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甘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人民醫院內科,甘肅白銀 730913)
中西藥結合介入治療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楊樂甘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人民醫院內科,甘肅白銀 730913)
中西藥結合 介入放射學 股骨頭血供 護理
股骨頭缺血壞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femoral head,ANFH)病因學說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類,創傷性的多因髖部及股骨勁骨折造成股骨頭供血血管斷裂至缺血壞死。非創傷性類有:血管阻塞學說,原發血管病變學說、脂肪栓塞學說、多種病因綜合學說,機體免疫學說,全身骨代謝學說等[1-5]。我院近幾年采用中西藥結合介入方法治療ANFH 1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將臨床治療及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7例,男12例,女 5例;年齡最大58歲,最小26歲。外傷史7例,長期吸煙及酗酒者5例,長期應用激素者1例,不明原因者4例。發病部位:單側13例,雙側4例。根據Ficat分期診斷標準: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 4例、Ⅳ期3例。均經X線、CT診斷結合臨床等確診,病程4個月~20年。
1.2 方法
1.2.1 行Selinger法穿刺對側股動脈成功后,置入5F動脈管鞘,經鞘置入4-5F C型導管,分別超選靶血管-閉孔動脈、股深動脈開口,行手推法注入38%泛影葡胺造影劑證實并點片。觀察靶血管動脈走行及分布,見股骨頭供血動脈稀少、纖細、狹窄、中斷、扭曲等異常表現。患側股動脈上1/3處止血帶加壓53.3 kPa以減少遠端血流(注意:注藥加壓,不注時松解),這樣增加股骨頭血流量,以增加藥物濃度。注射藥物采用五聯:尿激酶20萬 U(稀釋入250 ml生理鹽水中,控制在30 min內注完),復方丹參注射液20 ml,川芎嗪20 ml(4例患者注藥后出現嚴重嘔吐及患肢疼痛癥狀后停藥,此藥有刺激性,所以注射速度慢),脈絡寧20 ml,654-2 15 mg,注藥程序:先于閉孔動脈注入總量的1/3,再經股深動脈開口注入2/3,亦可根據造影血管異常輕重來調整比例。
1.2.2 注藥畢,導管頭留于異常最嚴重的血管部位,將導管及管鞘外固定后無菌包扎保留,保留期為4~6 d(有細菌培養條件者可到7 d),次日同一時間在病床前經導管重復注射上述五聯藥物,同時每日靜脈點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抗生素使用8~10 d,口服阿司匹林50 mg Tid,潘生丁 50 mg Tid,VitnD、鈣劑。血脂高的患者應用降血脂藥物,口服藥物續用半年。
1.2.3 末次注藥在X線檢查床上,注畢行電視透視下造影觀察血流及血管分布情況,造影結束后拔管,穿刺部位加壓包扎,下肢制動8~10 h,常規觀察穿刺點周圍有無血腫及遠端血液循環,患肢免負重半年,床頭及術后功能鍛煉。雙側患者15 d后行對側同法治療。 Ⅰ
1.3 結果 Ⅰ期患者股骨頭血供改善,關節活動恢復正常,疼痛消失,骨紋理“聚積征”消失。Ⅱ期患者阻塞血管暢通、有新生血管,活動度升級,疼痛緩解或消失,硬化骨質密度減低“新月征”變小。Ⅲ期患者狹窄血管段消失,阻塞段部分暢通,股骨頭血供網增粗,扭曲血管改善。關節活動升級,疼痛緩解或減輕,骨小梁變清晰,囊變區變小,塌陷變形股骨頭無改變。Ⅳ期患者股骨頭血供無改善,關節活動無改善,疼痛明顯減輕,骨質改變無改變。
2.1.1 心理護理 由于此類患者治療病程長,思想壓力大,對治療失去信心。因此,向患者做耐心解釋工作,說明此種治療方法的優點,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其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對醫護人員有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嚴重者可給予鎮靜藥物。
2.1.2 用物準備 (1)術前準備導管、導絲、導管鞘、穿刺針等,并檢查其消毒有效期;(2)準備搶救物品與藥品,備造影劑、肝素、利多卡因、生理鹽水等,并檢查各種設施是否完好。
2.1.3 疾病準備 (1)完善術前各項檢查;(2)做碘過敏實驗;(3)術前晚上予腸道準備,排空大便,防止術后牽引制動引起便秘腹脹。術晨留置導尿,排空膀胱,護送患者至介入室。
2.2.1 防止血栓 將2 500 U肝素溶于500 ml生理鹽水中沖洗導管,每次向導管內注藥均應回抽,以防微血栓進入血管,并保持導管內肝素化,協助醫生注射治療藥物及造影劑。
2.2.2 加強巡視 介入治療過程,隨時注意患者情緒變化,多給患者良性信息,以解除緊張、恐懼心理,更好配合治療。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注意觀察造影劑不良反應,本組病例均未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3.1 穿刺局部護理 用寬膠布加壓包扎后再加壓1.5 kg的沙袋,沙袋6 h后撤除,下肢制動8~10 h,保留加壓包扎膠布及繃帶卷至留管結束,因此,對插管部位的觀察及無菌護理尤為重要。
2.3.2 出血的觀察與護理 (1)術后患肢需平伸6~8 h,以防穿刺部位出血。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或皮下血腫形成,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并與手術醫生取得聯系;(2)在用藥過程中應觀察有無皮膚、黏膜、牙齦、內臟及顱內出血等癥狀與體征;觀察大小便顏色,行尿常規檢查1次/d;(3)指導患者用軟毛刷刷牙,勿用指甲抓破皮膚。
2.3.3 下肢血循環的觀察 回病房后15~30 min巡視1次,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皮膚顏色及皮溫,毛細血管充盈時間,穿刺側下肢有無疼痛及感覺障礙等。
2.3.4 肢體功能鍛煉指導 介入治療后,患者疼痛明顯緩解,此時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由輕到重,循序漸進。2次/d,每次20 min;對患肢由遠端向近端按摩或揉捏,1周左右可下地扶拐行走,但不可負重,以免引起股骨頭塌陷,加重病損程度。
2.3.5 注藥時嚴格無菌程序 觀察穿刺部位有無出血,如發現穿刺留管部位迅速出現巨大皮下“包塊”,及時加壓處理并作為急診患者與醫生取得聯系,配合治療。每次注藥前先抽出導管內液送細菌培養,注藥前后均用肝素鈉鹽水沖冼導管并管內保留。患者雙下肢嚴格制動,平臥病床,病房每日紫外線燈消毒一次,患者面部防護。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且剪切力大,活動范圍較大,血供相對薄弱,吻合支少,且股骨頭形態特殊,遇各種外因后,血管受壓狹窄、閉塞、動脈壓增高、靜脈淤滯,影響骨代謝及外排,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6]。我們采取中西醫結合介入治療的方法,治療效果明顯。因此,加強術前及術后護理,做好介入術前全面準備,介入術后留管期間的觀察和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療效。
[1]王文良,黃公怡.創傷和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病理學研究及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1997,2:140-142.
[2]李德華.骨壞死的病因和病理[J].中華骨科雜志,1994,3:159-162.
[3]鄭召民,盧旭華,董天華,等.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患者的血液學改變[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22(7):425.
[4]Oh zonu K,T akaoka K,Saitos,et al.latraosseou.,aterial architeeture in nontraumatic auricular of the femoraI head::Microangioraphic and histologic Study[J].Clin Orthop,1992,277:79-88.
[5]Jones JP Jr.Fat embolism as a possible emchanism producing avascular neciosis[J].Arthritis Rhilum,1965,8(1):4-8.
[6]任安,張雪哲.股骨頭缺血壞死研究簡況[J].中華放射學雜志,1997,31(2):199.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Femoral blood supply Nursing
楊樂甘(1972-),女,山東招遠,大專,主管護師,護士長,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248.2
B
1002-6975(2011)16-1513-02
201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