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磊
(武漢大學 社會學系,湖北 武漢 430000)
國際社會學界和維基百科對弱勢群體的界定如下:①社會弱勢群體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礙及缺乏經濟、政治和社會機會而在社會上處于不利地位的人群。②弱勢群體(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又稱弱勢社群,指的是社會中的弱者群體,在財富、社會地位上處于不利地位或者無權、無勢、無人脈關系、無投票權的人,在社會被標簽化及歧視的社群。
(1)行政訴求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有些文獻中指出行政訴求機制過少,嚴格說來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當前的制度下已經有多種行政訴求機制。但是這些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這導致了行之有效的行政訴求制度過少。其中一個重要的缺陷在于,無論制度如何,在實際運作中,作為這些機制的載體的行政人員和機構都是只對上級負責而不需對弱勢群體負責,因此這些本該作為弱勢群體喉舌的人員和機構反而成了擺設甚至成為損害弱勢群體利益的工具。同時各種制度互相交錯,權責模糊,這容易導致弱勢群體在訴求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方向,也容易發生各部門間互相推諉的情況。
(2)民間組織行政化程度過高,作用有限。相對于權責模糊的行政訴求機制,中國還存在眾多的專門幫助弱勢群體的民間組織,如殘聯、婦聯等。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這些民間組織都是“國家法律確認、國務院批準的”,而且多數民間組織還要掛靠一定的行政機關,如殘聯和婦聯是掛靠在民政局下面的。這導致民間組織的行政化程度過高、自主性減弱,在處理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的過程中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民間組織作為一種利益訴求機制的作用也是相當有限的。
(3)現有機制中包含的主體單一。上面提到的行政訴求機制和民間組織幾乎囊括了當下弱勢群體利益訴求的全部方式,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現有機制中包含的主體過于單一,即政府和依賴于政府的民間組織,而眾多的社會主體卻沒有進入這種機制。以企業法人的缺失為例,在西方國家,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受到企業、政府等的多方關注的。只有更多的主體進入弱勢群體的訴求機制,形成多元機制的格局才能使其更加暢通。當然,如何預防各主體間相互勾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產生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政治權力過于強大。主要表現為對各種社會職能的大包大攬,而這種不受約束的政治權力則很容易導致弱勢群體無力訴求。②公民社會發展滯后。主要表現為社會民眾在維護自己的權益和保護他人的權益兩種思維上都有所欠缺,這會對整個社會的利益訴求機制產生負面影響,而弱勢群體由于自身資源的匱乏則會承擔更多的負面結果。
(1)可以進一步研究不同弱勢群體的特殊性。在中國知網搜索“利益訴求機制”,可以明顯地發現,在前10頁的搜索結果中,絕大部分都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機制,只有少量的幾篇關注的是農民和農民工的利益訴求機制。也就是說,在已有的研究中,弱勢群體總是以整體的形式作為研究主體,而弱勢群體中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特殊性卻沒有得到重視,而這種特殊性在文章中也很少被提及。但是如果不能清晰地分析不同弱勢群體在利益訴求上面臨的不同問題,那對于整體的研究也會顯得十分空洞,更重要的是,在完善弱勢群體利益訴求機制的過程中,如果不針對其特殊性展開,工作的成效也勢必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針對弱勢群體內部的不同部分,如殘疾人群體、貧困群體等,進行分類研究,強調不同弱勢群體的特殊性,進而充實理論并推動實踐。
(2)可以擴展制度層面以外的層面的研究。已有研究中,多數是從法學和社會主義建設(行政)視角出發,強調弱勢群體利益訴求機制制度層面的問題,主要著眼于現有制度的困境及其產生原因。當然,制度層面的問題的確相當重要,對于實踐而言尤其如此。但是如果研究過于集中于制度層面,就很難全面地分析這一問題。因為利益訴求機制的影響因素相當多,以弱勢群體本身的分析為例,現有的研究多數集中在公民意識薄弱方面 (而公民意識的薄弱和現有制度是分不開的),而以社會學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從更多角度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如弱勢群體亞文化、弱勢群體的社會恐懼等,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對利益訴求機制產生一定的影響 (具體影響程度還無法確定)。如果結合這些視角的分析,通過各種因素的交叉分析,就可以得到一幅更為清晰的圖景。
(3)可以加強國際視野研究。已有研究更多著眼于國內現狀,而較少放眼全球。一方面,系統的中外比較分析較少。在已有的文章中很少有對于中外弱勢群體利益訴求機制的比較分析,而主要是孤立地描述國內或國外的情況,而在為數不多的比較分析也不夠系統,。而系統的比較分析是十分有意義的,通過這種比較分析我們能更好地發現我們的優勢和不足,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分析。另一方面,在原因分析上,已有研究往往只是針對國內現狀進行描述和分析,幾乎沒有涉及國際因素,而WHO的網站上則指出任何國家的弱勢群體工作都離不開全球化的影響,因此,這一方向也是可以進行擴展的。
綜上所述,對于弱勢群體利益訴求機制的研究,目前在現狀和原因分析方面已經取得了比較成熟的成果,但是在具體內容和視角方面還有許多可發展之處。
[1]熊友華.弱勢群體的文化向度分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
[2]郝繼明.和諧社會語境下農民群體利益訴求機制之構建[J].湖北社會科學,2008,(6).
[3]王二典.弱勢群體利益訴求的多元支持[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