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琰琰
(江蘇省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科,江蘇無錫 214045)
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化療藥物腹腔內注射治療肝癌伴癌性腹水的護理
馮琰琰
(江蘇省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外科,江蘇無錫 214045)
復方苦參 聯合化療 腹腔注射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特點為病程進展快、惡性程度高,且大多伴有肝炎后肝硬化,其中相當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出現癌性腹水而失去手術機會。我們近年以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化療藥物腹腔內注射治療原發肝癌伴癌性腹水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而護理在腹腔化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熟練及有效的護理,可使患者配合治療的順應性增加,減少各種并發癥。
1.1 一般資料 2003~2009年我院收治的68例原發性肝癌伴癌性腹水患者行復方苦參注射液聯合化療藥物腹腔內注射,所有患者均經AFP、CT或B超及臨床表現確診為原發性肝癌,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齡32~72歲,中位年齡 53歲;按照 Child-Pugh分級,肝功能A 1例,B級 45例,C級 22例。37例患者腹水病理細胞學檢查中發現癌細胞,另31例通過腹水常規、腹水生化及臨床表現診斷為癌性腹水。各病例均有肝炎后肝硬化背景,無手術治療史及介入化療史,未發現有門脈癌栓或遠處臟器轉移。
1.2 方法 局部浸潤麻醉后取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處為穿刺點,穿刺進入腹腔后置入導絲,再經導絲引入并留置F14號深靜脈導管。施行腔內藥物注射前盡量放盡腹水,腹腔化療均采用HCPT 16 mg/m2、5-Fu 1 000 mg/m2、地塞米松10 mg,1周后重復,共2~4次,在每次化療藥物注射前均予以復方苦參注射液30 ml加入溫生理鹽水100 ml腹腔注射。
1.3 療效評價 療效按WHO規定的標準評價,B超測定腹水量的變化。完全緩解(CR):腹水消失并至少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PR):腹水量減少50%以上,并維持4周以上;無效(NC):即未達上述指標,或雖有效,但治療4周后仍需再次放腹水治療。有效率:CR加PR。
1.4 結果 其中腹水CR 38例,PR 16例,NC 10例,CR加PR 79.4%。
2.1 心理護理 腫瘤晚期患者因為大量腹水而腹脹、腹痛、氣促、呼吸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常規腹腔單純化療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多數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因而對聯合治療持懷疑態度,不配合甚至拒絕,因此,用藥前護士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根據其文化程度,接受能力,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藥物的基本知識,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介紹相同成功的病例;同時,也應向家屬做好宣教工作,使患者消除緊張心理,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積極地配合各項治療及護理。
2.2 腹腔注射護理 腹腔穿刺前囑患者排尿,防止誤傷膀胱。測量經臍的腹圍并記錄,協助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暴露穿刺點,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防止細菌進入腹腔致細菌性腹膜炎。抽液速度不宜過快,抽腹水后注入藥物,操作中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注意觀察其面色、脈搏、呼吸、血壓等情況,操作完畢,囑患者臥床休息30 min,然后協助患者不斷變換體位,以利于藥物在腹膜腔內均勻分布,體位變化的順序為平臥、半臥、臀部墊高、左側臥位、右側臥位,每個體位保持30 min。
2.3 不良反應的護理 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血生化,根據檢驗結果及時補充電解質、維生素、白蛋白及新鮮血漿等支持治療,治療過程中如出現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時,給予胃復安、鹽酸格拉斯瓊等對癥處理;出現白細胞下降,給予升白藥物口服或者皮下注射;如有發熱,則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多飲水,保持全身皮膚、個人衣褲及床單位清潔干燥,如有汗濕,及時更換,并觀察體溫變化情況。
2.4 導管并發癥預防 腹腔穿刺置管處每日用安爾碘棉球消毒1次,并更換3M貼膜。注意觀察化療管固定處皮膚有無紅腫或水腫。部分患者灌注化療藥物后很快出現肛門墜脹、尿頻、尿急等不適,可能為化療管頭端太靠近膀胱直腸凹陷所致,可拆除固定縫線,退出導管2~3 cm。
不能接受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一旦出現癌性腹水,通常意味著腹腔廣泛轉移的發生,因此癌性腹水是常見的5個不良預后因素之一[1]。對于此類患者,腹腔化療作為有效治療手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化療藥物的腹腔內注射可造成肝功能損害、骨髓抑制、免疫抑制、腹脹不適等副反應。
復方苦參注射液主要由苦參、白土茯苓等藥物制成,其中苦參的主要成分為苦參堿、氧化苦參堿、脫氧苦參堿等多種生物堿。研究顯示[2],苦參堿能有效降低小鼠血清丙氨酸轉氨酶、透明質酸酶及肝組織烴脯氨酸含量,氧化苦參堿還能穩定細胞膜,激活細胞膜腺苷酸環化酶,誘導肝細胞微粒體藥物代謝酶以及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進行腹腔內化療安全、簡便,近期療效較好,是治療惡性腹水的一種有效手段,明顯提高了患者生活質量,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能減少患者的疑慮,使其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整個治療過程,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1]Dvorchik I,Carr BI.A simple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 for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by chemo-embolization[J].Cancer Detect Prev,2007,31(2):154.
[2]田曉華,叢建波,孫存普,等.氧化苦參堿清除OH 自由基作用及胸腺嘧啶核苷酸輻射防護作用的FSR研究[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1996,14(6):412.
Compound flavescens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馮琰琰(1975-),女,江蘇無錫,大專,主管護師,從事外科臨床護理
R473.6
B
1002-6975(2011)14-1339-02
201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