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蔚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由美國哈佛商學院首創的案例教學法(Case Teaching Method)作為經濟類課程獨特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并不斷地普及和推廣。這是一種將真實世界引入課堂的方式,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首要目標,既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又是激發和強化頭腦思維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識和不斷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從被動聽課、記筆記的消極性學習方式轉變為參與分析決策的主動性學習,并能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關鍵點上培養學生管理與創新的實際能力。
《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專業限選課程之一,案例教學是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對中國對外貿易現狀進行描述,提供中國外貿發展中存在問題及未來展望,學生經過認真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后從中有所收獲的教學過程。
《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教學案例具有真實性。同時,案例是從實踐中搜集,經過篩選、提煉后的成果,能準確、全面地反映客觀實際。學生面對案例,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可以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思考現實中的問題,也可以從實踐案例中總結歸納理論,縮短了理論與現實情境的差距,使學習的知識和理論更為生動、具體、形象。如“外貿發展的理論依據”是純粹理論的章節,涉及到比較優勢理論、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業內貿易理論、國際競爭力理論等內容。在教學中,針對中國外貿發展的某一現象,可嘗試用各種理論從不同角度去分析。
對學生們來說,一方面闡明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還要接受其他同學的提問和置疑。不少學生反映這是鍛煉他們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極好機會。在課堂討論之后針對案例要求同學們撰寫分析報告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探討改進的措施,這也使學生們在戰略規劃和決策方面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增強。
《中國對外貿易概論》教學活動實踐表明,學生對使用案例教學法反應熱烈,并目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他們認真地投入到案例分析過程中,在課堂討論時,發言積極而又熱烈。學生們各抒己見,對于要點問題持不同觀點、不同方案的學生相互爭論的場面時有發生,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協同作業的能力。每個學生參加案例討論小組,并確定自己在其中的角色與承擔的具體工作。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行協調合作,培養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
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認真聽課,穿插很多案例,下課后,學生只記得老師講了什么有趣案例,而沒有記住授課的內容,以致本末倒置。這樣使用案例,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空空如也,達不到教學目的。
傳統的案例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先按照教材順序講授外貿發展現狀及基本原理,然后作具體解釋,在解釋過程中穿插一些案例。這種循規蹈矩的講授方法往往使得案例受到一定局限,因為教師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所舉的案例一定是恰好能說明該理論的案例,這樣,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的限制,案例和理論過分的對號入座不能拓展學生的橫向思維。
有的教師使用案例局限于解釋和說明其所講授的理論,未對案例作必要的分析與說明,甚至只是對其所講授理論的簡單的、毫無意義的重復。其用意和動機過于明顯,學生根據當前所講理論即可不假思索地推斷出個案的處理結果,因而導致一種思維上的惰性,無益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案例教學中,有些教師把自己定位在傳授者的地位,顯得很主動。有的教師為了節約課堂時間,完成教學計劃,在案例教學中,從案例的介紹、問題的提出、分析的展開、結論的得出、所涉理論知識的深淺以及時間的把握等方面以教師講授案例為主,在案例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必要的啟發,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成了舉例教學而非案例教學。即使采用了案例教學,但是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化,基本都是對某一個案例采用“討論—陳述”的傳統方法,學生課堂討論或者課后討論后輪流陳述或者提交報告,教師甚至沒有對學生的論述進行適當的評價。
案例的選擇非常重要。目前,在選擇或編寫適合教學需要的案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案例的選擇應當既適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同時又要密切聯系實際。
在選擇案例前,應明確教學目標。首先是要解決哪個方面、哪個層次的問題,是一種方法的應用還是幾方面理論的綜合應用。其次是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能學到什么、改變什么,是有利于加深對相關理論的理解或相關方法的掌握還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是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還是培養其思維方式。為此,選擇的案例應具有三方面的性質:
1.典型性
中國外貿發展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選擇時應該經過嚴格篩選,選擇時應針對本三院校課程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能力培養的特點,選擇的案例應該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使學生學習后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同時,可以選用學生喜愛與熟悉的人、事、產品和企業等案例進行教學,效果比較好。因為學生熟悉,就容易被調動,也樂于參與。比如,迪斯尼樂園在歐洲的投資失敗案例算是國際經典案例,學生也喜愛迪斯尼樂園的品牌,如果只是簡單地分析歐洲迪斯尼失敗的原因,這對現實的意義已經不大了,但是如將案例教學延伸到迪斯尼樂園在中國上海的投資行為的分析,這樣能給學生以真實感,投入的積極性更高,學生雖然身在課堂,但通過剖析實際案例,有身臨其境之效,對學習理論知識就不會感到抽象。
案例可以對比,理論也可以對比,在理論的章節學習中,可以針對某一個案例,將枯燥的理論進行比較,分析哪一種理論對該案例的現象的解釋最有說服力。
2.客觀性
主要是指對事實和環境的描述,要求案例所反映描述的問題應是真實的,案例對教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些公認的經典案例歷史悠久,這些事件中蘊含的基本原則和原理是經典的,對學生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充分挖掘案例中的理論有深刻意義,這些案例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選擇使用。
有的案例雖然好,但超越了教師的駕馭水平和學生的理解能力,因而教師無法勝任案例的組織和點評工作,學生無法提起討論的興趣,這種案例教學也注定是失敗的。比如商業腐敗案例,有些現實案例只是面上的分析,這樣的案例在教師收集材料中就無法完全掌握情況,如果運用在教學上將影響教學效果。
3.操作性
主要是指案例具有開發學生智力的功能,在案例中應含有供學生思考、分析的問題。案例應該能夠對當前和未來的實踐提供有效的參照和指導。如果沒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再生動、再完備的案例都不應作為教學案例。案例要能夠讓學生搜尋其中的隱藏信息,深入發掘各種信息間的潛在聯系,以求得解決方案。比如在技術貿易章節,可以將我國知識產權方面的案例融入其中,結合當前的“山寨貨”來探討。
案例教學法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內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研討式、討論式、分析式和誘導式等。方式的選擇往往根據案例的長短、覆蓋的內容及其重要性等因素有機地、靈活地加以運用。多種方式的使用可以獲得不同的效果。
目前,多數的案例教學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研討式,即案例介紹和課堂討論;另一種為分析綜合式,由同學們根據案例撰寫分析報告,課堂上進行總結和綜合。
但是,在本三院校的案例教學中,針對學生特點,傳統的案例討論模式過于呆板,在實踐中,采用對比案例的分析或者采用辯論的方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外商投資章節中的企業跨國并購為例,如果單純讓學生分析某個成功或者失敗案例,學生也就是拘泥于材料,而選用吉利并購沃爾沃成功和騰中重工并購悍馬失敗的案例,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學生在材料收集上更加全面深入,課堂效果更好。在可口可樂并購匯源的案例上則采用辯論“民族品牌是否會在并購中消亡”,使學生在參與中對并購的利弊及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1]劉彩霞.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9(12).
[2]劉剛.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作用機制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8(5).
[3]王俊鳳.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之“案例教學”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