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君
(河南工業技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所謂"模塊教學",就是先確立教學的能力培養目標,根據目標將若干骨干專業課分解成若干模塊,并且制定與模塊有關的各類課程的內容、課時量、考核方法等。模塊教學比較適用于那些技術操作性較強的專業。例如:織電一體化專業,可以劃分為三大模塊理論教學和五大模塊實訓教學兩大部分。理論模塊分別為:棉織基礎理論系統、棉織原料基本常識系統、相關專業基礎理論系統;實訓模塊分別為:絡筒保全、漿紗保全、整經保全、織布保全、電器保全。每一模塊可以設置模塊代號、模塊名稱、能力培養目標、知識要求、知識要點、授課方法、考核內容和成績評定標準等具體環節。
專業課的教學不能再停留于 “黑板上開機器”的傳統模式,必須進行改革。 教學、實習、生產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把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緊密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另一方面把教學與生產經營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潛在素質。模塊教學使教學目的明確,教學任務清晰,它更注重學生能力的開發培養和知識的連貫性,比較適合成人職業教育的特點。教給學生各種專項能力,做到啟之以智,曉之以理,注之以愛,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形成一種符合其所學專業要求的職業能力,為他們的上崗和今后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1)文化基礎課。
(2)專業基礎課:①機械基礎、機械制圖。②相關基礎:電工基礎、PLC(電拖實習)。③計算機應用。
(3)專業與實踐課:①紡織材料學、纖維檢驗、棉織試驗、織疵分析與防治。②紡織電器、可編程序控制器及其應用。③織造設備與工藝實習。
織電一體化專業采用2.5+0.5教學,即校內教學兩年半,半年到企業定崗生產實習,檢驗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在校的兩年半中采用1+1教學,即理論教學一年,實習教學一年。理論課教學中,其中文化基礎課占總學時數的10%左右;專業基礎課占總學時數的30%左右;專業與實踐課占總學時數的60%左右。模塊教學專項技能考核,根據對用人單位的人才素質調查,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模塊教學專項技能子模塊。每個子模塊都有技能鑒定等級標準,要求每個學生每塊模塊均要考核,主考教師要嚴格把關,畢業前進行技能總鑒定,鑒定合格頒發專業資格證書。
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學過程不能簡單地沿襲普通教育的常規模式,應該結合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要注意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生產勞動相結合,以生產實習教學為中心,著重操作技能的訓練。在組織教學過程時,教師先對每一個課題作理論講解和具體操作示范,讓學生從中先獲得一個理性認識,然后安排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習,通過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探索、安裝、體驗,使他們的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要達到熟練掌握,還必須反復的練習。理論講解時,強調操作程中的一些關鍵環節,學生作好筆記,認真觀察,讓學生明白機器構造原理,了解運轉過程,掌握要領,得到初步的理性認識,做到動手操作之前,心里有譜。實習時,要求每個學生將教師講解示范的教學課題進行操作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練習完成后,教師作總結、講評。通過親自操作練習,學生能獲得真實的體驗,從而使原來的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的認識。教師的總結講評,可以讓學生間相互取長補短,相互激勵,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把教學課題內容作為生產內容,進行重復實踐,并要求達到一定的質量要求,學生是一線生產者,教師是生產管理者,在學生掌握基本操作過程之后,通過多次的實踐,使技能掌握得更為鞏固和熟練,熟悉生產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為適應今后的工作環境、管理作準備。
①模塊教學以專業的學術體系和學制確定的學時安排教學和學習的教育體系。②模塊教學是以能力培養作為教學的基礎,是以培養知識領域、應用領域、創新領域等綜合能力為主。③模塊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導者。④模塊教學在教學上靈活多樣,管理上嚴格考核。⑤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成為教學的主體。使學生沖破多年來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充分體會到了教學的“快樂”,體現了“樂在其中,其樂無窮”。
教學、實習、生產一體化模塊教學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對教師原來遵循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沖擊,在整個教學模式中,要求教師發揮教學、指導、組織、管理作用,使教師的業務素質得到全面提高,科任教師要求一專多能:因模塊教學打破了以往的單一課本教學,每個模塊包含了多學科的子模塊,這就要求各科任老師要懂得相關學科的知識,才能把課上好。科任教師要求有較豐富的社會實踐知識:因模塊教學注重實際操作,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科任老師要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現代技工教育的主導思想是能力為本,主要表現在教育觀和質量觀這兩種觀念上。學校教育立足于市場,服務于企業,一切以培養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的高素質技術工人為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是以能力為本的教育觀。筆者認為“一體化模塊”教學恰恰體現了以上要求,是滿足服務于企業人才需求為基本特征的能力本位職業教育。因此,教育不僅要造就一代牢固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和智力高度發達的新人,而且要培養學生整體素質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活動中,應創設一種輕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環境,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情理交融及啟發式教學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在接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完善、自信、創新等的素質,去迎接未來,挑戰未來,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