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rng hu3 熔化rng hu3
融化rng hu3
漢字造字是有字理的,比如形聲字,它的字義就和部首義有關。以“頁”為部首的字,大多和頭有關。如“頂”(頭頂)、“頰”(面頰)、“額”(額頭)、“顧”(回頭看)……“題目”的“題”也和頭有關。“題”是形聲字,從“頁”,“是”聲。(“提”就是從“扌”,“是”聲)“題”就是額頭。額頭和眼睛(目)是人面部最上面最醒目的部分,“題目”就是一篇文章最上面、最醒目的部分——你看,漢語多有意思!
形聲字的字義和部首義有關,這是漢字識讀的基本常識,所以從“氵”的字和水有關,從“火”的字與火有關,誰不知道?但有的人還是會把“熔化”和“溶化”用錯了地方。比如說:“鐵在高溫爐火中溶化為鐵水。”這里的“溶化”就用錯了。“溶化”是指固體溶解在液體里,“熔化”是指固體(多為金屬)加熱到一定程度變為液體。所以,這里的“溶化”應改為“熔化”。
寫到這里,有一個詞不能不提,那就是“融化”。“融”,也是形聲字,從“鬲”(音l#,古代一種炊具,像鼎,圓口,三足,相當于現在的鍋),“蟲”聲。“融”的本義是蒸汽升騰。因蒸汽升騰是天暖消融的結果,所以引申為融化、融合。如“冰雪消融”“水乳交融”。下面句子中的“融化”就用錯了:“巧克力糖在嘴里慢慢地融化了。”這里的“融化”應改為“溶化”。總而言之,“溶化”是指固體在液體中溶解;“熔化”是指金屬、石蠟等類固體受熱而暫成液體狀態或膠體狀態;而“融化”則是特指冰雪受熱化成液體。
吳謙改協議
預訂y d#ng 預定y d#ng
有情人終成眷屬,相戀了十多年的吳謙和尤漪終于要喜結良緣了。他們決定在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那天結婚。他們知道,那一天,飯店肯定緊張,于是,他們提前和一家飯店訂了合同。合同上有這樣一句:“交訂金1800元預訂酒席2桌。”吳謙叫飯店把“訂金”改為“定金”,把“預訂”改為“預定”。尤漪不解地問為什么要改?
吳謙說:“‘訂’和‘定’意思不一樣。‘訂’著重于商討的過程,‘定’著重于確定的結果。‘訂金’和‘定金’也不一樣,‘訂金’在法律上不具有擔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定金’具有法律效力。‘預訂’和‘預定’也是同樣的道理。現在有些商家很不誠信,利用合同玩弄文字游戲,明明是‘定金’,偏偏寫成‘訂金’,讓顧客吃虧上當。我怕到那天也因為這個原因,吃虧上當,把喜事攪黃了。”
吳謙說得有道理,但“預訂”和“預定”的區別沒有說清楚。“預訂”是指預先訂購物品、書刊、車票等,或預先訂租,如“他在賓館里預訂了房間”,它的使用范圍比較窄。“預定”是指預先規定或約定,使用范圍較寬,可用于時間、計劃、方案、目標等,如“飛機在預定地點著陸”“一切都按照預定計劃進行”。其實,吳謙只要把“訂金”改為“定金”就可以了。下面一句話中的“預訂”用錯了:“這項建筑工程預訂在明年完成。”句中的“預訂”要改為“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