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望
文#9829;魔方
如果喜歡一個人需要找出“為何”來,那么喜歡她,只因她是張愛玲。
從一本年代久遠的《傳奇》開始,喜歡上富有傳奇色彩的她。在《年輕的時候》尋找自由,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之中不安分地反抗,在《封鎖》期間釋放自我……這種壓抑而叛逆,細膩而深刻的文字,在我目前讀過的作品里,唯有她能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
家中的書已泛黃,但文字的魅力仍能穿越時空而來。不知不覺之中,喜歡上那股不濃不淡、冷清卻不凄不慘不戚的獨特味道,經久不衰。她筆下的世界冷漠而麻木,她刻畫的人物被壓迫卻無力反抗。她那如真如幻的世界里,生活著平庸而典型的傳奇人物。
她在幸福的歲月里書寫冷峻文字,在筆墨的世界里呼喚自由與存在。我想現實中的她是缺乏安全感的堅強女性吧?又或許正如她所言:“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讀張愛玲,仿佛是在看一個時代的寫照,聽一曲人生的悲歌,照一面人性的鏡子。我想我喜歡的,正是這令人著迷的深邃。
524000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霞山校區
我聽樸樹
文#9829;陳斯斯
曾經在書上看到樸樹的一句話:“我們都是理想主義大菜花,生長在這個營養不良的世紀末,因此我們都該更加保護好自己,這樣才能保護住夢想。”一直以來,樸樹在我心目中扮演的就是一個大哥哥、大男孩的角色。從初中時第一次聽到他的《白樺林》之后便不可抑止地愛上了這個歌手。聽他的歌,總是讓人這么安靜。
這個不理世事喧囂的家伙居然在舞臺上穿一件T恤衫和短褲就開始唱,一點兒也不學其他人光芒四射的華麗裝扮。可是這樣的樸樹更讓我喜歡。不是嗎,就像一股清澈的泉水,一眼就望得到星光閃耀的水花,卻那么干凈,那么有親和力。不矯情、不做作、淡淡的、安靜的、真實的自己。
聽《且聽風吟》,讓周圍的陽光都沉淀下來,變成一聲又一聲緩慢而又輕柔的呼吸,讓陽光和著風像水一般在自己身邊流動;聽《New Boy》,真有種想背上大旅行包去流浪的沖動。還有那一顆充滿希望、熱愛生活的心,也漸漸被他的歌聲所感染;聽《那些花兒》,淡淡的感傷充斥在胸腔,一陣陣溫暖,總能讓我們的思緒向內心深處延伸,尋找出不一樣的感動和回憶。單純,感傷,敏感,執著和憂郁,這個年長我20歲的大男孩兒可能永遠不知道,他用他單純的歌聲惹哭了多少人,感動了多少人,讓多少蒙塵的心靈再次變得純潔。
我覺得樸樹就像個憂傷干凈的孩子,站在離喧囂很遠的地方,背對著人群,獨自干著自己最喜歡的事。
325800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龍翔北路2號
你是靈魂的傳遞者
文#9829;諳幕曉
經常在書店里聽到一些音樂——是鋼琴曲的,神秘婉轉,憂傷妙曼。我往往都會沉浸其中,伴著書香,伴著文字,伴著翩翩飄起的思緒,一切顯得安逸而舒適,寧靜而美好。
一次巧合,網友轉載了一篇文章《廣播電臺常用51首背景音樂,絕對是你曾經苦苦尋找的歌》。我看到了一個貌似曾出現在音樂書上的、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名字——班得瑞,以及他那些優美的鋼琴曲作品。《安妮的仙境》、《雪的夢幻》、《寂寞山林寂寞之音》、《I Swear》……原來我苦苦尋找的是你美麗的杰作。
看書也好,寫作文也好,午后小睡也好,做家務也好,只要有你的存在,我的心就能永遠靜止如水面,因此你在我的心里又披上了一層神秘外衣。
我習慣了你的存在。是你讓我宛如身在林間,不遠處小松鼠靈動地在樹洞來回躥動,陽光在高而密的樹枝樹葉里輕巧地透過,斑斕在地上跳躍,藍天上白云快速地飄過。那份靜謐的美好,謝謝你!你一直都是靈魂的傳遞者,傳遞著你的那份平靜的心靈,傳遞你甜甜的微笑。我小心翼翼地接過,視為寶藏好好地守護。
510260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82號江南美景花園麗景閣
旅行的意義
文#9829;蘇綺
還記得第一次聽《旅行的意義》,那時我上小學六年級。你的聲音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慵懶,眉宇間露出點兒倔強的氣質,加上陳綺貞這個很古典的名字,所以直到現在,我已讀高三,也依然在心底默默地喜歡你、支持你。
2008年,一個很巧的機會,得到了《旅行的意義》的譜子。當我把雙手緩緩地放在琴鍵上,鋼琴聲響起,就仿佛看見你在某一個角落里抱著吉他,也輕哼著這曲子。
我想,會不會有那么一天,我也靜靜地背上一把木吉他,走在異鄉的路上,開始一段冗長的旅行,不讓這匆匆的時光留白。
你說,會有那么一天嗎?
153000黑龍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學
我們常常會在生命中遇到出乎意料的感動,可能是一個人、一首歌、一本書、一幅畫抑或是一段不可名狀的光影片段。如果你遇到了,請你一定要為這份感動寫一些文字,不追求華美,不強求確鑿,只要輕輕記錄你所有的思念與顫栗,所有的真實與感悟,所有的明媚與憂傷,別讓心情在歲月中灰飛煙滅,霧散云消。
說你說我,說說感動,苗與姐姐在此耐心等候,來信請寄130021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說你說我”苗與(收),郵件請發:myhqs@sohu.com, 為摯愛留下心靈的印痕。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