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張某和王某系夫妻關系,婚后未生育子女。2006年,雙方購買商品房一套。張某因工作原因經常出差,王某無聊之際便參與朋友的賭博活動,漸漸與其中一名女賭友關系甚密。張某發現后,王某承認了錯誤,夫妻雙方遂簽訂一份協議,約定若有一方出軌,出軌方便“凈身出戶”,無條件放棄全部財產,并向對方支付5萬元精神損害賠償金。其后,王某在張某出差時,仍繼續與女賭友來往,最終發生不正當關系。張某認為王某的行為導致夫妻感情徹底破裂,起訴至法院要求離婚,主張房產歸自己所有,并要求王某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王某同意離婚,但認為“忠誠協議”無效,應均分夫妻共同財產。請問,這份“忠誠協議”有效嗎?
答:首先,根據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本案中,夫妻雙方的“忠誠協議”本質上是一個附條件的財產分割和過錯賠償協議,該協議成立的前提是協議中一方當事人有出軌行為。因此,協議簽訂后,在王某出軌行為發生的同時,該前提成立,協議正式生效,只要能夠確認協議約定的事實存在,雙方就應遵守協議內容。
其次,張、王之間的忠誠協議是雙方在自愿的基礎上簽訂的,協議內容沒有違反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根據《婚姻法》第四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币虼嗽搮f議符合我國婚姻法中夫妻應相互忠實的精神,亦有助于社會公德。
綜上,該“忠誠協議”是合法有效的,法院會按照協議內容支持原告張某的訴訟請求。
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