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臣 趙原野
(佳木斯市郊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
在水產技術推廣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養殖戶對魚病防治不夠重視或缺乏防病、治病專業知識,在漁業生產中不采取任何防病措施,引起大面積發生魚病,造成經濟損失。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根據十幾年的生產經驗,總結出便于廣大養殖戶掌握和應用的一些常規基本診斷方法,若注意參考應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魚病診斷過程中,經常有養殖戶送檢的病魚,拿到手上后,一般是首先用肉眼檢查魚體的外表,即所謂的“目檢”。用眼睛仔細觀察魚體表各部位有無充血、發炎、脫鱗、潰爛、變色、粘液增多、粗糙、腫脹、小點、畸形及肉眼可見的大型寄生蟲等。通過目檢,找出患病部位的各種癥狀或一些肉眼可見的病原體,為診斷魚病提供初步依據。根據一般的實踐經驗,病魚體表充血、發炎、鱗片脫落是赤皮病,多發于草、鳊魚。若病魚鰓蓋或鰭基部充血,表皮充血不明顯,肌肉呈片狀充血或塊狀淤血是出血病。病魚腹部膨大,肛門口紅腫或外翻且呈紫紅色,輕壓腹部有乳黃色液體流出是腸炎病。尾柄及腹部兩側有硬幣狀的紅斑或表皮腐爛是打印病,多發于白鰱。生有棉絮狀的白色物是水霉病,多發于冬春季水溫較低時。體表有白色亮點,離水后2小時亮點消失是小瓜蟲病。體表同樣有白色斑點,白點之間有出血或紅色斑點則是卵甲藻病。部分鱗片處發炎紅腫,有紅點并伴有針狀蟲體寄生是錨頭鳋病,多發于草魚和鳊、鯽魚。魚成群在池水表面或池塘周邊狂游,且頭部充血呈紅色,死亡多且迅速,一般是車輪蟲病。
在魚病診斷過程中,可以通過聞魚體表面的氣味來判斷魚病。比如:魚體有異常的農藥味,則可初步判斷是由農藥中毒(撒藥濃度過大或投毒)引起的。當然如果有池水的話,也可以聞一下池水的氣味是否正常來判斷。也有的魚體有腥臭味,也可能是一些藻類大量死亡發出的腥臭味。還可以通過聞餌料的氣味來判斷是否由餌料變質引起的魚病,這些都有利于幫助判斷發病的原因。
在魚病診斷過程中,能夠深入到發病池塘現場去最好,這樣能了解到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如果只有送檢的病魚,就需要向養殖者詳細了解清楚魚體發病的具體過程以及出現的異常現象。魚病發生的過程有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型的病魚一般在體色和體質上與正常的魚差別不大,僅在病變部位稍有變化,但一旦出現死亡,死亡率隨即急劇上升,在短期內出現死亡高峰;而慢性型的病魚往往體色較黑,體質瘦弱,離群獨游,活動緩慢,死亡率一般是緩慢地逐漸上升,在比較長的時間內才出現死亡高峰。有時在魚池中表現不安狀態,一時上竄下跳,一時急劇狂游。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體外寄生蟲的侵襲或是水中含有有毒物質,引起魚類中毒所致。當然若是寄生蟲引起的死亡,一般來說是逐漸增加的,而后者往往是突然出現大批的死亡,各種魚類均不例外。因此,到現場了解發病池的各種異常現象及周圍的環境,是正確診斷魚病的主要一環。
池塘中魚類發病,常常與日常飼養管理不善有很大的關系,所以要詳細了解發病魚池的日常飼養與管理情況,。包括前期清塘方法、養殖的種類、苗種來源及是否檢疫、放養密度大小、苗種入池前是否經過消毒及使用何種藥物消毒,投飼、施肥的種類、數量和質量,拉網和各種操作以及水鳥、水生昆蟲等的侵擾等情況。如施肥量過大,商品飼料質量差,投喂量過多等,都容易引起水質惡化,造成缺氧,從而影響到魚體健康,同時給致病病原體及水生昆蟲和其他敵害繁殖創造有利條件,進而引起養殖魚類大批死亡。若水質較瘦、餌料不足,會引起萎癟病、跑馬病等,同時也會影響到魚類的生長速度,減弱魚體的抗病能力。由于拉網、分塘、運輸上的操作不細致,造成魚體受傷感染,因而引起細菌性皮膚病。因此,了解發病魚池的飼養管理情況,對分析病情是大有益處的。
此外可詢問調查有關的水環境因子,包括了解水源中有無污染源,水質和水溫的變化情況,養殖水域周圍的農田施藥情況,養殖水域有無水產動物的寄生蟲中間寄主(如水鳥等),這些都對判斷魚病情況大有裨益。
在魚病診斷過程中,除了目檢外,還必須借助于顯微鏡、解剖鏡或放大鏡來診斷魚病,因為有些魚類病原體肉眼看不清或根本看不見,有必要進行魚體的解剖和對發病部位的組織或器官、組織液等進行鏡檢,以進一步確定病情和確診病因。有些疾病只需簡單鏡檢即可確診,比如:白頭白嘴病是由細菌引起的,其癥狀是頭、嘴發白,但又往往與車輪蟲病并發,而患車輪蟲病的病魚中,有時也會有個別病魚頭部或嘴部出現輕微的灰白現象,容易被誤認為是白頭白嘴病。通過鏡檢,就能作出正確的診斷。而有些疾病比較復雜,必須通過解剖,借助儀器才能確診,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隨著集約化、高密度養殖的發展,魚病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但有些疾病的癥狀相似或基本相同,現歸納一些僅作簡單判斷參考。
(1)赤皮病、暴發性流行病、疥瘡病、爛鰓病、腸炎病等病魚體表均可能有出血癥狀,鰭條基部充血或蛀鰭,肛門紅腫現象。
(2)白皮病、打粉病、三代蟲病、小瓜蟲病、粘孢子蟲病等體表都有呈白色的癥狀。
(3)鰓霉病、爛鰓病、指環蟲病、側殖吸蟲病等鰓部都呈蒼白色,而且體色發黑。
(4)鰱中華鳋病、瘋狂病、魚鲺病、錨頭鳋病、三代蟲和指環蟲病等都有急躁不安、狂游亂竄或跳躍現象。
(5)氣泡病、車輪蟲等原生動物鰓病、缺氧浮頭、萎癟病等病魚漂浮水面,呈“浮頭”癥狀。
(6)跑馬病、泛池、中毒等都有在池邊聚集周游或頭撞岸邊的現象。
(7)舌狀絳蟲病、側殖吸蟲病和頭槽絳蟲病等都有腸壁膨大癥狀。
(8)豎鱗病、嗜子宮線蟲病等都有鱗片隆起的癥狀。
魚患病雖然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但一般說來,只要我們掌握每一種魚病的特有癥狀和發病規律、危害對象,并了解發病水體和周圍環境條件,以及病原體對魚體的危害程度,進行綜合分析比較,就可對疑難癥狀的病魚作出正確的診斷,從而對癥下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