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3月的歐洲北海,天氣冷得出奇,二戰(zhàn)卻激戰(zhàn)正酣。這天,英艦“特林涅達”號與一艘德國驅逐艦狹路相逢,免不了一番廝殺。德艦很快彈藥耗盡,只好掉頭逃竄。殺紅眼的英艦“特林涅達”號全速追擊,并將一枚大威力的魚雷送進了魚雷發(fā)射管。當追至距離德艦不足500米時,魚雷飛速射出了發(fā)射管。
只見魚雷尾部甩出一道急浪,以45海里/時的速度直撲德艦,英國人都興致勃勃地涌上艦首甲板,觀看對面德國水兵呼天搶地,亂作一團,有的甚至提前跳海以免遭致命的爆炸。
眼看毫無懸念,“奇跡”發(fā)生了——英國人的魚雷突然轉向,劃出一道優(yōu)美的圓弧,掉過頭“熱情洋溢”地撲向自己的主人。英國人和德國人都眼看著這一幕,都傻了,一時間竟沒人想起歡呼或者躲避?!疤亓帜_”號中部遭受自己的魚雷重創(chuàng),半小時后沉入海底。
英國人至死都沒弄明白怎么回事,甚至推測:如果不是萬能的上帝做了什么手腳的話,就只能是德國人使用了什么過于先進的防衛(wèi)武器。最后戰(zhàn)史學家和技術人員仔細查閱資料,大概得出的結論是由于溫度太低,導致戰(zhàn)時倉促間制造的英國魚雷的舵盤或舵翼被凍得變形,在強有力的海水波濤擊打下,改變了魚雷航向。但這也只能是“小概率事件”,或者說,點兒太背了。
(摘編自《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