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建,吳明祿
(1.沛縣鹿樓鎮農技中心,江蘇 沛縣 221600;2.沛縣農機局,江蘇 沛縣 221600)
(1)機具保有情況。沛縣是一個農機大縣,全縣農機總動力84.1萬千瓦,擁有各種類型的農機具41989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1553臺,小型拖拉機29600臺,聯合收割機2200臺(其中高性能機350臺),插秧機930臺。另外,還擁有各種配套機具44579臺套,農用汽車、三輪車24022多輛。
(2)機具作業情況。沛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總耕地面積120萬畝,2010年沛縣農機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79.6%。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產作物的農機作業水平分別是機耕水平達100%、機播(包括水稻機插)水平達65%、機收水平達80.4%。特別是我縣每年組織的農機跨區作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品牌工程和樣板工程,每年組織1000多臺聯合收割機進行跨區作業,遍布全國14個省市縣,跨區作業面積達135萬畝,跨區總收入7000多萬元。
(3)合作社建設情況。全縣經工商部門登記成立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30個。有社員1780人,其中理事會組成人員135人。擁有各種型號的農機具1200臺(套),農機固定資產原值12063.7萬元。在農機部門的業務指導下,初步形成了以農機戶為主體、農機大戶為骨干、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龍頭的農機服務組織新體系,其農機作業已滲透到了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各個環節。
(1)碳排放產生的原因。目前,我縣使用農用機械的動力為柴油機和汽油機,使用的油料也只有柴油和汽油。柴油是輕質石油產品,由烷烴、芳香烴、烷基苯、萘類、茚類等有機化合物混合而成的有機物,是復雜烴類(十碳至二十二碳)混合物,分為輕柴油和重柴油兩大類,農用柴油機使用的為輕柴油。汽油是四碳至十二碳烴類,含有烴、烯烴,芳香烴,雜環化合物,樹脂等等。既然都是含碳烴類,通過農用柴油機和汽油機燃燒后產生廢氣,其中生成有水、二氧化碳,還有一些氮氧化物等等,這就產生了農機的碳排放。農機性能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廢氣的排放,也影響到周圍的環境。
(2)農機碳排放的種類。據測定農機碳排放的種類主要有如下幾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炭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和顆粒物。對環境直接影響,造成溫室效應最主要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從全縣農機作業方面看,農業機械一年的碳排放總量約為3593.1t,其中拖拉機的排放量最大,有2667.73t,占碳排放總量的74.2%。由此可以看出,全方位加強對拖拉機的管理,是農機部門推行低碳減排的重中之重。
(1)使用高效、節能和低碳農業機械。針對我縣拖拉機保有量多,而且使用年代長久的特點,充分利用當前農機購置補貼項目政策,通過大力宣傳,引導農機戶積極購買性能優良、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低碳減排和服務到位的農業機械及機具,鼓勵機手進行農機具報廢更新,淘汰性能指標差、使用時間久和碳排放高的農機具,并對報廢更新農機具的機手優先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
(2)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秸稈粉碎還田是目前最快捷、最經濟和最實用的還田方法,并且可以有效預防農作物秸稈禁燒,還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蓄水保墑、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減少農民的種地成本投入。今年為大力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我局根據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制訂了全縣農作物秸稈機械化還田工作方案,對秸稈還田技術培訓、還田機具的推廣、秸稈還田面積等工作進行細化與分解,將目標任務層層落實,同時縣委縣政府拿出100萬元給于每畝10元的資金補貼,確保全縣機械化秸稈還田率達65%以上。
(3)合理有序加強機械調度。一是有序調度縣內機具。根據我縣農作物種植面積、成熟早晚和現有收獲機械數量,科學制定農作物搶收工作計劃,確保成熟一塊,機收一塊,還田一塊,播種一塊;二是積極引導跨區作業農機具合理轉移,提高農機利用率。跨區作業時間長、路途遠,為保證我縣機手有收益,農機局每年都組織農機人員外出考察作業市場,簽訂跨區作業合同,通過“平安農機通”短信平臺及時發布給機手,為機手打造訂單式服務,并積極引導機手合理轉移,進行農機跨區作業。總之,合理有序調度,加強農機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綜合效益,是有效降低農機能耗碳排放的根本途徑,也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
(4)加快服務組織建設步伐。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程度越高,農機的利用率也就會越高,農機碳排放量也將減少。近年來,我局積極扶持,加快全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龍頭,提高農機生產水平,擴大農機作業范圍,組織開展機收、秸稈粉碎還田、機耕、機播(機插)等“一條龍”農機作業服務,提高農機利用率,盡可能減少農機空車運行和碳排放。
(5)定期開展農機具維修保養。我局利用每年夏秋兩季開展的農機優質服務月活動,組織農機維修技術人員組成 “三帶”服務小分隊,巡回鎮村組的田間地頭,組織開展農機維修服務,使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均處于良好技術狀態,盡可能降低耗油量和碳排放,高效率的投入農機化作業,每年檢修保養的各類農機具約10000臺(套)。
(6)切實實行農機具的報廢更新。組織農機監理人員積極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積極宣傳省政府年初出臺的“農機報廢更新制度”,對超期服役的農機械,進行強制報廢,杜絕安全技術狀況差、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舊機具開展農機作業。今年我縣對報廢更新的聯合收割機給于每臺30000元的資金補貼。
(7)開展農機技術培訓。積極發揮農機校的培訓優勢,采用多種形式對農機操作手開展農機技術培訓,讓農戶購買機具后能操作、會使用,會基本的維修和保養,使機具發揮出良好技術性能,減少油耗,提高使用效率,減少因錯誤操作、不當保養給機械和作業效果帶來的影響,提高機具性能,使之達到節能安全、低碳減排之功效。
(1)從生產廠家入手,嚴把質量關。我縣拖拉機的保有量大,并且多是單缸小型柴油機為主,而小型農機具的特點就是效率低、能耗高,同時還存在著碳排放超標的問題。建議從生產廠家入手,對小型拖拉機進一步升級換代,提高拖拉機的產品質量,向大馬力、高性能和環保型的農機發展,目的是減少農機的廢氣排放、降低能耗、增加單位生產效率。
(2)解決農機的超期服役,是當務之急。很多進入“暮年”并早該“退休”的農用機械卻占放著農家庭院的一角,這也成為許多農民心頭的一個困擾。農機超期服役不僅安全技術狀況差,而且能耗高,碳排放量大,對環境污染嚴重。建議政府切實按照農業機械更新報廢制度,對于那些使用年限長且耗油高、碳排放大的舊農機實行強制報廢,同時給予農機所有者一定的報廢機具補貼,這樣不僅減輕了農戶因報廢機具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切實降低了農機的碳排放量,減少了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