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敢的心》是喜歡史詩大片的影迷必看電影之一,影片以宏偉壯闊的氣勢把公元十三世紀蘇格蘭人民起義的故事展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精彩,而電影中對中世紀歐洲國家武器裝備華麗的真實再現,同樣值得稱道。為方便講述,本文將影片中的所有武器分門別類一一介紹。
鈍傷類
鏈枷——西方的雙截棍
由于愛人被殺,華萊士終于爆發了,單人單騎出現在英軍營地,隨著奉命搜查的英格蘭士兵的靠近,華萊士從背后抽出一件奇怪的兵器,并在馬上迅疾出手,一記重招便把士兵打翻在地,這一兵器就是鏈枷,又被稱為“農民的發明”。鏈枷原本是農民打麥的東西,很像中國的雙節棍,但是要大得多,而且,兩節的長度也不一樣。鏈枷插在身后,攜帶方便,且很隱蔽,能出其不意地打擊對手,威力無比。有些鏈枷打擊部全部由鐵皮包裹,一旦被擊中,穿著鏈子甲都有骨折的危險。
鏈錘——古代戰場最危險的兵器
和鏈枷相似的兵器還有鏈錘,只是棍狀的打擊部變成一到數個金屬球,金屬球上邊布滿尖刺,既可以打擊敵人還能纏繞拖拉對方的武器。在華萊士巧取英軍營寨,被奪去初夜的新郎就是揮動著鏈錘砸向那個卑鄙的貴族的。而華萊士報復背叛的蘇格蘭貴族時,使用的也是一種鏈錘,只不過這種鏈錘沒有手柄,更類似于中國古代使用的流星錘,只不過錘頭大了許多而已。
這種武器實在太恐怖了,任何東西都是一砸一個坑,任誰碰上都是死路一條。在歐洲的戰爭油畫中,騎兵步兵手里經常能見到鏈錘,這種使用中十分靈巧,互搏時無比強悍的武器,很具威懾力,不過要有相當的熟練程度才能操作,不然很容易傷到自己。
戰錘——飲血的重兵
在影片中的混戰場面中,還有好多鈍份性武器亮相,比如戰錘。
戰錘其實就像一把大號的尖嘴鎯頭(華萊士手持的那把更像是一把小號的鐵鎬),銳利的鐮刀狀錘頭是最強的重武器了。戰錘的手柄長短不等,從半米直到兩米的都有;尖的那頭能夠貫穿盔甲,而平頭則可以震擊。影片中蘇格蘭義軍一錘擊中敵人的鐵盔,插進去足有5厘米左右,霎時敵人疵流滿面,場面令人毛骨悚然……
斧鉞類
除了鈍擊這樣比較原始的武器,無論東西方,古代戰爭似乎也都對斧頭情有獨鐘,所以東西方都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功能稍有差異的斧頭,但作用都是一樣:悍勇無比,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戰斧——人類最早的武器
其實斧頭是人類最早發明自々工具之一,石器時代便已經出現,原始人類很容易將其也用于戰爭,在戰場上就成了戰斧、短斧。當金屬斧子出現時,它也同時出現在戰場上。在古希臘時代,步兵經常選擇以斧代替劍來充當近身肉搏的武器,而在中世紀,使用短斧肉搏的戰士也是只多不少。短斧也逐漸與勞作的工具分道揚鑣,變成和劍差不多長度的主力武器,這之后就被稱為戰斧,由于威力巨大,至今美國大名鼎鼎的,曾在海灣戰爭中大顯神威的巡航導彈都是以“戰斧”來命名的。
投擲斧——天空中的霹靂
另外,短斧又曾衍生出了_種專用的斧頭,這便是投擲斧,又稱作手斧;其既可以當作短斧使用,也可以用來投擲。它們往往短而輕,而且在重心的設計上將心計算,以保證投擲后以柄的中點旋轉,精確地砍進目標。
戰斧類武器騎兵使用的往往較輕,這和其作戰方式有關,在馬上顯然不能重心迅速移動,而步兵所用的巨斧刃身往往特別厚重,揮動之下動能極大,以增加對鎧甲的破壞力;巨斧每砍下一次都需要用力才能再度提起,所以是威力大破綻也大的武器,在古代戰場上主要由重步兵使用。
刀劍類
在華萊士獨闖英軍營地的那場戲中,中世紀歐洲戰場上常用一的步兵武器紛紛亮相,步兵用的長矛、劍和大名鼎鼎的英國長弓。隨著戰斗等級的上升,場面越來越大,出現的兵器種類也越來越多。
斬劍——專門用來“劈砍的”重創
立馬的感覺,這把劍就是蘇格蘭的巨劍:斬劍。該劍其實是純粹的步兵劍,1.5米左右的長度,鈍圓的頭部,寬闊但薄的刃身,握把上方有一段無鋒的劍刃,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砍劈”而存在(作用其實很類似宋代步兵常用的武器——樸刀)。
在電影《勇敢的心》中,華萊士手持斬劍,面對英格蘭整齊的長矛步兵陣容,左沖右突,雙手握持狂揮狂砍,斬多刺少,完全是刀的用法。為了劈斬有力,就盡量加大劍的重量,為了握持舒適和戰斗中減輕疲勞,就在劍把后面加配重平衡重心,所以劍柄后部往往有一個較大的“鐵疙瘩”。配重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劍尺寸的情況下增加劈砍的沖擊力量,這在古代歐洲戰場上是極其有效的,因為他們的戰斗就是硬碰硬的模式,和中國的“技擊”完全不同。
長鉤刀——同樣出身農具
影片中,華萊士所率的義軍隊伍中還有一種奇怪的兵器,很象中國民間的柴刀,這便是長鉤刀(Bill)。
看到名字,估計許多人就會聯系到該武器來自于農具。由于它在農業發達的英國是如此的普及,甚至可以作為長弓之外的英國大眾武器。以至于在英語中“揭竿而起”對應的俗語是“Rise with bow and bill!”(舉起你的弓箭和長鉤刀)。當然了,由于是農具,其難免存在不規范的問題,這一點甚至在影片中反映出來,許多義軍手持各種各樣的長鉤刀,看起來頗為雜亂,當然,真實的場面也許更為駁雜。
由于原本就是裝上長炳的農具,所以民兵用起來很是順手,再加上13世紀開始步兵也逐漸有了鎧甲的保護,于是在和步兵的戰斗中,錐刺很難真正有效地造成傷害。相反地,鉤、拉、摔、絆倒對方之后再攻擊卻變得有效起來。所以類似的武器在各國都頗為流行。隨著時代的前進,長鉤刀也吸收了很多其他兵器的特點。但是由于長鉤刀的使用要比戟花費更多的訓練,因此正規軍中的裝備比例一直不高。早期是民兵、市民軍這些平日就將它當作農具使用的人常常使用,而后期則是訓練有素的雇傭兵的專用武器。雖然破壞力不足,但是多樣化的攻擊方式使它也擁有特殊的魅力。
槍矛類
“反騎兵槍”——專門對付騎兵的步兵武器
說到戰斗場面,影迷都不會對影片中騎兵沖鋒的片斷忘懷,那種金戈鐵馬動地來的氣勢被影片表現得淋漓盡致:翻動著的馬蹄伴著飛濺的泥土,鐵甲抖動的聲音,兵器和鞍具碰撞的聲音,沉悶地扣擊著人們的心,300名重裝騎兵的沖鋒,在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伴隨著鐵蹄聲的是華萊士大聲的命令,迎接鐵騎的不是散亂的步兵(如果那樣只能說是等死),而是一排整齊的超級長矛!依靠速度和力量的重騎兵迎著固定的槍林,哪有不敗之理?雖然是削尖的樹干,絕對是利器。4米多的“反騎兵槍”是陣地戰斗的必需品,步兵破重騎兵的法寶(即使到了熱兵器時代,西班牙的步兵仍裝備3米多長的長矛,為的就是破解敵方騎兵的威力)。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蘇格蘭人反對英格蘭的戰斗中,還真存在反騎兵槍打敗英國重裝騎兵的故事,而且是主動出擊。反騎兵槍一般都比較笨重,用來做防御還好,進攻?難度不小。在蘇格蘭爭取民族獨立的關鍵戰役——班諾克本戰役中,蘇格蘭的長矛方陣“斯奇爾綽恩”就狠狠地打擊了英國的重騎兵。當時,為進攻蘇格蘭人,英格蘭的龐大軍隊不得不通過一片小水池星羅棋布的沼澤地。黎明時分,英格蘭人才全部通過這片沼澤地,重騎兵還沒有完全展開成戰斗隊形,而跟在后面的步兵幾乎都沒來得及展開。羅伯特一世改變了原先等待英格蘭人攻擊的計劃,決心在英格蘭人未形成戰斗隊形前對其發起攻擊——很類似中國古代常用戰術;半渡而擊。他命令他的步兵向前,實施罕見的以步兵攻擊騎兵的戰斗。蘇格蘭龐大而密集的長矛兵方陣有序而從容地走近英格蘭騎兵,前面各列沒有任何間隙,始終保持著戰斗隊形(天啊,是馬其頓方陣?)。一股英格蘭騎兵很快就以一次反沖擊與蘇格蘭長矛兵方陣相遇。但英格蘭騎士高頭大馬撞到了蘇格蘭士兵的長矛上,就像撞到了一堵厚墻,戰馬被刺死,墜入蘇格蘭陣中的騎士們也被匕首、斧子、短劍結果了性命。
騎槍——騎士之友
相對四米多的“反騎兵槍”,騎兵手里的武器就有點尷尬了,這就是被稱作騎士之友的騎槍(Lance)。
Lance一詞原本指的是從早期的投刺兩用予(也就是標槍)分化為手持武器的一支。古典時代歐洲騎兵用的Lance和步兵的沒有什么區別,因為當時沒有馬鐙,所以騎兵不可能像后來的騎士那樣,用槍去沖擊對方,只能拿矛尖刺擊,威力大大降低——這也是古典時代歐洲騎兵不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馬鐙傳人后,Lance逐漸地為馬上戰斗而轉化,到十三世紀其形制基本確定。騎槍的規格是:在兩米左右的長桿頭上安裝尖銳的金屬錐體,硬木制的槍身在手的位置有護手,后部有配重的木錐,同時,在馬鞍上制出“槍托孔”以在沖鋒時吸收刺殺的沖擊力。騎槍基本上是作為一次性的武器使用。因為很少能有在一次沖擊下保持完整的騎槍,那樣只會對騎士的手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所以一旦擊中目標立即撒手。在影視作品中騎士“抬著電線桿”比武的時候經常能聽到一陣陣長槍折斷的聲。
拋射類
長工——中世紀歐洲遠程兵器之王
前文描述了影片中的多件短兵器,這些武器有許多十分厲害,但它們都不能和影片中的遠距離打擊兵器,居冷兵器之舀、被丘吉爾譽為“超越敵人的武器”一長弓相比。
長弓是在普通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盡管簡單,卻是武器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長弓約長6英尺至6英尺7英寸,基本和持弓人身高等長(上弦之后彎曲,要不然就不好操作了)。由一整塊的柔韌堅固的木材制成(通常是紫杉木)。弓弦由大麻或亞麻制成,比較粗,能夠發射25至30英寸長(63.5-76.2厘米)的木制箭。箭的具體長度還要視弓箭手的身高而定。箭頭是金屬簇,基本有種式樣:寬頭,長2~3英寸(5厘米~7.6厘米),帶有倒刺的則專門用來狩獵,必要時也可來射擊戰馬;專門穿甲的箭頭:糾長呈矛頭狀,長4英寸左右(約10.2厘米);用來射穿鎖子甲的形狀類似,不過直徑只有一半、長15英寸(約12.7厘米),箭尾安裝有三根鵝毛,以穩定飛行方向。每個弓箭手攜帶74支箭,捆扎后放入箭囊。用完了就到。專門補給的大篷車上去取。戰時,大多數弓箭手寧愿把箭插在腰帶中也不愿意費力放人箭囊。許多影視作品中經常可看見弓箭手把箭插在腳前的地,就是為了更方便地快速射擊,而這正是來源于歷史記載。
長弓并不是直接瞄準敵人,而是以45度角朝天上射,本來它的弓就做得極大、極硬,拋物線使它的射程更遠,速度更快,加上箭自身重量轉化的動能,使得其穿透力更強(曾有文章上說長弓的射程竟然要比美回南北戰爭中使用的燧發滑膛槍遠,但劇美國探索頻道的試驗,長弓拋物線射程能達到350米——幾乎是現代突擊步槍的標準有效射程,直射則只有約150米),用產自英國本土的優質鐵打造的箭頭借助速度能夠直接穿透騎兵的重鎧。并且長弓兵也有自己的戰術,前一排射箭,后一排準備,不慌不忙,然后互相交替,“火力”可以十分密集。
在影片中,英國人穿著的基本都是鎖子甲,許多士兵在鎖子甲外面套上紅色的制服。這符合當時的現實。一直以來,西療的騎士裝備主要都是鎖子甲,一套覆蓋全身的鎖予甲長衫的重量大約是15公斤左右,其實并不沉重。那種重達30~40公斤的重型板甲到14世紀末才開始逐步成為騎士的主力裝備。鎖子甲雖然對全身作了防護,但這種鎧甲的缺點是對重點部位保護不足,尤其是遭受鈍器的擊打時,幾乎可能立即死于非命。這和中國古代重視重點部位比如心臟防護的盔甲不太一樣,表現出中西兩種軍事思想的差異。
結語
東西方的武器是有差異的,運用的思想也是有差異的。通過對電影《勇敢的心》中西方冷兵器的講解,相信您對西方的冷兵器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一部經典的電影不但包括優美的臺詞,個性鮮明的主人公,感人的故事,也包括令人過目不忘的道具,而這些,這部電影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