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勤權
(舒城縣千人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安徽 舒城 231320)
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是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拉動農村需求,促進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大舉措。千人橋鎮自2005年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制度不斷完善,操作基本規范,補貼資金規模逐年擴大,實施力度逐年加大,社會各界關注程度逐年提高,群眾購機熱情逐年高漲,成效十分顯著,真正使農民得實惠、企業得效益、政府得民心,農機購置補貼已成為推動千人橋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動力。
主要成效表現在: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產生了良好的政策效應,調動了農民購買農機的積極性,帶動了農機相關產業和農機服務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取得了農民受益、產業提升的良好效果。
(1)資金帶動作用強,充分調動了農民購機的積極性。2005~2010年千人橋鎮爭取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5.29萬元,帶動農民投入953.08萬元,補貼各類農機具 226臺(套),直接受益農民174戶,農機購置補貼不但補出了農民購買力,而且幫助農民解決了發家致富工具,增強了創業增收的能力,形成了自我發展的機制。補貼政策發揮了良好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2)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全鎮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在農機置購補貼政策的引導下,農民購買機械重點開始轉向了先進適用、經濟安全、節能環保和關鍵、急需的農機具,高性能、大馬力、復式作業的田間作業和配套農具連續幾年快速增長,打破了我鎮原本小而全的農機配置狀況,農機裝備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2010年末,全鎮農機總動力達1.72萬kw,比政策實施前增長35%,其中,大中型拖拉機 37臺,聯合收割機 22臺,手扶拖拉機1367臺,變型運輸車102臺,谷物烘干機14套,水稻直播機 5臺,動力噴霧機4臺,增氧機20臺。政策實施前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水稻直播機、谷物烘干機保有量都處于空白。全鎮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76%。
(3)培育了農機大戶,加快了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農機大戶、農機作業專業合作社、農機經紀人等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逐漸涌現,農機服務進一步向市場化、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特別是農機大戶迅速發展,促進了土地合理流轉,解決了農村季節性用工短缺問題,使外出務工人員安心工作。農機大戶已成為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的載體,成為千人橋鎮新型農民的代表和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這些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訂單服務、承包服務和跨區作業,提高了自身經濟效益,滿足了農業和農民的迫切需求,探索出政府扶持、社會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中國特色農機化發展道路。截止目前,全鎮擁有農機大戶55個,農機專業合作社5家。
(4)新機具新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民節本增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6年來,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在千人橋逐步得到了普及,節省了農時,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質量。如水稻機械穴直播、油菜機開溝免耕直播、機械收獲、滅茬旋耕、秸桿還田、糧食烘干等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既改善了土壤結構又解決了讓各級政府頭疼的秸桿焚燒、公路曬糧問題。重點作物、關鍵生產環節及資源綜合利用機械化,已成為農民朋友關注的熱點和節本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
(5)帶動了農機相關產業發展,繁榮了農村經濟。農機購置補貼直接拉動了農村消費市場對農業機械的需求,給農機相關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近年來,農機市場產銷兩旺,農機生產、銷售、維修等市場的健康發展,增加了農民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農機服務業的發展還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季節性短缺問題,使外出務工人員 “轉得出、留得住”,促進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1)年度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要及早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開展落實時間要盡量提前,不能影響農民春耕備耕,耽誤農時。補貼目錄應及早公布,實施辦法要盡早制定,在資金的安排和使用上,也應早安排,早開展,以便農民及時了解到購機補貼信息,及早籌措購機資金。
(2)加大補貼政策宣傳,增加單機補貼額度、補貼資金規模和補貼范圍。加大補貼政策宣傳,通過召開鎮村大會、在村頭張貼宣傳掛圖、出專欄、散發政策解讀明白紙等靈活多樣、富有成效的宣傳手段,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對補貼政策的知曉率,增強政策的透明度,擴大政策的影響力。應加大單機補貼額度、補貼資金規模和擴大補貼機具種類。若單機補貼額度低,機械價格上漲,農民的購機積極性就會下降。目前,由于補購資金少,購機補貼還不是普惠制,應逐年增加補貼資金規模,使農民購機應補盡補。建議將開溝機、農用挖掘機、潛水泵等機具納入補貼范圍。
(3)規范購機補貼工作程序,強化補貼機具后期監管。要嚴格按照 《安徽省縣級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操作暫行辦法》,制定鄉鎮農機購置補貼業務操作規則,規范補貼工作程序,堅決做到一個步驟不能少,一個環節不能缺。重點把好申請資格審查關、資格確認關、補貼指標確認通知書發放關、差額購機銷售關、機械入戶關、機具編號噴字照相核查關。加大對鄉鎮農機部門購機補貼工作經費支持,建立補貼機具核查制度,要到戶逐臺核實主機編號和發動機編號與申請補貼機具是否相同,逐臺編碼噴字照相,通過建立鄉鎮補貼機具信息管理工作平臺,強化對補貼機具后期追蹤監管。
(4)建立補貼機具經銷商監管和獎懲制度,確保農民差價購機。加強對補貼機具經銷商的資格審查。經銷商要及時組織補貼機具貨源,按時到位,方便農民購機,同時認真開展好售前咨詢、集中培訓和售后服務工作。加強對補貼機具售價監管,不得隨意提價,購機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但要規定同一產品銷售給享受補貼的農民的價格不得高于銷售給不享受補貼的農民價格。堅持農民差價購機,實行差價購機,即購機農民只需繳納扣除補貼的差價,就可提貨,減少農民購機籌款壓力,但差價購機在實際操作中很少被完全執行到位,急需加強監管。上級相關部門應增加補貼資金結算頻次,兼顧農民和經銷商雙方的利益,使補貼效益最大化。質檢、工商和農機部門要建立監督機制,制定獎懲措施,督促經銷商不斷提高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水平,確保農民的合法權益。
(5)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促進土地合理流轉。結合當前國家土地整理政策,超前規劃,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促進“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基本農田格局的盡快形成,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創造條件。圍繞土地流轉政策,促進土地向農機大戶、種糧大戶手中轉移,以利于大中型農機具作業,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
(6)出臺農民購機貸款扶持政策,支持農民購機。為支持農民購機,國務院明確,允許農民以擬購買的農機具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貸款。但在實際操作中很難落實,增加了農民購機籌款的壓力,希望地方基層政府根據國務院相關規定,及早出臺農民購機貸款扶持政策實施辦法,切實支持農民購機。
筆者長期從事基層農機工作,近期結合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對6年來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實施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通過到村、組、戶與群眾進行座談,認真聽取農民和廣大購機戶的反映和意見,他們一致認為,購機補貼是政府為農民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