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彪
(汕尾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汕尾 516600)
馬克思說:“政治經濟學不是把財產關系的總和從它們的法律表現上即作為意志關系包括起來,而是從它們的現實形態即作為生產關系包括起來。”在《序言》中馬克思說生產關系和財產關系當作一個意思,財產關系即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馬克思在經濟學的革命變革就是把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家看到的物的關系后面的人的關系,對物的占有關系后面的所有關系,即在人們中間的排他性關系,在馬克思那兒并不是我們現在一般理解的生產關系的三部分,其中所有制是生產關系基礎和主要部分,而是生產關系的內容,不管是分配關系還是人與人關系都是從不同方面描述生產關系,他們不是分開的三個之和就是生產關系,而是一個整體。生產關系“總是同物結合在一起著,并且作為物出現,”馬克思把資本就是當作生產關系,說:“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系,后者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特質。”還說:“現代生產關系,即資本,”馬克思在這里說法我們就清楚的知道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就是資本。馬克思還把資本家當作就是資本的人格化,認為不是要一個人負責,只是一個階級的問題。
傳統的理解是: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并占有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就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實質。這種說法也是沿襲了原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說法,蘇聯教科書認為“資產階級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所有制是資本家用以剝削雇傭工人的不勞而獲的私有制。”所以我們現在研究所有制理論就一般認為是生產資料歸誰所有,還認為把生產資料占有看做是馬克思經濟學革命性變革,也是馬克思與空想社會主義的區別。談到所有制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并把所有制當作一個重要理論,看做決定社會性質的決定因素。這樣以來凡是提到所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就是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
然而馬克思那兒講的所有制其實就是生產關系,馬克思從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那兒把物的占有關系看到了人與人的關系,所有制關系,即排他性關系。把生產關系看做一定的歷史時期社會關系,如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就是資本家占有資本。
事實上,在馬克思那兒資本作為帶來剩余價值的價值,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作為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資本家占有資本,不能像我們以前的認識那樣,資本主義所有制就是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這種說法是不完全的,以教科書說法,資本家如果只占有生產資料,不占有生活資料,工人如果有生活資料,就不會受剝削了,就是因為工人沒有生活資料,只有勞動力商品,靠出賣勞動力換取資本家的生活資料。馬克思在談到要使貨幣轉化為資本必須買者和賣者雙方的對立:一方是價值或貨幣的占有者,另一方是創造價值的實體的占有者;一方是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占有者,另一方是除了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的占有者。這里就清楚說明馬克思認為資本家占有是資本即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我們以前都知道資本家是占有資本,然而是把資本等同于生產資料,工人工資即是生活資料,歸了工人所有了,事實上,就是因為工人沒有生活資料,他用自己的勞動力換取了與工人自身相對立的生活資料即消費品。這種理解也是來源于蘇聯教科書說法。當然馬克思也在一定上把工人的生活消費當作是生產消費,工人的生活消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生產而消費,是和自己相異己的力量。這里馬克思把生活消費當作生產消費也是為了說明工人的生活資料是與工人相對立的異己力量。這正是說明工人是沒有生活資料的,沒有真正占有生活資料,有的是靠勞動力商品換來的工資。
我們通過以上分析,知道資本家就是資本的人格化,資本主義生關系就是資本家占有資本,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這才是馬克思的完整的資本主義所有制。
馬克思的《資本論》中這句話從誕生以來就引起了誤會,按照恩格斯說法即消費品歸個人所有,列寧也是同樣說法,雖然我們相信這種說法的權威性,然而按照我們現在所有制理論和公有制理論,所有制應該是生產資料所有,不是消費品所有,加上消費品從來都是歸個人,不管資本家和工人都是最后歸個人消費,按照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稱性,對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否定應該是未來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然而馬克思不是說重新建立公有制,用了“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這就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很多的思考空間,從我們的所有制理論來看,恩格斯自身解釋的“矛盾性”,加上國內外有一種馬恩“對立論”說法,現在出現繞開恩格斯解釋的各種解釋,如顧海良從《資本論》的版本學分析認為是未來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衛興華認為是人人有份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李惠斌認為是個人財產權,先國有再個人所有(私有化),還有勞動力所有制、個人與勞動直接結合等不同的說法。
其實恩格斯的解釋沒有錯,錯的是用現在所有制理論去附會馬克思的說法,更不應該的是一些學者和官員用馬克思的這一說法為其私有化及股份制依據。我們一些學者雖然堅持了恩格斯說法,但是由于用的我們對所有制傳統理解,不能徹底反駁對方,如程恩富用的是個人所有制形式對稱性和內容不對稱性說法,但事實上事物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王成稼從“重建”入手看到了前資本主義的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的邏輯起點被資本主義私有制否定,所以這種否定要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重建生活資料個人所有制,但是限于我們現在的所有制理論,王成稼也沒有說明否定的邏輯中點的資本主義私有制與前后邏輯起點和終點的對稱性,還是沒有能徹底說明。奚兆永雖然堅持恩格斯說法,但是認為個人所有該翻譯為個人財產,這種觀點也同樣沒有制服對方。
根據我們上面對馬克思的生產關系特別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理論,馬克思的說法就不難解釋了,也就是恩格斯的說法即消費品個人所有制。
我們來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怎么否定和自我否定的。
資本主義私有制否定的個體勞動為基礎小私有制,即勞動者個人占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或歸小生產者個人所有;資本家占有資本即包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隨著資本主義自身的否定,生產資料公共所有,生活資料(消費品)重新歸個人所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少數資本家否定了多數個體勞動為基礎小私有制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又被未來社會生產關系否定;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否定個體勞動者生產資料私有制,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又被未來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否定;資本家剝奪了個體勞動者的占有的生活資料,進而資本家占有了生活資料,使工人靠出賣勞動力換取與工人自身相對立的生活資料即工資,資本主義自我否定,要重新建立屬于工人自己生活資料個人所有,而不是與之相對立的出賣勞動力的工資。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說的共產主義第一階段 “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轉為個人財產。”這種消費資料是真正屬于勞動者個人占有,不是與之對立的生活資料即工資。這里馬克思論述與《資本論》說法是完全一致的。
這樣就可以看出馬克思堅持要用 “重建個人所有制”,就是看到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生活資料是與工人相對立的工資存在,現在是要生產資料公共占有基礎上恢復真正屬于勞動者個人的生活資料即消費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生活資料當作消費品用的。
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否定和自我否定分析不但從理論上解釋了恩格斯對重建個人所有制說法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并且能說明馬克思應用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對稱性。可以從理論上徹底征服與之不同說法。
馬克思的“重建個人所有制”說法為什么會引起我們理論界和官員重視呢,其實是他們否定我們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行其私有化;都是為了他們的各種理論在馬克思那兒找經典依據。這不是我們對待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的應有態度。
我們要準確理解馬克思經典著作的本義,做到四個分清即努力分清哪些是要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那些是要結合時代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個別論斷;哪些是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理解;哪些是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我們千萬不能用現在的一般理解去裁剪馬克思經典,更不能用馬克思經典來附會我們現實,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展基本原理,要學會在不同的時代和歷史條件下,應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馬克思“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解和應用也是如此。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4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