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子
(濱州經濟開發區里則街道辦事處計生委,山東 濱州 256600)
我國的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這三種農作物在我國糧食中占有重要的比例,三種農作物收成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我國糧食的總產量。因此,如何生產好我國的主要農作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在當前,我國的農作物的生產主要靠現代機械化手段來完成的,這也就大大提高了主要農作物的產量,而對當前我國主要農作物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發在狀況還不是很清楚,這就需要分析好當前的形式才能運用好現代機械化對農業發展。
(1)水稻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發展的應用與現狀。近些年,雖然水稻生產機械化生產技術在我國經濟較發達地區發展較快,但是在某些環節,如種植、收獲等方面機械化水平仍然很低,因人工收獲損失及收獲不及時所造成的霉變很大。這就需要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才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水稻種植機械化技術主要包括育秧栽植機械化技術和水稻直播機械化技術兩大類;而我國水稻機械收獲主要是指通過割曬機、聯合收割機來完成。隨著我國種植結構的調整,水稻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目前約3150萬hm2,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的34%和45%,水稻己成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但水稻收獲機械化程度僅56%。早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研究半喂入氏聯合收割機和插秧機。進入80年代,開始研究和發展新型收獲機和插秧機。隨后,在華東地區、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小麥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發展的應用與現狀。小麥精少量播種機械化技術是通過機械將小麥種子接照農藝要求的合理數量、位置播入土壤,以達到減少種子用量實現高產的實用技術。目前,主要有小播量機械化條播技術和稻茬麥淺旋耕機械化條播技術。大力推廣小麥精少播種機械化技術,不僅可以節約大量優質良種,提高播種質量,使中低產田變高產、高產田更高產,而且可提高氮磷肥的使用價值,降低了小麥生產成本,增加了收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顯著。我國鋪放式收割機是從50年代初期開始,在引進、仿制國外畜力收割機的基礎上研究、改進、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當初在從波蘭等國家引進的設備因結構設計不夠完善,工作可靠性差而未能大規模的推廣。為適應國內作業要求,70~80年代,發明小型鋪放式收割機和播種機,這類農業機械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后來,甘肅農業大學于1997年成功研制了齒形鏈式切割機,使該類收割機工作平穩性大大改善,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3)玉米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發展的應用與現狀。玉米精量播種機械化技術是對全株距精密播種、半株距或縮距精密播種、半精密播種等節約種子用量、取得高產播種方法的總稱。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居世界第2位,僅次于美國。隨著畜牧業發展和種植結構調整,玉米播種面積逐年擴大,廣大農民對玉米聯合收獲和播種機械化提出了迫切要求。目前,國內玉米機械收獲面積僅為17.6%,玉米收獲仍然還是靠人工作業,遠遠低于小麥機收84%和水稻機收56%的水平,其中玉米摘穗機構是當前玉米收獲機械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也是現階段農機化發展的熱點問題,如果玉米的機收率也能達到80%~90%,這無疑將產生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當前,我國從60年代開始至今,在研制和生產玉米收獲機械及摘穗機構出現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從60年代初期開始,主要進行了玉米收獲機械技術的引進、吸收和理論研究工作,沒有完成定型生產;第二次是從70年代中期開始,歷時十余年,經歷從引進、使用、仿制、改進國外機具到自行研制開發生產兩個階段,試制成功玉米收獲機械20余種。其中,中國農機院與趙光機械廠研制的4YW-2型牽引式臥輥玉米收獲機是典型代表,該機是我國自行研制開發的首臺玉米收獲機,填補了國家的空白;第三次從90年代開始,研制生產單位多達百余家,已生產機具數千臺,呈快速發展態勢。
當前,我國水稻等農作物機械化種植方式有機拋秧、機直播和機插秧三種。機拋秧具有省工節本、前期生育進程快等優勢,但秧苗無序化分布,穩產性較差,拋秧作業易受不利天氣的制約。機直播會受到品種、氣溫、茬口的影響,只能在部分地區適宜應用。另外,在發展水稻等農作物種植機械化目標的同時,對當前的問題是機械的需求量大和資金短缺。在山區農業生產的發展受到地理條件、耕作制度、種植規模等因素的影響,生產依然是人、畜力為主,機械化水平與平原相比嚴重滯后,成本高,效率低。因此,在山區推廣種植和收獲機械化難度較大。
我國水稻等農作物機械收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機械性能差,聯合程度低,作業損失大。一是三江平原不同國營農場稻區,收獲面積大,收獲期短,收獲力量不足。為了保證在降雪前完成收獲,主要用大型聯合收割機收割水稻等農作物,損失率和糙米率均達10%以上;二是割曬雖然數量多,可以實現分段收獲,但缺少能拾禾的聯合收獲機與之相配套,不能實現收獲全程機械化;三是高性能的水稻等農作物專用收獲機較少;四是缺少農作物的烘干設備。聯合收割機收獲的稻谷等農作物晾曬難,也制約著聯合收獲機的發展。五是聯合收獲機技術服務滯后。聯合收獲機銷售后必須進行操作技術的培訓,設認配件供應點,解決機手作收的后顧之憂,售后服務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玉米收獲機的推廣應用。
(1)加大政策扶持和財政的投入力度。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方式,發展我國農作物種植、收獲機械化,就必須要有各級政府對政策的扶持和對財政方面的投入力度。首先就要把發展農作物種植和收獲機械化列入政府工作議程中,保障政策的順利實施。其次要加大對主要農作物種植和收獲機械補貼產品范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同時,要鼓勵和引導農民向水稻、小麥、玉米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投資,形成國家和集體投入為向導,農民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補貼的投入機制。特別是信貸扶持,銀信部門要為農機作業組織或個人購置農作物種植和收獲機械設備提供低息貸款和保險擔保等,才能更好的促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
(2)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的引導、培育適應市場的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協會、農機合作社、股份制農機服務公司等新型的農機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以區域內規模化服務和跨區作業為方向的機械插秧與育秧農機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合作利、專業服務公司等利會化服務組織的建設;以跨區作業為突破口,大幅度提高農機作業的組織化程度,有效配置農機資源,提高農機利用率和經營效益,使其能夠盡快為實現種植和收獲機械化而發揮作用。
(3)支持農機企業的發展。目前,我國的農機企業的發展步驟非常緩慢,主要原因的是基礎條件差,關鍵技術落后、資金缺乏,導致沒有太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這就需要政府的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機企業重組,并資助和給予扶持,使其發展壯大。另外,可以通過銀信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這樣才能有助于農機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給整個農業現代化發展打下基礎。
(4)加強農作物種植和收獲機械化技術的推廣。為加快推進我國農作物機械化種植和收獲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必須要有專業人才的試驗示范指導,經常為農民講述適合當地發展的種植和收獲機械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技術手段,重點示范技術關鍵環節,集中對農民和機械手進行專業培訓,并加大培養農機維修服務人員。同時,要通過多種形式,借助媒體網絡、電視、報刊雜志等手段給農民進行宣傳,擴大社會的影響,調動農民使用機械生產的積極性,共同推動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的發展。
通過我國幾種主要農作物的種植和收獲機械化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在農作物的生產中逐步從傳統農業的生產發展到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階段,有些農作物如水稻的機械化種植和收獲已發展到較高水平。但同時,有的農作物如玉米的機械化種植和收獲都還處于不斷地探索之中,如何都能實現全面的實行機械化生產,是我國能否走向農業現代化的關鍵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從中找出問題,不斷的去制定合理的政策,鼓勵和支持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才能促進國內農業機械化不斷向前發展。
[1]減英,羅錫文,周志艷.南方水稻種植和收獲機械化的發展策略[J].農業機械學報,2008,39(1):60-63.
[2]周桂蓮,工廣來.淺談我國主要農作物收獲機械化現狀[J].農業機械,201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