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姣 王 磊 劉 飛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 北京 100088)
公交實時調度策略就是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動態地獲取實時交通信息,實現對車輛的實時監控和調度,使其能夠科學合理地運行,從而改善公交服務水平,提高乘客乘車的舒適度[1].實時調度策略的方法有很多種,本文重點考慮滯站調度、跳站調度、短掉頭和發車調度4種調度策略[2-5].
為了正確評價在公交實時調度策略選擇中的因素,需要確定影響策略選擇的因素,確定的指標從乘客和公交公司兩方面考慮.在影響乘客的出行方面,有出行的時間、出行的費用、出行的方便性、舒適性等;影響公交公司的因素,主要包括實時調度策略的實時是否會影響運行的時間和效益,是否需要對司售人員進行培訓,在實施方案的時候是否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配置有關的配套設施,以及方案實施的難易程度[6-8].
采用網絡分析法(ANP)分析問題的步驟主要包含.
步驟1 問題描述,依據目標、準則構建網絡
首先對決策問題進行詳細的描述,包括該決策問題的目標、準則以及子目標.基于目標、網絡構建ANP網絡.典型ANP網絡如圖1所示,它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控制層或者稱為目標、準則層;另一部分是網絡層,網絡層是依據控制層的準則而建立的,并且反映了在相應目標、準則下網內的元素或元素組是如何相互影響的.這體現ANP與AHP在結構形式上的差異.此外,ANP可以依據各個準則,分別構建子網,每個子網由反映相應控制準則的元素組構成.

圖1 ANP網絡
步驟2 確定兩兩比較方法,構建無權重超矩陣 構建無權重超矩陣Ws,即應用兩種比較方法對元素進行兩兩比較.在構建的過程中,首先以該網絡中某一元素組Cj中的元素ejl(l=1,2,…,nj)作為準則,按照元素ejl對元素組Ci中各元素的影響程度或按照元素組Ci中各元素對元素ejl的影響程度構造判斷矩陣.
依次將Cj中的各元素作為準則,將元素組Ci與元素組Cj中的元素兩兩比較,構造各自的判斷矩陣,最后將各判斷矩陣的歸一化特征向量匯總到一個矩陣Wij中,最終可獲得無權重超矩陣Ws,該矩陣表示元素組Ci中的元素與元素組Cj中的元素之間的影響關系.
步驟3 構建權重超矩陣,求得極限超矩陣
依據給定準則對元素組進行成對比較,可獲得在某一準則下反映元素組間關系的權重矩陣As,有了該權重矩陣,就可以獲得權重超矩陣,即以權重矩陣As乘以無權重超矩陣Ws得到權重超矩陣Wws.對權重超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極限超矩陣Wls.由于元素間存在依存與反饋關系,因而歸一化的過程是一個反復迭代、趨穩的過程.

步驟4 極限相對優先權的綜合,可選方案排序
對每一控制準則的極限向量按照各準則權重加總,主要是對各可選方案的權重加總.依據各可選方案的權重值排序.
某城市欲在公交走廊上實施實時調度策略,其具體情況如下:走廊內最大高峰小時客流量為12 128人次,平均10 162人次,客流巨大,特別在早晚高峰的時候需要有針對性進行實時調度,此公交線路共設置站點20個,線路共有配車40輛.根據走廊的情況,高峰小時給出了具體的4種不同的調度策略,見表1.

表1 調度策略實施方案的比較
為了合理評價出合理的調度策略,采用ANP建模分析的方法對其進行分析.主要步驟如下.
1)描述目標,建立網絡,如圖2.此圖為在ANP方法的軟件Super Decision中建立的公交系統的網絡圖,其中的雙箭頭表示兩組之間有聯系,而圓弧表示在同組的元素之間有聯系.

圖2 公交實時調度策略評價的ANP網圖
2)確定兩兩比較方法,構建無權重超矩陣.所有有相互關系的元素需要進行兩兩比較,原則是相對于準則兩者的重要程度,用1~9之間的數字表示出來.表2給出方案一在族“經濟因素”之間的重要程度比較.

表2 元素之間的關系表
表2第二行第四個單元格的數值1/5表示:對動態跳站調度策略而言,影響乘客的因素方面出行時間比出行習慣的改變重要,說明這種策略更關注的出行時間的節省.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可以構造多個判斷矩陣.將判斷矩陣進行組合組成無權重超矩陣如表3所列.
3)構建權重超矩陣,求得極限超矩陣 在獲得無權重超矩陣后對各元素組進行組間比較,對元素組進行兩兩比較.考慮到線路的實際情況,以及公交提供的服務重點是對于乘客的影響因素,因此在進行元素比較的時候,乘客的因素更為重要,表3顯示對于方案選擇而言,各組因素間的比較,得到一個判斷矩陣如表4所列.

表3 無權重超矩陣

表4 組之間的關系表
如此,依各準則進行元素組之間的比較,并將獲得的各判斷矩陣歸一化,然后合并,再與無權重矩陣相乘,即可獲得權重超矩陣,對權重超矩陣進行歸一化最終獲得如表5的極限超矩陣.
4)極限相對優先權的綜合,可選方案排序對得到的優先權重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圖3的決策優先權.

圖3 優先權重值
通過ANP方法將調度方案選擇問題描述為一個具有依存、反饋關系的網絡,該方法與AHP方法相比更接近現實情況,能提高可選方案優先權的精確度,減少因AHP局限性帶來的排序誤差大、甚至排序顛倒的現象,最終使得調度方案的選擇更為科學.由圖3可以看出,在給定的情形下,四種策略中的實時放車調度和跳站調度的優先權重值比較高,是需要優先考慮的調度方式.短掉頭調度其次,滯站調度的效果不夠明顯.
本文利用ANP方法對公交實時調度策略選擇進行了評價,給出了四種不同的實時調度策略,分別為滯站調度、跳站調度、短掉頭和發車調度,為了評價四種策略的適應性,本文引入ANP方法對策略進行評價,選擇了影響乘客因素和影響公交公司的12個方面的相互影響因素,基于網絡分析法進行了方案的優化選擇.在給定的情形下,四種策略中的實時放車調度和跳站調度的優先權重值比較高,是需要優先考慮的調度方式.短掉頭調度其次,滯站調度的效果不夠明顯.

表5 極限超矩陣
[1]于 濱.城市公交系統模型與算法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交通學院,2006.
[2]牛學勤,陳 茜,王 煒.城市交通線路調度發車頻率優化模型[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3,3(4):68-72.
[3]陳云新,譚漢松.公交車線路運營調度及評估系統的研究與實現[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27(9):97-100.
[4]宋 瑞,趙 航.基于機會約束的公交調度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5,35(1):89-95.
[5]戴連貴,劉正東.公交調度發車間隔多目標組合優化模型[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7,7(4):43-46.
[6]鄒 迎.公交區域調度行車計劃編制方法.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J].2007,7(3):78-82.
[7]耿金花,高圣齊.序貫均勻設計在公交優化調度問題中的應用[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7,28(3):263-266.
[8]周雪梅,楊曉光.基于ITS的公共交通換乘等待時間最短調度問題研究[J].中國公路學報,2004,17(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