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艷,唐仁泓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眼科,湖南 長沙 410013)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一種致盲性眼病,約1/4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因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失明的患者5年死亡率為36%,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根據是否發生視網膜新生血管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治療方面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以藥物治療為主,增生期則以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為主[1]。本實驗觀察黃芪注射液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對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影響。
46例病例均為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門診和住院的患者,雙眼42例共84眼,單眼4例。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由我科經眼底檢查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證實為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按眼底分期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3例,男 9 例,女 14 例,年齡(53.5±11.5)歲,病程(11.5±8.5)年。 對照組 23 例,男 11 例,女 12 例,年齡(54.0±10.5)歲,病程(11.0±9.5)年。 兩組間性別構成比、年齡、病程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均按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提出的診斷和分類標準經內分泌科確診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診斷和分期按 2002年16國學者擬定的新分期標準[2]。排除有嚴重影響視力的其他眼病如白內障、青光眼、葡萄膜炎、視網膜脫離、視神經病變、黃斑病變等以及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及合并嚴重全身疾病如造血系統疾病、急性心肺疾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癌癥等。
兩組病人均予以飲食控制加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嚴格控制血糖血壓。治療組:加用0.9%NaCl 250 mL加黃芪注射液 (山西晉新雙鶴藥業有限公司,10 mL/支, 批號:09061708)30 mL 及復方丹參注射液 (正大青春寶藥業有限公司,10 mL/支,批號:09030912)20 mL,靜脈滴注,每日 1 次;對照組:單用飲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兩組均以2周為1個療程,連續觀察2個療程,療程間隔3~5 d。
治療前后分別檢測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FBG)、餐后2 h靜脈血漿葡萄糖(PBG)等,并分別做視力、眼底檢查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采用 55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FF450 Plus數碼眼底熒光造影檢查系統(德國Zeiss公司產品)進行檢測。
有效:視力提高2行及以上,眼底微血管瘤數目減少、出血部分吸收、滲出明顯減少,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熒光素滲漏的范圍減小。穩定:視力無變化,眼底出血、滲出、水腫、微血管瘤無明顯吸收,但亦未見新的病變出現,熒光血管造影熒光素滲漏的范圍無擴大。惡化:視力退步2行及以上,眼底微血管瘤數目增加,出血或滲出增多,熒光血管造影熒光素滲漏的范圍增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
對照組44只眼,有效4只眼,穩定34只眼,惡化6只眼,有效率 9.1%;治療組44只眼,有效32只眼,穩定10只眼,惡化2只眼,有效率 72.7%。兩組有效率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χ2=40.716,P<0.01)。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四大致盲性眼病之一,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中最重要的病變之一。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目前主要認為與糖代謝紊亂引起的視網膜微血管系統的損害有關,即視網膜微循環內微血管病變伴血栓形成,并造成微血管閉塞及微血管滲漏,導致眼底出血等[3]。代謝障礙及血管壁的損害、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增強、血液黏稠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等都與視網膜的循環障礙和缺血有關。有報道顯示丹參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患者血漿脂質過氧化物的含量,升高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4],是一種良好的外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劑。丹參還具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提高紅細胞的機械強度和減少紅細胞破裂的作用[5]。丹參功能活血祛瘀、消腫、涼血、止血,可通過活血通絡行瘀,有效改善視網膜微循環,達到減輕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作用。黃芪中的多糖、皂苷、黃酮、硒及氨基酸均是起補益作用的物質,可益氣活血、通絡散瘀,促進全身及局部器官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改善視網膜微循環的目的[6]。另外,黃芪能明顯地降低血小板黏附率、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7],并能使損傷的紅細胞變形能力得到顯著改善[8],因而能促進眼底出血、滲出的吸收,減少微血管瘤,減輕黃斑水腫。丹參與黃芪兩者合用,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視網膜微循環,提高患者視力。本試驗發現治療組眼底出血滲出及微血管瘤均有部分改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而對照組各項指標的改善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在有效控制血糖穩定的基礎上,運用黃芪注射液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對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1]李鳳鳴.中華眼科學 (第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 165-2 171.
[2]葛 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05.
[3]胡紹文,郭瑞林.實用糖尿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8:296-298.
[4]柯曉云,吳 藝.丹參對 DR患者脂質過氧化物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響[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1991,2(4):205.
[5]沈雅舟,吳松華,邵福源,等.糖尿病慢性并發癥[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9:72.
[6]劉 啟,熊南山,程 斌.黃芪免疫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雜志,2004,29(6):321-322.
[7]吳建新,蔣 瑩,嚴永清.黃芪、當歸及其配伍對紅細胞電泳及血黏度的影響[J].江蘇中醫,1992,13(3):40.
[8]戴稼禾,梁子鈞,秦萬章,等.黃芪藥物對人體紅細胞變形能力作用的實驗研究[J].貴州醫藥,1987,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