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世界強國軍事戰略的加速調整,亞太地區正日益成為強國軍事角逐的重心,該地區的軍事形勢在全球軍事舞臺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同時,隨著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和美國出臺新國家軍事戰略,亞太地區軍事形勢將可能出現某些新的變化,即四大發展趨勢日益變得清晰。
強國軍事關系加速調整
經過近20年“休養生息”后,亞太地區各國正加大力度構筑亞太軍事力量新格局,以爭取在新一輪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這是亞太地區強國全面競爭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一個非常搶眼的國際軍事新動向。
首先,中美軍事關系正在發展。去年,在“重返亞洲”戰略指導下,太平洋地區出現了浩浩蕩蕩的美國艦群,這是冷戰結束以來從未出現的現象。它表明美國在軍事上加大了對亞太地區的重視,這也促使美國與亞太地區的有關國家要重筑新型軍事關系。同時,中國與美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發揮的作用又“不甚理想”,這在“延坪島事件”發生后中美兩國都無法控制局面上表現得尤為突出。由于亞太地區的一系列問題都涉及到中美兩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如果中美兩國不能建立一種新型的軍事關系,中美兩國國家核心利益勢必受到影響。對此,中美兩國正著手這種新型軍事關系的建立。就美國而言,美國新國家軍事戰略中有明確的表述,該戰略沒有要求對中國采取任何形式的敵對姿態,在軍事上要與中國尋求一種“積極、合作和全面的關系”,歡迎中國承擔“負責任的領導作用”;同時,該報告還表示希望與中國進一步深化軍事關系,與中國合作打擊海盜和制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等。就中國而言,中國方面希望加強兩軍的相互了解與信任,妥善處理兩軍關系中的矛盾與分歧,擴大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礎,不斷提高兩軍的合作水平,推動兩軍關系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可以預言,隨著中美兩國對軍事關系調整規則的確立,兩國軍事關系將會出現一個新的前景。
其次,在亞太地區,韓國與日本的軍事關系也是影響該地區軍事形勢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們都知道,韓國與日本的軍事關系“并不是健康的”。冷戰時期,美國分別與日本和韓國建立了軍事聯盟關系,可就是建立不起來美日韓三國軍事聯盟關系。從這點來看,日韓關系是十分微妙的。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惡化,美韓聯合軍演的力度加大,其中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日本派出自衛隊參與了演習。這是以往很少出現的。尤其是美國在其新《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也要求,日本和韓國要加強軍事合作,并將對日韓軍事合作提供支持,同時為日韓兩國改善安全關系做出努力。美國這種姿態將使日本與韓國未來的軍事關系發展奠定一個基礎,日韓軍事關系將可能步入一個蜜月期。
與此同時,美日、美韓軍事關系也將有新的定位。美國在其新《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指出:美國期望日本自衛隊能夠在維護地區穩定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表示“應協助自衛隊提升境外作戰的能力”;美國期望對美韓聯軍的作戰控制時間延長至2015年,為韓國擴大安全能力提供援助。此外,美國在其新《國家軍事戰略報告》中還指出,“美軍與東南亞各國、印度及澳大利亞加強軍事合作,從而進一步提高美軍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影響力”。這也表明美國要加強與亞太地區的有關國家合作力度,提高軍事關系層次,確立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主導作用。
激烈的軍事角力正顯端倪
近年來,世界軍事格局正處于醞釀新的調整之時,亞太地區同樣如此,正如聯合國的改革正面臨著各種力量角力一樣,亞太地區的軍事新格局也不是一帆風順地形成的。美國新《國家軍事戰略報告》認為,“除朝鮮謀求開發核武器外,周邊國家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迅速推進軍事現代化進程……亞太地區的安全形勢正愈發走向復雜。”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亞太地區的軍事角力正變得日益激烈起來。
軍事格局是基于軍事實力而確立起來的,在新的亞太軍事格局形成過程中,各方力量正通過各種方式顯示“肌肉”,以贏得未來亞太新軍事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展開高強度軍事演習。去年3月韓國“天安”號事件發生后,美韓加大了聯合軍演的強度。美國宣稱,美韓間的軍演將連續不間斷地進行下去。接著,年底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間發生“延坪島炮擊事件”后,美日韓三方又聯合進行軍演,使三國軍演的強度升到一個新高度。2010年美國組織的軍演表現出的特點“多”足以說明軍演的高強度性:首先,參加美國組織的軍事演習國家多達14個;其次,美國組織的軍事演習兵力兵器多、內容多,參演部門多。美國與日本在12月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參加人數達4.45萬,約60艘艦艇和400架飛機以及航空母艦參加,創美日兩國歷史上最大規模軍演之先例;演習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既有聯合指揮,又有作戰行動;既有救護演習,也有反海盜演練;既有陸海空演習,也有太空和網絡空間對抗演練等。
今年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演繼續升溫。1月5日,美國海軍派出其航母“卡爾文森”號在日本沖繩地區展開軍演。接著,美國還與日本、韓國展開聯合軍演。近日,日本自衛隊還遠赴美國,與美軍實施聯合軍演;2月,美國航母還赴南海……目前,美國與亞洲的日本、韓國、泰國等6個國家展開聯合軍演,約有11000人參加。這說明,這種演習既是去年高強度軍演的繼續,也是今年高強度軍演的開端。預計在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內,亞太地區高強度軍演不會降溫。
二是不斷亮相高技術武器。亞太地區高技術武器出現的頻度可謂是全球最高的。這種高技術武器出現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演習中使用高技術武器。從2010年的美軍事演習使用的武器裝備看,武器技術含量高已成美軍演的一大亮點。如美國于9月在關島附近舉行的“勇敢之盾2010”軍演,就使用了“華盛頓”號航母、“弗吉尼亞”級“夏威夷”號攻擊型核潛艇、“洛杉磯”級“土桑”號攻擊型核潛艇等,這些都是美國海軍的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在7月美韓的聯合軍演,美國還第一次派出了F-22“猛禽”戰斗機在韓國領空執行了空中演習任務,這種飛機在韓國亮相,說明了美國對亞太地區異乎尋常地重視。
另一方面是有目的地“露”出高技術武器。2010年,美國成功進行了X-37B空天飛機的試飛,它引起了世界有關國家的極大震動,俄羅斯就表示要發展空天飛機以對付美國的X-37B空天飛機;近日,美國又展示了無人隱形轟炸機X-47B;俄羅斯在去年也展示了T-50戰斗機;中國在新年伊始展示了J-20戰斗機;而印度在其航展上也展示出該國的第五代NCA戰斗機模型……如此高頻度亮相高技術武器,這充分顯示出各國都在展示“肌肉”,以求在軍事格局地位的爭奪中占據于己有利的地位。這種高頻度亮相高技術武器的做法也將在今后一個相當長時期內持續下去。
熱點問題持續升溫
隨著冷戰的結束,亞太地區原來影響安全的隱性因素逐漸成為了顯性因素并成為這個地區的熱點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亞太地區軍事形勢的發展。
首先,駐軍問題將是目前及未來亞太地區軍事問題中不斷升溫的一個熱點。美國在韓國的駐軍近年來遭到韓國民眾的極力反對,美國因控制韓國軍隊作戰指揮權問題而受到韓國政府的抨擊。雖然“天安”號事件以及“延坪島炮擊事件”后,韓國已經同意延緩收回其軍隊的作戰指揮權,駐軍問題仍是美韓之間的一個突出矛盾。對日本來講,美國在日本沖繩基地問題可能再次成為美日之間的熱點。近年來,日本國內強烈要求美國撤走沖繩的駐軍。就這一問題,日本的多位首相的仕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隨著日本在其西南方向軍事實力的增強,日本要求美國撤走駐軍的壓力可能再起。這將再一次使美日軍事關系面臨新的考驗。
其次,釣魚島問題將使中日軍事關系面臨考驗。2010年9月,釣魚島附近地區再一次發生了中日撞船事件。事發后,日本則加大了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實際上,這也是日本有計劃地加強其西南地區軍事存在的一系列步驟之一。早在去年6月,日本防衛省就宣布,將把最西南端的與那國島上空的防空識別區擴大到該島以西臺灣一側海域上空。之后,日本不斷將其駐西南島嶼的軍事力量前伸,并計劃于2015年前向與那國島派遣100名自衛隊員。這使日本的軍事存在向西南方向又邁出了一大步,更加靠近釣魚島及臺灣。日本的這一舉動,使其軍事存在更加靠近了中國的領土。隨著日本將與那國島軍事化,中日軍事關系將可能再次出現微妙的變化。
第三,北方四島問題。2010年11月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親臨北方四島視察,實現了俄羅斯國家元首對日俄爭議島嶼的第一次視察,從而引發了日俄間就北方四島問題新一輪較量。對此,日方也做出行動,在國防預算案中列入2413萬美元作為“北方領土問題解決促進費”,用于大規模舉辦“啟迪”運動,以激發要求俄羅斯歸還北方四島的社會輿論。同時,除建造潛艇等裝備費用外,日本還在國防預算中列入120萬美元用于陸海空自衛隊聯合訓練費用,提高離島防衛能力。可以相信,日俄間就北方四島問題在今年將會有一番激烈的角力。
最后,海洋劃界爭議問題。隨著各國對海洋重要性認識的提高,海洋已被各國作為提高綜合國力和爭奪戰略優勢的制高點來對待。海洋劃界將是未來沿海國家的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隨著中國和周邊國家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的提高,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海洋劃界問題將倍受關注。目前,與中國存在海洋爭議的國家有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文萊。隨著美國對西太平洋地區“關注”力度的加大,西太平洋地區海洋劃界問題可能會成為一個熱點問題。有關國家可能會使用軍事手段來支撐其國家的立場,很可能導致局勢的惡化,對此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中國被推上“風口浪尖”
冷戰后,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重要”的戰略對手:一會兒說中國是其潛在的對手,一會兒說中國是美國的最大威脅,一會兒又說中國是美國的十分重要的“伙伴”云云。當然,美國如何定位中國在其全球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視美國對中國采取什么策略而定。但萬變不離其宗,遏制中國發展、干擾中國發展仍然是其根本目的。
隨著美國新《國家軍事戰略報告》的發表,人們從中可以讀出美國軍事上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在美國這一新軍事戰略指導下,美國及其盟國將會把中國推到東亞的風口浪尖上:
一是加大中國周邊軍演的力度。2010年,中國周邊的軍演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科目之雜,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頻度與規模大大高于世界其它任何地區。這些軍演中,既有美國直接組織的軍演,也有“美國影子”的軍演,還有美國支持的軍演。今年,中國周邊的這種軍演不會減少,可能會繼續增加。
二是“折騰”中美軍事關系。美國深知,中國發展需要一個穩定安全的外部環境,尤其是需要一個穩定的軍事安全環境。在這種軍事安全環境中,中美軍事關系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美國將繼續利用兩國軍事關系中的“問題”來“折騰”中國。
總的看來,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深層原因不妨歸結如下:
首先,中美兩國對解決軍事格局變化這種結構性矛盾所使用的手法存在著認識上的不同。軍事格局的調整都是以軍事實力為基礎、通過戰爭手段來實現的。冷戰后,美國成為了惟一的超級大國,依然通過軍事手段來維護其強國地位。但是,美國面臨的世界形勢是:全球各種力量正在分化組合,各方力量也正處于此消彼長狀態,世界軍事格局正面臨著新的變化和發展。在這種變化中,中國不會通過戰爭手段來實現調整,這是中國的國家政策和歷史的思維使然。然而面對世界軍事力量格局變化,美國則有兩種病態心理在作祟:一是有一種不愿看到美國的優勢地位發生改變的這種惟我獨尊的心理;二是錯誤認為中國會以武力來實現世界軍事力量格局的變化,這是中美兩國在軍事格局上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不易解決的癥結所在。
其次,中美兩國堅持維護國家利益的原則存在矛盾。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維護國家利益的原則,任何國家都有維護自己國家利益的理論。中美軍事關系之所以不能健康地發展,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美國所堅持的國家利益原則與中國堅持的國家利益存在著分歧。同時,美國憑著在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地位,為維護其國家利益還不斷地制造對其有利的所謂“原則”。這就不難看出,影響中美軍事關系發展的一個“癥結”就在于,美國要維護其霸主地位這一國家利益與中國要通過和平發展成為世界強國這一國家利益之間的矛盾。
通過對東亞軍事形勢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到,東亞局勢處在一個蛻變與調整的時期,不會輕易呈現太平的局勢,既有世界第一霸權國家——美國的虎視眈眈,也有其他國家趁機崛起的“雄心壯志”,這些也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成為對我國和平崛起的巨大挑戰,對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