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從戰爭學習戰爭——這是我們的主要方法。沒有進學校機會的人,仍然可以學習戰爭,就是從戰爭中學習。革命戰爭是民眾的事,常常不是先學好了再干,而是干起來再學習,干就是學習。從“老百姓”到軍人之間有一個距離,但不是萬里長城,而是可以迅速地消滅的,干革命,干戰爭,就是消滅這個距離的方法。說學習和使用不容易,是說學得徹底,用得純熟不容易。說老百姓很快可以變成軍人。是說此門并不難入。把二者總合起來,用得著中國一句老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比腴T既不難。深造也是辦得到的,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學習罷了。
軍事的規律,和其他事物的規律一樣,是客觀實際在我們頭腦中的反映。除了我們的頭腦以外。一切都是客觀實際的東西。因此。學習和認識的對象。包括敵我兩方面,這兩方面都應該看成研究的對象。只有我們的頭腦(思想)才是研究的主體。有一種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種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他們都是不能解決戰爭規律的學習和使用的問題的。中國古代大軍事學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而說的,包括從認識客觀實際中的發展規律,并按照這些規律去決定自己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看輕這句話。
戰爭是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階級和階級、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互相斗爭的最高形式;一切關于戰爭的規律,都是進行戰爭的民族、國家、階級、政治集團為了爭取自己的勝利而使用的。戰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于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于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軍事家不能超過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外企圖戰爭的勝利,然而軍事家可以而且必須在物質條件許可的范圍內爭取戰爭的勝利。軍事家活動的舞臺建筑在客觀物質條件的上面。然而軍事家憑著這個舞臺,卻可以導演出許多有聲有色威武雄壯的活劇來。因此,我們紅軍的指導者,在既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即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之上,就必須發揮我們的威力,提挈全軍,去打倒那些民族的和階級的敵人。改變這個不好的世界。這里就用得著而且必須用我們的主觀指導的能力。我們不許可任何一個紅軍指揮員變為亂撞亂碰的魯莽家;我們必須提倡每個紅軍指揮員變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不但有壓倒一切的勇氣,而且有駕馭整個戰爭變化發展的能力。指揮員在戰爭的大海中游泳,他們不使自己沉沒,而要使自己決定地有步驟地達到彼岸。指導戰爭的規律,就是戰爭的游泳術。
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