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星
(阜陽市農機推廣站,安徽 阜陽,236000)
阜陽市屬于農業生產的大市,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過程中,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水平提高,農產品優質、安全比重擴大,各種農業生產服務組織建立,農民參與市場意識增強,阜陽農業正朝著健康發展的軌道前進。但是隨著現代農業的深入發展,以各家各戶為主的小農經濟,在如何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轉變農業生產效益增長方式,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收入水平等方面面臨新的難題。農業機械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要在阜陽建設現代農業中繼續發揮作用,必須加快農業機械化可持續性發展。
農機推廣工作,就是把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去,以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降低農民勞動強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縮小城鄉差別,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水平,促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機推廣是農業科技推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進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手段。農機推廣歷來是農機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農機推廣在農機化事業的發展中歷來起著排頭兵的作用,是農機化新技術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的主導力量。做好農機推廣工作,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實現農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必然要求;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手段;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堅強保證。總之,切實加強農機化先進技術推廣工作,對于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鞏固和發展我國農業基礎地位,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現代化,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農業機械自動化就是農業機械或裝置的操作過程或工作狀態不依靠人的感官和手工而自動實現。最早的農業機械自動化裝置是1936年Ferguson發明的牽引控制裝置 該裝置,通過油壓升降作用改變耕深,從而把牽引力維持在一定范圍內,目前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大中型拖拉機上。
農業機械的自動控制裝置大部分是單一輸入、單一輸出式的,如拖拉機的牽引力控制,動力噴霧機的壓力控制等,但隨著傳感器和微處理機的迅速發展,目前已經研制出多輸入、多輸出的自動控制裝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了自動化水平。
應用自動控制和電子計算機等技術手段實現農業生產和管理的自動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農業的機械化實現了用機械動力和電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以工作機械代替人的手工工具。20世紀70年代以來,農業逐漸推廣應用自動控制、電子計算機、系統工程、遙感等技術,實現部分生產作業和管理自動化,取得了提高作業質量、效率和安全、省力等效果。農業自動化主要包括耕耘、栽培、收割、運輸、排灌、作物管理、禽畜飼養等過程和溫室的自動控制和最優管理。
(1)耕耘、栽培、收割和運輸自動控制。在這方面主要是采用高速、寬幅和自走式農具,利用液壓控制、自動快速掛接、自動監視和排除故障。無人駕駛拖 拉機和遙控機組也經過了局部實驗。
(2)自動排灌系統。無線電遙控噴灌裝置已開始應用于農田。它由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組成。發射裝置體積小重量輕,便于隨身攜帶,接收裝置安在排灌用的電動機上。管理人員發現出現旱象的地段即用無線電裝置發出控制信號,控制電動機和水泵噴灌。當噴溉水量達到要求時再發出控制信號,停止灌水。還有一種不用管理人員參與,根據稻田水分蒸發情況自動決定供水或停水的自動灌溉系統。
(3)溫室自動控制與管理系統。溫室的控制和管理是農業自動化中發展較快的領域。一般的溫室控制與管理系統由傳感器、計算機和相應的控制系統組成。它能自動調節光、水、肥、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為植物創造最優的生長環境,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蒸發、能量轉換等生理活動。溫室最優控制和管理系統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它的主要功能是進行環境控制、溫室數據和植物體響應數據識別、控制算法和設定值的決定、溫室管理等。自動控制和電子計算機也用于蔬菜生產的工廠化和無土栽培等方面。
總之,在新農村建設的大潮中,如何改造現有的鄉村社會,使農村迅速走向現代化,農業的機械自動化化是未來農村走向繁榮的必然趨勢,因為只有農業實現機械自動化,才能更好地發揮農業機械的先進技術作用,才能徹底改變我國農村面貌,使農村全面繁榮,農民共同富裕。各地政府應該在有秩序的引導之下,允許農民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的經濟模式,發展不同形式的農業機械化。胡錦濤主席 2007年初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要求各級干部要深入掌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科學確定發展目標和實施步驟,指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結經驗、分類指導,注重抓好試點,及時總結實踐,發現典型經驗,指導面上工作,不斷開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局面。這無疑是今后解決“三農”問題的指導性意見,在農業機械化的問題上,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把握的發展原則。只有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農業機械化才能穩妥、科學地得到發展,農村生產力才能進一步得到提高,農村的面貌才能從根本上得以改觀,農民也才能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因而才能將新農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1]曹海峰,張立明,高立輝.淺談如何提高農機運用效果[J].現代化農業,2007,(11):26-28.
[2]許益存,曹海峰,盧振聲,等.淺議農機作業標準化的現狀及對策[J].中國農機化,2004,(5):9-11.
[3]張立明,曹海峰,鄒繼軍.構建農機作業質量標準化體系的探討[J].中國農機,化,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