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冬梅
淺論高職院校的產學結合、校企合作
● 趙冬梅
科學設計符合職業教育規律的人才培養方案,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深入開展產學結合、校企合作,大大提高了我院人才培養質量,鍛煉了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的利益最大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做一體化
我院是一所在技工教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職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產訓結合,在培養高技能人才方面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成功之路。
高職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主旨,職業技能是職業能力的核心。職業技能既是學生進入職業崗位的通行證,又是今后終身學習和發展的基礎。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應是高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心所在。然而,技能訓練“訓什么”、“怎樣訓”?與高職教育理論深度和廣度怎樣結合?這是我們在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時著重解決的問題,為學生設計與所學專業一致或相近的專業技能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在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融入專業課內容從而形成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實現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最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和練就一項職業技能的培養目標。
學生的學習過程按照“123階梯工程”實施,第一階段打好基礎,學習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在實訓中心進行模塊化課題訓練,為純消耗型任務驅動學習;第二階段產學結合,提升專業理論和熟練技能,在實訓中心進行較簡單的實際工件加工制作,鉗工進行零鉗加工或部件裝配,車工完成實際零件的車削加工,電工完成簡單電路板的裝配等,實現基本的產訓結合。第三階段頂崗實習,安排學生進入實習工廠或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學院擁有總建筑面積約45000平方米、生產設備約4000多萬元的實訓中心,一邊是教室,用于理論教學;一邊是實訓場地,用于實訓教學。
學生在實訓中心的學習按照由淺至深、由簡單到復雜進行完本專業涉及的所有實訓課題,以“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貫穿下來,每一個課題要學生完成一個明確的工作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練就一項技能。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大大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考核評價貫穿于任務完成的全過程,即考核工作過程中的文明生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工藝規程、創新能力、團結協作精神、職業素養的養成情況、任務完成的質量和速度等。
學生在完成各類實訓課題后,基本具備了該專業所對應的職業崗位標準要求的能力,可以進入校辦實習工廠進行產學結合訓練或頂崗實習。
學生在實習工廠的訓練內容主要有產品2M9120多用磨床、2M7125周邊磨床等產品的零件加工制造、小部件的裝配、電氣控制箱裝配等工作;任務量不足部分承接合作企業、外協單位、委托單位等的來料加工,學生在真實生產中學習、訓練,提升技能,逐步達到三個學生完成一個工人的工作量。
學生在實習工廠頂崗實習時,采用1332管理,即一個工人師傅帶領三個實習學生、管理三臺生產設備、完成兩個工人的工作量。頂崗實習學生的工作量、工作質量與該崗位的工人一并考核。學生在本崗位的學習效果由崗位指導教師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計入學業成績。
工廠產品的大部分零件由學生從毛坯經過一道道工序加工生產出來。隨著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依次從簡單到復雜、從粗加工到精加工,遞進換崗工作,每個崗位原則上實習兩個月,學習能力強、掌握速度快地學生可以提前換崗,反之適當延長。頂崗實習學生成為各個工種、各個生產環節承擔生產任務的主要力量。
產品的裝配采用四個“1”管理模式,即由1個工人師傅帶領1個工作小組、組成1個團隊完成1項裝配任務。承擔起產品的部件裝配、總裝配、調試試車等生產任務。
選拔頂崗實習優秀的學生,到生產產品安裝現場進行整條生產線裝配調試,進一步鍛煉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術能力。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學習環境由教室、實訓場地轉變成了工廠的生產車間,身份也有學生轉變成了工人,對他們的要求也更嚴格了。他們必須嚴格遵守工藝規程、規章制度和工作紀律,要嚴格按照技術文件的要求去操作和檢測,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要按時完成工作定額,完不成定額或廢品超標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影響學業成績。學生經歷了這樣的真刀真槍的生產體驗后,學到的不僅是真實的生產本領,而且促進了學生遵守職業紀律、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提高職業能力。
為使培養的學生更適合企業的需求,我院先后與濟南發電設備廠、太古飛機集團、法因數控集團、濟南第二機床廠、濟南柴油機床、濟南重汽、濟南鋼鐵集團、萊蕪鋼鐵集團、臨沂工程機械廠、濱州活塞等13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這些企業每年接納我院一定數量的學生去頂崗實習。由于我院學生在校內實訓中心已經經過真刀真槍的規范的生產訓練,到企業經過較短時間的適應訓練后,一般都能很快進入角色,承擔起生產任務。這些企業對我們的實習學生不僅不會視為“負擔”,而且非常歡迎我們的學生。學生在這些企業實習,不僅能接觸到國內外先進的生產設備,而且能體驗到現代企業的現代化生產、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氛圍,對于學生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產生了很好的作用。由于頂崗實習學生的良好表現和學院適度控制到每個企業的實習人數,大部分頂崗實習的學生都被企業直接留用,這種方式已成為我校畢業生就業的一條主渠道,達到了學生畢業即就業的目的,實現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1.通過校企合作,加強了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我院定期安排部分專業課教師到企業的技術崗位鍛煉,聯合攻關突破技術難題,或在業余時間承擔工廠的設計任務;同時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承擔實踐技能課程的教學,或進行專題講座。教師在與企業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熟悉了企業,了解了市場,及時掌握職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和發展方向,使課堂教學不僅具有理論性,更具有應用性和實踐性,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產實際和技術應用,教師不僅有高深的理論知識,還能指導學生技能訓練,使越來越多的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教師參與產品開發站在了科技發展的前沿,引導教學內容改革的方向,同時加速了教師的知識更新速度和專業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科研能力。
2.校企合作、產學結合使學生有條件進入正在運轉的企業,提前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快速融入社會的能力。使學生深入了解企業,也使企業對學生有一個準確全面的評價,在企業與學生的“雙向選擇”中減少了盲目性,同時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切合實際的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3.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是實現學校、企業、學生利益最大化、實現三方共贏的理想模式,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人才培養效率提高,人才培養成本降低,培養的學生適應現代企業的需要。因此,我院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就業率始終維持在96%以上。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劉俊和.構建校企一體化的高職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0,(11).
[3]劉景光,王波濤.當前國內外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構建研究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7).
趙冬梅/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教學、教學管理、職業技術、教育研究等工作
(責任編輯:陳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