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洋,徐曉咪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二五醫院口腔科,海南 三亞 572012)
治療根尖周炎首選方法是根管治療術,根管消毒又是治療中必不可少的步驟。現今根管消毒選用藥物非常廣泛,其療效及治療過程也與選藥密切相關[1]。近幾年,筆者選用空管糊劑作為根管封藥治療恒牙竇道型根尖周炎,效果明顯,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2009年在我科就診的恒牙竇道型根尖周炎患者112例,年齡在15~72歲之間。前牙27例,前磨牙36例,磨牙49例。病因包括齲損、冠折、楔狀缺損、干髓術及根管治療術失敗等。
1.2 自制空管糊劑 仿照第四軍醫大學研制的空管糊劑。粉:強力霉素0.1 g,甲硝唑0.1 g,抗菌增效劑0.1 g,地塞米松0.75 mg。液:木榴油。用法:調成糊劑備用。
1.3 治療方法 首先,治療前后拍攝根尖片以明確病情及治療效果。按照常規方法行患牙去齲,開髓,清理髓腔及根管內殘留的壞死牙髓、組織分解產物及齲蝕牙體組織,前牙擴大根管至40#,前磨牙及磨牙擴大根管至30#,測量根管工作長度并記錄,3%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交替沖洗,拭干,將已準備好的空管糊劑用小號擴孔鉆旋轉送入根管至根尖孔,根管口覆蓋空管糊劑約1 mm,丁香油水門汀暫封,竇道處不做特殊處理。半個月后復診,如符合根充條件,去除暫封丁香油水門汀,去除根管口空管糊劑及根管內大部分空管糊劑,將第四軍醫大學根管充填糊劑粉與碘仿粉按1:1用根管充填糊劑液調成糊狀,加牙膠尖按常規進行根管充填[2]。追蹤隨訪1年。
1.4 療效標準 成功:空管糊劑根管封藥半個月時患者無主訴癥狀,竇道消失,根尖區黏膜無紅腫,患牙無叩痛;且根管充填后1年內患者無主訴癥狀,竇道無復發,根尖區黏膜無紅腫,患牙無叩痛,咀嚼功能基本恢復,X線片顯示原根尖陰影消失或縮小。失敗:空管糊劑根管封藥半個月內患者腫痛明顯,無法繼續封藥,或者半個月復診時竇道存在,根尖區黏膜紅腫,叩診陽性;或根管充填后1年內竇道復發,根尖區黏膜紅腫,患牙叩痛,松動明顯,X線顯示原根尖陰影無明顯變化或擴大。
27例前牙患者中1例失敗(成功率為96.3%),為根尖周囊腫,封藥3次竇道未消,后行根端囊腫刮治術配合根管治療術,最終治愈。36例前磨牙患者中1例失敗(成功率為97.2%),為“S”形彎根,根管閉合,最終拔除患牙,可見根周附著大量肉芽組織。49例磨牙患者中4例失敗(成功率為91.8%),其中2例為封藥后急性根尖周炎,后經過開放換藥數次,最終行根管充填,治愈;另外2例為上頜第二磨牙,根管不通暢,且患牙松動,最終拔除。112例患者中106例成功,隨訪1年情況良好,成功率為94.6%。
恒牙竇道型根尖周炎的特點是病情容易反復,竇道持久不愈合,病程較長[3],其傳統治療方法為手術刮除竇道,根管開放換藥數次,最終行常規根管充填。這樣的治療方法使得患者反復多次就診,并且還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很多患者因此而終止治療。
臨床上應用于根管消毒最常見的藥物為甲醛甲酚(FC),但其刺激性強,消毒能力弱,使其根管封藥效果欠佳。而空管糊劑具有殺菌力強,滲透力好,并能有效減輕根尖周組織的水腫及滲出。空管糊劑在根管消毒中可以取代FC,臨床療效被肯定[4]。
治療恒牙竇道型根尖周炎時,首次治療即行空管糊劑根管封藥,無需刮治竇道,減輕患者痛苦及恐懼心理;封藥半個月即行永久根充,極大的減少了患者的就診次數,縮短了治療周期;根管充填選用含碘仿根管糊劑與牙膠尖充填,確保了遠期療效。
綜上所述,此方法療效肯定,值得推廣。注意事項:1)清擴根管一定要徹底,反復沖洗根管;2)根管封藥時用擴孔鉆反旋將盡量多的空管糊劑送至根管內,將部分空管糊劑送至根尖孔外可使竇道愈合更快、療效更好;3)復診時僅需要去除根管內大部分的空管糊劑,允許根管內有殘留空管糊劑。
[1]史俊南.現代口腔內科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29-334.
[2]史俊南,肖明振.根管治療術新理論[J].實用口腔醫學雜志,1987,3(4):229-232.
[3]Noiri Y,Ehara A,Kawahara T,et al.Participation of bacterialbiofilms in refractory and chronic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J].Endod,2002,28(10):679-683.
[4]寧 放,陶 嵐.空管糊劑用于根管消毒的臨床評價[J].口腔材料器械雜志,2005,14(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