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小說讓青少年“瘋狂”
幻想小說分為科幻小說、魔幻小說和奇幻(玄幻)小說。近年來,《哈利·波特》、《暮光之城》等外國魔幻小說風靡世界,帶起了幻想類小說的風潮。國內出版物跟風而動,大量幻想類小說占據了青少年閱讀的時間和市場。專家指出,好的魔幻小說能培養青少年想象、勇敢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一味追求刺激、幻想,熱衷魔法妖道,就有可能脫離現實,影響其價值觀。
“袖珍女孩”捐獻全身器官
她身高不到1米,看起來像是個三四歲的孩子,醫生曾預言她活不到10歲,但她活到了22歲,她叫馮夢雯。22年來雯雯一直在和先天性脊椎裂等多種疾病頑強抗爭。2011年9月13日,馮夢雯永遠離開了人間。這個夢想著當兵的女孩曾經在捐獻器官志愿書上寫過一段感人至深的話:“我是一個全身癱瘓的殘疾人,從小就有個愿望,要為社會做點有價值的事。我決定在我走之后把自己捐出去,其中我的眼角膜捐給部隊失明的優秀軍人,皮膚捐給因為意外而毀容的人,心臟捐給需要換心的患者。至于身體其他器官,由醫院來支配,只要能夠救人就行,除此之外別無他求。這樣,即使哪一天我突然離去,我也就沒有遺憾了。”
申請美國名校:
左手交成績右手秀特長
哈佛、耶魯這些國際名校是很多學生向往的地方,這些世界頂級名校更喜歡什么樣的學生呢?面試官們表示,這些學校在招生時除了成績,更看重學生的個性、潛力。比如申請人有哪些優勢和特長,能給學校帶來什么。除了標準化考試成績外,高中成績、課外活動成果(如歌劇、社區服務等)都是學校評價學生的依據。考官們更傾向于能讓人出乎意料的學生,喜歡那些非常有趣、充滿活力的學生。
留學生“割肝救母”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母親有難我一定要為她做點什么。”22歲的廣州赴美留學生彭斯聽聞母親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進行肝移植手術,馬上從美國回到廣州,毅然割下自己60%的肝臟移植給母親,挽回了母親的生命。近日,這位“80后”小伙“割肝救母”的反哺孝心行為在網絡上感動了很多網友。不少網友感嘆,原以為在年輕人身上很難看到這種子女無私反哺父母的孝行,但是,彭斯的行為讓人們看到中華民族自古流傳的感恩行孝的美德依舊在“80后”、“90后”中綿延不息。
#1050833;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