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底,軸心國北非軍團和反法西斯盟軍在各自最高統帥隆美爾和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于埃及的阿拉曼地區展開決戰,隆美爾戰敗,隨后,德意軍隊被圍殲于突尼斯。曾一路凱歌的德國非洲軍團為何突然土崩瓦解了呢?原來,這次名將對決的勝負早在此前的一場諜戰中就已經注定了。蒙哥馬利在阿拉曼戰役中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是他通過諜報機構給隆美爾不斷設計圈套的結果。
《蝴蝶夢》中的密碼
“康多爾小組”是德國的一個間諜組織,1942年5月到達開羅,負責人是約翰·厄普勒,在其行李箱中有一本英文版的《蝴蝶夢》,而“康多爾小組”的密碼就是根據這本小說編成的。使用破譯時根據日期和對應的頁碼來串聯文字,這種方法使用簡單而安全。
厄普勒落腳之后,馬上開始尋找當地能信任的朋友。他在一家酒吧里認識了埃及的阿拉伯反英分子、舞女法赫米,她很快就透露,她的情人是在英國總司令部工作的史密斯少校,而她常常趁史密斯熟睡時,竊取他皮包里的機密文件。為方便聯絡,厄普勒在尼羅河岸邊靠近法赫米住所的地方租了一艘游艇,并把工作地點搬到了游艇上。
事情似乎異常順利,此后一個月里,隆美爾收到了不少來自“康多爾小組”提供的有價值的情報,為此他贊揚了厄普勒。得意忘形的厄普勒于是試圖尋找更多情報線索。
1942年6月中旬,厄普勒經常穿著英國上尉制服,到新聞記者經常進出的俱樂部和酒吧收集最新的英軍情報。但他攜帶的埃及貨幣已經用完了,由于埃及仍然屬于英國實質上的殖民地,因此他認為英鎊仍是合法貨幣,就用英鎊結賬(商家可以到英國軍需處用英鎊兌換埃及貨幣)。接著,厄普勒結識了一個自稱為葉維特的酒吧姑娘,還用英鎊給她買了大量高級的香檳酒,然后把她帶回游艇。
厄普勒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首先是大量使用英鎊,這在平時或許并不會引人注意,可在戰時的緊張時刻,這樣做無疑留下了致命的線索——普通人此時弄不到這么多英鎊;其次是那個叫葉維特的姑娘,她實際上是為英國情報局工作的猶太間諜,通過厄普勒的德國口音和多得驚人的鈔票推斷他很可能是條“大魚”。
幾天后,趁厄普勒和助手蒙卡斯特爾呼呼大睡,葉維特在一個小房間里發現了一張書桌,上面有一本《蝴蝶夢》,旁邊還有一些便條,上面是方格和6個字母組成的字組。作為間諜,她意識到這可能是某種形式的密碼,于是她打開書,把“用過”的頁碼和便條紙上每一行的第一組密碼抄下來,然后迅速離開了游艇。
破解《蝴蝶夢》
與此同時,隆美爾的無線電情報連遭英軍襲擊,幸存的兩名情報兵被俘并被送到埃及開羅,在他們的帆布包里有一本《蝴蝶夢》,這立即引起了審訊者的懷疑:一個德國人讀一本英文書干什么?經審查發現,這本書是在葡萄牙買的,上面還殘留著鉛筆痕跡的葡萄牙文,雖然已被橡皮擦去,但仍然隱約可見。
于是,駐開羅的英國情報人員打電報給英國情報局葡萄牙里斯本分部,查詢最近是否有人在那里的書店里買了兩本或兩本以上《蝴蝶夢》。因為葡萄牙只有幾家英文書店,所以查訪起來相當容易,一星期之內便查明:德國助理武官的妻子不久前在一家書店買了6本《蝴蝶夢》。顯然,《蝴蝶夢》正被作為一種密碼使用。但是誰在使用呢?俘虜怎么也不肯開口。
此時,英國軍需官提供了另一個線索:他在兌換貨幣時發現,一名“英國上尉”在埃及塔爾夫俱樂部付酒錢,用的英鎊是德國精心制作的假鈔,這名“英國上尉”正是厄普勒。英國情報人員經過多次跟蹤,找到了厄普勒和他的助手蒙卡斯特爾所在的游艇。
8月10日下午,英國人包圍了游艇。厄普勒和助手蒙卡斯特爾都在船上,他們對意外似乎早有準備。當英國人從甲板上沖過來時,厄普勒把襪子卷為球狀,扔向試圖沖上甲板的士兵,英國人以為是手榴彈。于是趴下來躲避。這使蒙卡斯特爾有了充足的時間,他潛入艙底,打開暗門,把一架收發報機、一本《蝴蝶夢》和所有電報底稿都扔到尼羅河里,然后躍進尼羅河,企圖水遁。
不過蒙卡斯特爾并沒能逃走,當他浮出水面時,被守候多時的英國人抓住了,而厄普勒也在游艇上束手就擒。
而前面提到的猶太女間諜葉維特向英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她抄下的頁碼,還有厄普勒和蒙卡斯特爾發報用的主要密碼組。她的筆記盡管不完全,但足以使英國情報人員破譯《蝴蝶夢》的密碼。至此,英國人掌握了“康多爾小組”發報的全部材料,并“恢復”向德國情報機關發報。這樣一來,隆美爾的重要秘密情報來源被英軍控制了,而不知情的他卻依然信任來自開羅的情報。事實證明,這場諜戰的結果改變了北非戰爭的進程。
美夢正酣,隆美爾中計
此時的隆美爾正準備發動對英軍的攻勢,他認為英軍在埃及精心構筑的阿拉曼防線南端兵力薄弱,正是一個突破口。于是,他決定在此沖破英軍防線,然后迂回消滅英軍主力。計劃好后,隆美爾開始偷偷把軍隊向南部集結,并在北面留下了一些假坦克和卡車,以迷惑英軍的空中偵察。
這個計劃著實巧妙,可是隆美爾并不知道,此時德軍密電碼系統已經被盟國掌握,隆美爾發出的電報希特勒還沒收到,就已經擺在蒙哥馬利的辦公桌上了。而德國人之前破譯的英美密電碼卻已被更換,源源不斷得到的其實是假情報。
蒙哥馬利通過情報部門得知隆美爾的戰略意圖后,決定將計就計,引誘隆美爾上鉤,但不是要阻止他發動攻勢,而是盡量鼓勵他在阿拉曼防線南端發動攻勢,使其裝甲部隊完全陷入埃及南部沙漠中。為此,蒙哥馬利讓英國情報人員以“康多爾小組”的名義給隆美爾發了一封電報,說在阿拉曼防線南端的拉吉爾地區,英軍防守薄弱,正在等待援軍,正是突破英軍整個阿拉曼防線的最佳地點。
為了使隆美爾堅定進攻計劃,蒙哥馬利還命令繪圖員繪制了一張假地圖,上面標明拉吉爾地區是一片“硬地”,便于裝甲部隊行動,然后設法將假地圖送到德國人手里。隆美爾獲得地圖后,深信不疑,終于在作戰地圖上注明了拉吉爾地區的“硬地”符號,將此選為主攻路線。
夢醒時分,折戟北非
1942年8月30日深夜,隆美爾下令進攻,試圖通過突襲,一舉突破英軍防線。但是,在德軍進攻的道路上,到處都是新布設的地雷。當德軍工兵進入雷區,為裝甲部隊掃清道路時,英國空軍又來了,一顆接一顆的照明彈將隆美爾一長串的裝甲部隊照得通亮,緊接著,大批轟炸機向德軍坦克部隊投下了雨點般的高爆炸彈。
德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突破了英軍的雷區。第二天,德、英兩國的裝甲部隊展開了激烈交火。隆美爾逐漸發現,英軍的裝甲部隊居然是原來的3倍!而地圖上的“硬地”實際上是一大片沙漠,且流動性極大,變幻莫測。德軍的幾十輛坦克、裝甲車、半履帶車、卡車在流沙中東倒西歪地掙扎前進。當車上的人下來,想去推動車輛時,英國皇家空軍的幾個中隊的戰斗機飛來,毫不留情地轟炸和掃射他們。
夜幕降臨時,沙漠里到處都是被燒毀的德國車輛。烏黑的油煙像長長的柱子直上云天,玫瑰色落日籠罩下的沙漠漫無邊際——德軍已完全沒有藏身之地。
9月4日,損失慘重、后援被斷的隆美爾被迫下達了總撤退的命令。此役德軍共傷亡4800人,損失50輛坦克和78門大炮。這些損失對于隆美爾是非常嚴重的,因為隆美爾在消耗戰中不能像英國人那樣很快得到增援,這也意味著他失去了在非洲取勝的最后籌碼。事后,隆美爾沮喪地說:“英國統帥部早就知道了我們的作戰意圖。”與此同時,蒙哥馬利早已甩開隆美爾,回到了自己的司令部,準備之后的反攻去了,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假情報已經讓“沙漠之狐”乖乖就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