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們分開了,什么才是最好的紀念?
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一(6)班的同學們,用一本厚厚的班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這群十五六歲的孩子利用課余時間,歷時三個月,做出了一本屬于自己的班刊。沒花家里一分錢,所有花費均是自主爭取的廣告贊助。
“保證不占用學習時間,保證學習成績不下滑?!?/p>
這不是一群有多特別的年輕人,卻在不長的時間內組成了一個五臟俱全的團隊,他們根據平時的性格興趣,自主分工,有采編也有運營。文編、美編、銷售總監、廣告運營,各司其職,簡直就是一本成型雜志運營的簡略版組織。一系列瑣碎細微的校對、排版工作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完成的。最終,他們將這本完全由他們自己打造的雜志賣出了兩千余本。出于對文字的理解,我對他們僅僅利用課余時間就做成了這樣一本豪華的雜志表示了敬佩和些許的驚訝,而我最感興趣的問題當然是:為什么?
班長譚成靦腆地笑了笑,“我們高二面臨著分文理班,所以想給原來的班級留下點兒值得紀念的東西。在分科分班前推出班刊,是集體成員的最后一次合作。如果有一天回首,班刊將是高中生涯中的最好談資?!?/p>
但是這是一項復雜繁瑣、浪費精力的工作,面對可能遭到的來自長輩的反對,他們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說服。他們與家長進行了君子協議,保證不占用學習時間,保證學習成績不下滑。而老師在他們的行動面前更是給力,不僅沒有反對和壓制他們的想法,反而為班刊出謀劃策,指明方向,幫助他們順利地組成了團隊。
“當時真覺得,我們的班刊做不成了?!?/p>
一本雜志由初審到付印,需要經歷的過程極其復雜,而他們又和正常的雜志社不同,不僅對雜志的流程一無所知,稿件來源只限于班級同學的投稿,最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任何啟動經費。因為從有辦這本雜志的想法開始他們就定下規矩,絕不向家長張口要錢。
夢想總是很美好,現實常常殘酷無比,寸步難行的感覺打擊了同學們的信心,時隔多日,班長譚成在采訪中仍然不無感慨地說:“當時真覺得,我們的班刊做不成了。”
由于同學們的無所適從導致雜志遲遲沒有一點進展,分工重歸混亂狀態,終于在一次主創人員的碰面會議上矛盾爆發了,大家從七嘴八舌地闡述問題到唇槍舌劍地互相指責,全班同學和老師的期待顯然在此時的他們心中轉化成了山大的壓力。
最后,叢涵超(主創之一)說:“大家都是同學,何必呢?回家再想想吧?!惫^元(主創之一)說:“稿子都收上來了,同學們的期待那么大,只能進,不能退?!卑嚅L譚成總結道:“我是班長,本來應該調節大家的情緒,讓大家鼓足干勁兒的。我覺得,再難咱們也要堅持下去!”
與其說這是一次碰面策劃會,不如說這是一次碰撞勵志會。年輕的心里都會藏著熊熊烈火,打著微藍的火花??墒悄腔鹪酵鷧s越容易被雨水熄滅,哪怕只是淋漓的小雨。總要有人在下面不斷地填上柴禾,那火花才會愈加地藍。
“人有五感,我們同學之間的情誼就算作‘第六感’吧?!?/p>
爭吵之后大家認真地進行了反思,思索他們在運作中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更加地明確了每個人的分工。他們漸漸懂得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對團體合作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每個人都是有特長的,你要讓他在他的特長上揮盡才華,事業才能成功。這次事件后,他們也有意識地開始注意團隊合作,而不是互相推諉責任。于是,每一件班刊大事件都是通過大家集思廣益、發揮所長來決定并執行的。
高一(6)的班刊是一本16開、共76頁的雜志,封面主色調呈黑色,留白是班駁樹葉間隙中的云朵和月亮。從3月份著手準備,直到6月份才推出樣本??麨椤兜诹小?,名字的確定著實費了些許時間,最初大家選定的名字千奇百怪,最終大家通過表決確定使用“第六感”。因為是六班,而且第六感是除了五種感官外的另一種不能言明的感覺系統,“人有五感,我們同學之間的情誼就算作‘第六感’吧。”從涵超同學這樣解釋。大家紛紛表示這個名字不僅很有意境,也很好地詮釋了同學之間的友情。
刊名定下來之后,內容的選定卻弄疼了大家的心。同學們的稿件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擇優選擇,勢必有很多同學不能在這本具有紀念意義的雜志上留下自己的文字,但如果不進行篩選,內容又難以得到保證。最終他們在內容上做出了艱難的抉擇:注重質量,保證閱讀快感?!俺鋈ジ烊送其N班刊時,如果里面沒有自己作品在,挺失落的?!卑嚅L譚成說,不過同學們都對此報以充分的理解和認可。
然而,問題依舊排著隊來到他們面前,他們不熟悉雜志的流程。于是,只能從網上搜索,或到當地的雜志社詢問。提到那段校對的日子,同學們顯然感觸很深,“周六周日常常要凌晨四點才能睡覺”,老師和同學的期待讓他們時刻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
掙錢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和拉贊助的環節比起來,其他環節就算不上多磨難了,拉贊助的日子留給所有人的印象都是最深刻的。因為他們堅決不要家長的錢,啟動計劃的唯一方法就只能靠拉廣告贊助商了。
一開始他們將目標鎖定在了私人輔導學校上。他們選擇了十幾個口才好的“精兵強將”做為說客,大家信心滿滿地開始了行動,而出現的問題卻讓他們始料未及。很多輔導學校并不買賬,有的學校很少的錢就要一整個版面,有的學校明明答應了投入贊助,卻遲遲不給經費。不得已他們只能打持久戰,一趟一趟地跑,一遍遍地軟磨硬泡。
那段時間,他們的午休時間不是在校外輔導學校,就是在去校外輔導學校的路上,有時候連飯都來不及吃。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他們換來了九千余元的成果。這段經歷讓這群“90后”深深地明白了一個道理:掙錢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拉贊助的艱辛讓他們初步接觸了商業社會的世故與規則,而將自己認可的勞動成果推銷出去、讓大家接受的不容易也給了這群血氣方剛的孩子一次次沉重的擊打。他們每天中午接受著小吃攤發出的嗆人煙氣,向來往的同學推銷自己的作品;他們接受著來自學長的過分挑剔;他們在推銷中遭受到在家中永遠不會受到的委屈……
從舉步維艱的辦刊過程中走過的他們,對生活真相的把握顯然是深淺不一的,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能更加理解和孝順在每日外打拼的爸爸媽媽了。
班刊出版的那天是周日。首印500本,隨后加印1500本??吹綆讉€以來的辛苦終于變成了果實,同學們都圍了過來。《第六感》被大家搶來搶去,捏了又捏,聞了又聞,有幾個女生甚至抱著雜志哭了起來。
從高一(6)班
到高二(8)班
浩浩蕩蕩的文理分科已經結束,當初的變成了如今的高二(8)班?;蛟S是他們的團結感動了上蒼,高一(6)班并未被拆班,大多數的同學都留在了這個集體里。他們把努力掙來的辛苦錢——兩萬四千多元,一部了分捐給學校的愛心基金,一部分獎勵給有貢獻的同學,剩余的作為活動經費,全班同學一起出去玩了一次,算是分班前美好的青春紀念。
或許他們沒想過,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可能會中途夭折;或許他們沒想過,這樣一個年輕的舉動其實是不受法律允許的,但同學之間的那份情誼和顯得格外沉甸的兩萬余元錢卻是珍貴地擺在了那里。除了喝彩,也許我們更應該用寬容和開闊的眼光支持和鼓勵他們。
相關鏈接
老師說——
高一(6)班班主任何曉懷老師說,關于班刊,她只給同學們提供了基本的綱領,其他工作都是由同學們自主負責。包括拉贊助和帶有義賣性質的售賣。售賣贊助的費用,同學們還捐給學校的愛心基金一部分,讓他人受益。作為老師,她為有這樣一群學生感到驕傲。
律師說——
吉林省大旭律師事務所王姝律師說,法律上未經獲得批準的書刊,不允許售賣。但是由于同學們的班刊是在小范圍內和特定的圈子贈賣,而且文章全部是原創,未涉及到侵權和抄襲,是可以諒解的。但是,同學們以后要注意增強法律意識。
#1050833;編輯: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