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書,江山萬里;
邁開腿,萬里江山。
難忘的都嶠山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秀麗的碧湖山色,那清涼的山泉水,那登山回望時如畫如夢的美景,回想起來都如在眼前。
春游那天早上八點鐘,我們初一年級的同學懷著無比雀躍的心情去都嶠山旅游。一路上,同學們像一只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極其興奮,有說有笑。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行駛著,一座座連綿起伏的被薄紗般的輕霧遮掩住的山巒向我們疾速地奔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我們來到了都嶠山的腳下。
哇!好一幅風景畫:湖水清綠,好似一塊無瑕的翡翠。湖水映著淡淡的灰藍色的天,好像一條艷麗的灰綠紗巾,映在水中的山、橋、樹就像紗巾上的點點花紋。山就像個大托盤,托著湖水這塊美麗的翡翠。那來自不見其影的小鳥的小調像是與山神的綿綿細語,山上的樹木就像是護衛他們的錦衣侍衛。微風吹過,湖水泛起魚鱗似的花紋,一閃一閃的。湖中的紗巾也隨之飄舞,如夢如幻。這里湖映山,山環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勝收。
來到山下不久,老師宣布各小組自由活動。同學們有的去劃船,有的去爬山,有的去迷宮……我們組經過表決,決定首先去登山。這里的山不是很高,卻異常陡峭。由山下向山頂望去,幾乎是直上直下,叫人望而卻步。然而山上的美景仿佛在向我們招手,于是大家還是迎難而上。我們一邊向山頂出發,一邊欣賞美景。走到山腰時大家都止住了腳步,停下來歇一歇。我向山下望去,頓時被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遠處,山腳下的湖中,密密的荷葉險些遮住了湖面。三三兩兩的游船像梧桐葉一樣在湖面上飄動。燦爛的陽光照在水波蕩漾的湖面上,反射出粼粼的金光。向對面的山崖望去,只見一個大大的“佛”字刻在了山上。那“佛”字的周圍加多了一圈黃色的斑點,這是為什么呢?聽小駒說,這“佛”字夜晚還會發光,靠的就是這些黃色斑點。在小駒的帶領下,我們幾個人朝著“佛”大喊了一聲:“佛——”
休息了一會兒后,我們沿著盤山梯繼續朝山頂進發。在途中,我們觀看了七十二井房、一品花、菩薩閣等景點。
快要到山頂時,已經沒有盤山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只好掉頭下山。沒有登上山巔是我此行最大的遺憾。在下山時,我們經過一家農戶。在那里我們發現了一個蓄水的長方形水鑿。我們沒經過人家的同意,都用這些水洗了洗弄臟的手。這些水在水鑿里看著是黑黑的,但用手盛起來時像變了魔法似的,轉眼間就變得極清澈,沖在手上冰涼冰涼的,感覺非常的舒服。正當我們洗得高興時,突然冒出了一個聲音:“請把洗手的水倒在桶里。”咦,是誰在說話?抬頭望望,喔,原來是一位老農。他用本地話又跟我們說了一遍,我們遵照他的話把水倒進了身后的桶里。可這樣做是為什么呢?他告訴我們,今年這山上的水很稀少了,水都是遠遠挑過來的。邊說邊指了指他挑水的地方。我們向他道謝后,沿著他指的路,發現了另一個水鑿,里邊的水只有水鑿的四分之一了,這證實了老農的話。這讓我想起了水資源短缺的現狀,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我們責無旁貸。
美麗的都嶠山啊,我只是留下了輕輕的足跡,你卻給我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憶!
都嶠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桂東南名山之一,是全國聞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因其在古容州州城南面,所以又稱南山,別名蕭韻山。都嶠山主要山峰有八座:云蓋峰、中峰、馬鞍峰、八疊峰、兜子峰、仙人峰、香爐峰、丹灶峰。都嶠山歷代以寺觀眾多、風光奇麗而聞名于世。古時山上有九寺十三觀,有著名的講學所太極巖等。宋代著名詩人蘇東坡、名相李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等人曾慕名游覽題詠,是全國少有的集道教、佛教、儒學于一體的風景宗教名山。
春游 陽春三四月,正是踏青的好時節。同學們是不是都在學校的組織下、老師的帶領下游覽了家鄉附近的山水名勝?春游讓學生們離開課堂走入大自然,放松嬉玩的同時,也別忘了了解家鄉、了解自己生長的這片土地。
我們都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的道理。大千世界,海內海外,思之所及,皆可行走。“游哉”正熱切收集你旅途中眼里的風景、口內的美食、心上的觸動、腳下的路徑、嘴邊的風土、靈魂的感悟……別讓旅程的色彩在回憶中漸漸淡漠,寄給苗與姐姐,記住走過的或愛或恨的那些路!
投稿地址:130021 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游哉”欄目苗與姐姐;或電子郵件myhqs@sohu.com,投稿請寫清作者姓名地址聯系方式,歡迎附帶游覽照片。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