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玲,李文明
在醫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許多慢性病卻久攻不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1],而且癌癥已成為患病人群中最主要的病死原因[2]。給病人及家屬帶來了災難,給國家帶來了損失,如何使癌癥病人早日康復是現代醫學護理急需解決的課題。
在日本有一位江本勝博士,他用10年的時間做了水實驗,水實驗結果發現,水能聽懂人的意思,還能聽音樂,寫了一本書《水知道答案》[3]。
實驗的方法:首先把天然水接到5個杯子中,杯外貼一標簽,用英文、中文、德文、日文、俄文寫同樣的詞“我愛你”并在常溫下放置2 h,然后把它們放置到可調控的冰箱-5℃放置2 h后水結冰,在冷室中以高速攝影的方式來拍攝和觀察水的結晶。發現圖案非常的美麗,呈現六邊形,邊與邊之間還有花紋,圖案大致相同;然后實驗者等冰融化后,換一個標簽,同樣用這5種不同文字的語言寫同樣的詞“我恨你”,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儀器、相同方法,結果發現呈現出來的圖案都破裂了,有的圖案不規則呈火柴棍狀。同樣等冰融化后,換回我愛你的標簽,又回到非常美麗的圖案。
這個實驗給我們有何啟示呢?人處在出生之前的受精卵狀態時其成分99%是水,出生后,水占人體約90%,長到成人時,這一比例縮減成70%,到臨終之前大約會降到50%[3],無論如何,可以說人的一生幾乎都活在水的狀態中。
從物質的角度來看,人就是水,而以此為前提的話,我們就可以很冷靜地去看待很多的事物了。河水因為流動,才能保持清澈,當水不再流動,它就成為一潭死水,人體的血液循環亦如此,也就是說血液必須保持一種循環狀態,打破這種正常秩序,血液流動速度就會發生改變。中醫學認為,人的七情六欲會傷害自己的身體,現在江本勝博士已通過科學實驗證明人的心情對身體有直接影響。近年來,現代醫學也已證實,人的心理狀態對身體的健康影響很大。癌癥病人的精神痛苦可分為3種類型:抑郁、焦慮以及包括譫妄在內的神經-認知能力改變[4]。有的學者依據癌癥病人從確診后的心理活動過程在臨床上分為如下5期: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沮喪期及接受期[5]。對于癌癥臨床護理來說,應基于上述研究發現,對病人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或選擇對其最有利的心理干預措施,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樂觀、積極、開朗狀態。已有成功的先例證實樂觀、積極、開朗狀態對機體的積極意義是有些藥物及手術治療無法達到的[1]。況且,開朗、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癌癥病人的免疫系統有益[6]。
一個癌癥病人出現了癥狀,用CT檢查出了腫物,那這是他的癥狀,他的病是如何來的呢?中醫學認為,氣滯血瘀,人的心情會影響人的身體,怒傷肝,肝的解毒能力大大降低,血內的代謝產物增多,增加了血的黏稠度,進而危害人體健康。從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我們更能清晰、明白地發現消沉、憤怒、恐懼、害怕的心情容易使體內的水分子圖案變得丑陋,體內的原子、分子重新組合,把原來正常的組織轉變成有病的組織。當把這些負面情緒轉變成平和、寬容、真誠關愛別人時,體內有病的組織不就又轉變成正常組織了嗎?語言是心靈的展現,對于生活持不同的心態,人體70%的水也會跟著改變,并在身體的外在形態中表現出來,擁有健康心靈的人,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健康的,他的體魄也相對健康許多,心理健康,身體就健康。正所謂健康的內心決定健康的身體。癌癥病人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及提高生存質量,現舉例如下:
病人,女,43歲,宮頸癌術后4年,左下肢水腫10個月伴左腹股溝區疼痛,CT示盆腔淋巴結轉移,走路跛行。病人2010年1月18日入院,行左側盆腔野6 MV-X線外照射治療,并給予積極止痛治療,在此期間病人左側腹股溝疼痛劇烈,徹夜難眠,哭泣影響其他病人的休息,醫師為其肌肉注射鹽酸布桂嗪100 mg止痛治療,有時每日2次,且抬高左下肢稍可緩解腫脹,但仍是夜不能眠,用艾司唑侖片助眠效果差,后加用嗎啡。2月11日復查CT示,腹膜后及左髂區淋巴結轉移,醫師因CT提示病灶范圍較大,進一步放療價值不大,于是終止放療。作者擬用愛心,獲得她的信任,得到她的配合,關心她,體貼她,讓她放松,并告訴她:你除了是位病人,還是媽媽的女兒,還是孩子的媽媽,讓她多想想為媽媽為孩子做些什么,轉移她意識上對癌癥的恐懼、害怕,讓她微笑,每日笑三笑,當左下肢疼痛時應全身放松,用手撫摸疼痛部位,說好朋友好了好了,結果出人意料,從此后再沒用過止痛藥,腿部腫脹也得到了緩解,睡眠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她的母親從每日以淚洗面轉變成發自內心的微笑。
綜上所述,癌癥的發生發展與人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關系。作為直接服務于癌癥病人臨床第一線的護理人員應當從《水知道答案》中汲取教益,對癌癥病人施以親切的心理疏導,更加有力地配合臨床實施的放療或化療等措施,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降低癌癥病死率和提高癌癥病人的生存質量作出貢獻。
[1]王文輝,蒲懷智,雷小林,等.癌癥患者心理分期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6(33):29-30.
[2]Cai J,Yang L,Liu Z,et al.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ancer coverage in important Chinese newspapers between 2000 and 2007[J].Support Care Cancer,2009,17(4):329-332.
[3]江本勝.水知道答案[M]//李煒,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9:12-19.
[4]Sivesind D,Baile WF.The psychologic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Nurs Clin No rth Am,2001,36(4):809-825.
[5]王逸如,黃華蘭,應文娟,等.惡性腫瘤與良性疾病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J].南方護理雜志,2004,11(4):47-49.
[6]王從蓉.癌癥患者心理學變化及其心理護理要素[J].中華臨床護理雜志,2002,36(7):11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