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華,魏小麗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科技的進步、醫院規模的擴大、現代化醫院管理的需求,我院自2007年4月安裝了物流傳輸系統,在各病區護士工作站、藥房、檢驗科、病理科、手術室、血庫、物資倉庫等30多個部門安裝了長達800余米的“醫用物流傳輸系統”[1]。它利用管道連接各個傳輸點,以壓縮空氣為動力、塑料瓶為載體,電腦控制,可以在幾秒鐘內準確無誤地傳輸物品。通過傳輸管道傳送藥品、標本、報告單、病歷等物品,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勞動強度,加快了服務流程,提高了醫院管理水平。傳輸系統的應用,有效地提升了醫院相關系統的運作效率,快捷、方便、準確、高度智能化,避免了人為因素造成醫療護理的安全隱患,從而提升了醫院綜合實力。但該系統既傳送清潔的治療藥品,又傳送可能帶有致病微生物的臨床檢驗標本,在減少人流交叉感染的同時,容易帶來物流污染及交叉污染。為保證醫院物流傳輸系統安全使用,對該系統的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進行了調查,提出控制措施,制定了消毒管理辦法,并進行跟蹤監測。現報告如下。
1.1 現場查看 選擇傳輸瓶集散量最大的是病房藥房、門診藥房、檢驗學部、病理科、手術室傳輸端口,現場查看各病區傳輸到的傳輸瓶及瓶內填充物有無“清潔”“污染”標識、標識與使用目標是否相符、傳輸瓶標識與瓶內填充物標識是否配套,查看瓶內填充物有無血尿漬污染。每日對每個端口依次查看20個傳輸瓶,連續3 d;同時對全院30個病區相關情況亦逐一觀察記錄。
1.2 采樣與檢測 選外科樓和綜合樓10個病區為采樣點(包括主要科室),按《醫院消毒衛生標準》[2]要求分別在消毒前后采樣。采樣部位為物流桶內壁和填充物,共計40份樣本,以每份細菌總數<10 cfu/cm2,不檢出致病性微生物為合格。
1.3 物流系統消毒方法 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健之素溶液擦拭物流桶內、外壁,每日 1次,有污染時,隨時擦拭;傳輸瓶內填充物每周更換2次,有污染時隨時更換。更換的填充物,用加酶清洗劑清洗,之后再用1 000 mg/L健之素溶液浸泡30 min,漂凈干燥保存。依據上述調查結果,對不按要求操作的科室進行限期整改,污染明顯的傳輸瓶和填充物按此法進行消毒處理,并重新監測。
2.1 改進前情況
2.1.1 分類使用情況 每個觀察端口查看60個傳輸瓶及瓶內填充物,80%無“清潔”“污染”分類標識;有標識部分存在標識與使用目標不相符合、傳輸瓶標識與瓶內填充物標識不匹配。
2.1.2 血尿污染狀況 兩個觀察端口每天可見外觀有血尿污染的傳輸瓶填充物在使用;檢驗學部偶爾見到封閉不嚴密的標本。全院34個病區156份瓶內填充物有50.00%外觀有血尿污染,有的傳輸瓶內壁及外壁有徒手可拭去的污跡。
2.1.3 物流桶及填充物的處理 平時未做特殊處理,肉眼可見明顯的污染時用清水沖洗擦干,就又投入使用了。
2.1.4 細菌檢測結果 消毒前,抽查的40個物流瓶中有20個物流瓶內的盛物墊有血液等各種污染,細菌培養有大量細菌生長,主要為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2.2 改進后情況
2.2.1 分類使用情況 在中心藥站端口查看的60個傳輸瓶及瓶內填充物,全部標有“清潔”標識;在檢驗學部端口查看的60個傳輸瓶及瓶內填充物全部有“污染”標識,物品分別配套使用,無混傳、混用。
2.2.2 血尿污染狀況 在兩個觀察端口均未發現血尿污染的瓶內填充物,34個病區的156份瓶內填充物3份有尿漬、4份有血漬,有血尿漬的填充物均有檢驗標識。
2.2.3 物流桶及填充物的處理 用含有效氯500 mg/L的健之素溶液擦拭物流桶內、外壁,每日 1次,有污染時隨時擦拭;傳輸瓶內填充物每周更換2次,有污染時隨時更換。更換的填充物,用加酶的清洗劑清洗,之后再用1 000 mg/L健之素溶液浸泡30 min,漂凈干燥保存備用。
2.2.4 細菌檢測結果 經過清洗消毒后,物流桶內壁及盛物墊均無污漬,采樣細菌培養的菌落總數均<10 cfu/cm2;物流桶內壁采樣細菌培養,菌落總數亦均<10 cfu/cm2,未檢出病原菌。
3.1 醫院物流傳輸系統消毒的必要性 醫院物流傳輸系統既用于檢驗標本的傳輸,也用于藥品等清潔物品傳輸,改進前80%無“清潔”“污染”分類標識,容易造成物流污染及交叉污染,給病人帶來潛在的感染風險。醫院傳輸系統在全院30多個部門流通,如果不重視消毒,在方便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時,很容易引起許多再污染或污染擴散的危險因素。本調查結果顯示,缺乏清潔消毒處置及有效控制的醫院真空物流傳輸物品,血尿污染及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嚴重,且分離出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這不符合相關規定,醫院診療環境物體表面不得檢出此類致病性微生物的規定。所以要對醫院物流傳輸系統實施消毒處理。
3.2 醫院物流傳輸系統消毒隔離制度的建立及實施 實施消毒措施后調查結果表明:物流桶及內部填充物外觀污染率降至4.49%,采集60份樣品均未檢出致病菌。說明醫院物流傳送輸系統感染危險因素可以有效控制,可以安全使用。根據調查結果,我院將物流傳輸系統納入醫院感染控制,高度重視此系統的消毒處理,制定出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定期對醫院傳輸系統進行檢查和抽查。
通過此次調查,認識到,隨著醫院現代化管理的發展,各類新儀器和新設備不斷增加,醫院感染監測項目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幾大件上,要善于發現臨床消毒工作的不足之處,對其制定有效的消毒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消毒制度,并定期抽樣檢查。各科醫院感染監控小組,特別是監控護士要善于發現問題,監督本科室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充分發揮醫院感染監控作用。
[1]衛生部醫政司,譯.WHO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實用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
[2]林菊英.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7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