業的《基礎護理學》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突出了護理基礎職業能力的培養,2007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8年,在吸收先進教學經驗和優秀教學成果的基礎上,邀請臨床護理專家對目前的崗位進行進一步調研、分析,完善了護理基礎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建設了國家級精品課程《基本護理技能》。其中的21項與護理基礎職業能力密切相關的實訓實習項目全部按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基于護理工作過程的原則和方法進行了錄制,并與醫院護理專家共同編寫了以突出護理基礎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的教材《基本護理技能實訓教程》,豐富了我國護理教育的實踐教學資源。
2.以突出護理崗位職業技能培養為主的教學改革,帶動特色教材的建設。為提高學生畢業后的崗位適應性,學校與省內外10家三級甲等醫院合作,在頂崗實習的后期進行了護理崗位針對性較強的職業能力培養,即專業化方向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將護理行業的新技術、新業務納入到護理實踐教學中,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與醫院護理專家共同編寫了以突出護理崗位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化方向培訓教材。
[1]向敏,劉遠嶸,凌婧.CBE理論在高職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7).
[2]嚴雪怡.教育分類、能力本位與廣義的職業能力培養——紀念孟廣平同志逝世兩周年[J].職業技術教育,2007,(28).
[3]胡宇彬.他山之石 可攻玉否—對高職CBE課程模式的思考,學理論,2010,(18).
[4]鄧澤民,陳慶合,郭化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模式的比較與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02,(10).
[5]賴建輝,邱永渠.關于高職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28).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廳2009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重點研究項目 “三年制高專護生實踐技能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編號2009081)的部分研究成果。
邢愛紅 王 寧 閆春梅/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主要研究方向為護理教育
(責任編輯: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