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麗 李孜孜 陳曉勤
(1.成都醫學院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2.成都醫學院)
護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課程反思日記的質性研究
唐麗麗1李孜孜1陳曉勤2
(1.成都醫學院護理學院,四川 成都;2.成都醫學院)
目的深入了解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學習人際溝通學后的感受,找出在學習課程中學生最關注的問題,針對其中一些最突出的問題提供對策。方法 采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研究方法,對50名在校護生學習人際溝通學過程中的反思日記(371篇)進行資料分析。結果 采用類屬分析法升華出5個主要觀點:護患人際溝通的反思、家人朋友關系的反思、非語言溝通的反思、學習過程的反思、護患尊重的反思。結論 反思日記有助于教師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培養護生人際溝通能力。
護生 人際溝通 質性研究 反思日記
1999年國際醫學教育組織制定出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標準的7個領域,交流技能獨立占據一大領域,其中包括與患者及其家屬、同事、其他專業人員的有效交流[1]。加強溝通技巧的研究,有助于對患者順利實施治療和護理,滿足患者對醫療信息的需要和減少醫療糾紛[2]。反思是人心對自身活動的注意和知覺,是知識的來源之一。護生通過寫反思日記能獲取人際交往經驗,有助于溝通能力的培養。筆者于課后對學生人際溝通反思日記進行了質性研究,總結如下。
1.1 對象 成都醫學院護理專業全日制專科生165人,其中,男生7名,女生158人,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2歲。
1.2 方法
1.2.1 研究的理論依據 質性研究理論基礎之一的建構主義,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取代傳統強調客觀、理性及經驗主義的實證科學實證范式,在于說明和詮釋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或行動是如何被構建的[3]。反思是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一個核心,它把人從沖動行為和常規行為的支配下解放出來,使人有預見性地、審慎地指引自己的行為。護生的認知習慣從最初對知識的復制到具有個性化的觀點認識、思考方式都融入了個人的主動建構之中,養成透徹清醒的思維習慣,而不僅僅是傳遞的結果。反思,可以使護生從旁觀者成為參與者,使護生從自身的生活背景、學習中運用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系。
1.2.2 實施 要求護生在《人際溝通學》課程行課期間,每周完成一篇本周人際交往方面的反思日記,向護生詳細講解反思日記的寫作方法、目的、要求和意義,課程結束后,以隨機數字表法抽取50名學生反思日記,篩除其中不合格的53份,最終納入研究的共計371份。承諾在研究中隱去其真實姓名,以獲得同意。在資料的分析過程中采用了Claizzi的現象學資料六步分析法,包括:(1)仔細閱讀反思記錄;(2)析取有重要意義的陳述;(3)對反復出現的有意義的觀點進行編碼;(4)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5)寫出詳細的描述;(6)辨別出相似的觀點,升華出主題概念。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和主題進行重構,并穿插研究者自己的反思,使最終形成的主題間具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
2.1 對反思日記的分析 護生的反思內容呈現集中趨勢,日記內容從多到少依次為:護患人際溝通的反思94篇(25.34%)、家人朋友關系的反思74篇(19.95%)、非語言溝通的反思56篇(15.19%)、課程學習過程的反思43篇(11.59%)、護患尊重的反思40篇(10.78%)。
2.1.1 主題1:對護患人際溝通的反思 學習該課程初期,護生沒有認識到溝通技能是當今護生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他們在日記中寫道:“今天開設一門新課程——《人際溝通》,好奇怪,原來與人溝通也要學習呀?”“我發現溝通不僅是一種手段、一座橋梁,它更是一門學問,那到底什么是溝通?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在臨床工作中怎樣才能做好護患溝通?”護生對如何護患溝通很陌生,內心沒有建立良好護患溝通模式,對以后在臨床中如何進行溝通沒有頭緒。通過課程引導,護生普遍認識到人際關系在將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融洽的護患關系。到課程后期,大部分護生對將來的護患關系表現出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談到:“我相信通過真誠的態度、嚴謹的工作方法,一定會取得病人的信任,與他們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
目前,我國正處于醫療體制改革逐步完善、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特殊階段,有調查表明,70%的投訴原因是護患溝通不夠所致[4]。護患溝通能力是一種后天習得性能力,讓護生明白溝通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訓練,逐步提高達到一名合格護理人才所具備的水平。加強護生溝通技巧的指導,培養護生指導性溝通和情感性溝通能力,不僅對現今有待改善的護患關系有推進性作用,而且還能幫助護生順利完成臨床實習任務,并為今后進入臨床從事護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5]。
2.1.2 主題2:對家人朋友關系的反思 護生對待家人和朋友的聚散有不同的感慨,他們在學習中不斷運用人際理論改善自己與家人、朋友的關系。例如:“我會用我的醫學知識教我的家人和朋友愛惜身體,他們會教我如何更好地與同學相處,所以我們久別重逢時總有共同語言,不會尷尬!”。有些護生因各種原因斷了與某些朋友的聯系,在課后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反思,他們談到“不知道怎樣去挽回這份友情,不知道怎樣與以前朋友溝通。”“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可在這不同的人中,我們總會看到有兩個或三個,他們有著共同特征、共同愛好、共同動機等。這也是我對朋友的理解。”還有的護生反思后立即采取行動,并在日記中描述道:“今天這堂課后,我給久未聯系的朋友打了電話,她很意外,我們彼此都很激動,我好開心!”在校護生人際交往知識和技能是原始的、經驗性的,他們對人際交往的意義、人際交往的藝術和技巧、人際沖突和危機的應對策略知之甚少。他們通常憑感覺、直覺、情緒、經驗,甚至依自己個性處理自己面臨的各種人際問題,很難適應新環境下復雜的大學生活,有時甚至弄巧成拙,導致人際沖突發生。該課程的學習使護生不僅掌握了如何與患者溝通,對護生與家庭和朋友關系也有一定改善。有學者認為,人際關系不協調已成為困擾大學生的主要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6]。交流溝通課程不僅有利于護生順利完成臨床工作,對他們的生活、為人處事及增加人生的幸福感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3 主題3:對非語言溝通技巧的反思 非語言溝通的重要性給護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即將成為護士的我,明白在以后護患交流中要充分利用非語言交流的作用。”“這一節課上,老師主要講了非語言溝通,即通過肢體、表情、動作、語調等去交流。”非語言溝通是人際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其自身表達方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與語言表達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能夠促使護患之間的語言溝通更和諧,氛圍更融洽,效果更好[7]。在課堂發言中,教師要求護生不僅僅注意語言描述要正確、準確,還要加強語氣、語速、肢體語言等表達。雖然部分學生認識到非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但認識不深刻,在實踐訓練中有很多不足,缺乏規范性肢體動作,或自身不得體的習慣動作時有發生。從理論認識到實踐過程是復雜而漫長的,在短短的36學時里要完全規范護生的肢體語言很難。教育者還應該重視溝通理念的教育,用思想來指導行動,發揮出非語言溝通的表現力和吸引力,這樣才能真正將非語言表達技巧轉換為溝通能力。
2.1.4 主題4:對課程學習過程的反思 護生對教學過程提出許多自己的感想。例如:“溝通學的課已接近尾聲,但它對我人生的影響卻開始,相信它會伴隨我一生。”“對我而言現在還未走向臨床,但從人際溝通課程中,我有所學、懂其用,以后能夠更好運用于臨床實踐中。”“這門課的教學方法我很喜歡,有的好像做游戲,但卻讓我懂得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是時代賦予護理教育者的職責[8]。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善教學模式,使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護生對 “提問式、啟發式、問題式、討論式、案例分析、循證、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比“以教師為中心”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感興趣[8]。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課堂內的各種活動等教學方法都需要護生們協作完成,也是溝通能力培養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發展性原則、學生中心原則、全面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實效性原則[9],讓護生在應用中去反思、分析自己的行為,強化正確行為,加快理論到實際的升華。同時,結合角色扮演以及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教學,給予護生思考、評判、發現問題的空間,讓護生主動參與,積極解決各個環節中出現的問題,逐步提高護生人際溝通能力。
2.1.5 主題5:對護患之間尊重的反思 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護生對此也有他們的認識,例如:“前兩天去醫院見習,我們大家都圍著一個病人問同樣的問題,患者剛開始還很好,到后來就不耐煩了。我想我們的行為沒有尊重患者的感受,沒有充分考慮到病人的心情。”“在與病人交流時,應懂得基本的禮貌,尊重病人,語言應恰當,面帶微笑,詢問病人病情時應適當的放慢語速,不應讓病人感到壓力。”大學教育的本質之一是要學生懂得尊重,在社會中獲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護士職業情感中不可或缺的品質,是護生獲得社會認可的前提。尊重的前提是理解和移情,只有當護生能夠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他人的需要,才能理解患者的感受和痛苦,對患者的病痛感同身受。教師在課堂上引導他們如何在細微之處體現對他人的尊重,如在與人交往中,要熱情、真誠,交談時看著對方的眼睛;護理操作前解釋語應通俗;操作時動作熟練且輕柔,注重保護好患者的隱私,操作完畢給病人擺好舒適體位等。護生應以廣博而真誠的愛作為堅實基礎,從而學會尊重他人。教師要引導護生如何去換位思考,提供個性化服務,力求滿足不同層次病人的需求。將為病人進行全程護理中可能遇到的溝通問題,在課堂中進行討論,讓護生對護患之間尊重有更理性的認識[10]。護生在學會尊重他人的同時才能考慮到他人的需求,真正提高交流溝通能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國高等醫藥教育改革與發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8.
[2]李玉梅.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提高護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中華護理雜志,1996,31(10):601.
[3]劉明.護理質性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8.
[4]伶術艷.美國高等護理教育標準[J].護理研究,2000,14(4):183-184.
[5]劉均娥.認識阻斷溝通的行為,促進有效的護患溝通[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65-767.
[6]張偉.試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5):13-14.
[7]Kruiiver IPM,Kerkstra A.Bensing JM .et a1.Communication skills of nurse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simulated cancer patient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1,34,772-779.
[8]王維利,崔娟嵩,陳珊珊,等.人際溝通課程教學實習方法的改革與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4):345-346.
[9]黃晶,王志紅.護理本科教學改革在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228-229.
[10]張詠梅,江智霞.護生人際溝通知識轉化為人際溝通能力的教學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2):154-156.
Qualitative study for the communication reflection diary among nursing students
Tang Lili,Li Zizi,Chen Xiaoqin
(Nursing college of Chengdu Medical college,Chengdu)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feeling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nursing study among nursing students,and to find out problems concerned by nursing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for problem solving during the training course.Method Using qualitative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the learning diary for reflection among 50 nursing students learn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 5 main point of view was summarized by categories analysis.The reflec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friends and family relations of reflection,the reflec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the reflection of the learning process,nurse and patients in respect of reflection.Conclusion Reflection diary(371 article)jointly reflects the problems mentioned in class,the teacher's guidance and training pertinently,for students to form goo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guide clinical practical work is very important.
Nursing student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Reflective diary
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編號:P09439)
唐麗麗(1987-),女,四川開江,本科,學生
李孜孜
R471
A
1002-6975(2011)11-0988-03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