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著“中國航母熱”日益高漲,筆者不禁想起造訪意大利航母“加里波第”號的往事。那是2010年8月2日上午,筆者作為赴亞丁灣特派記者,隨中國海軍“廣州”艦、“巢湖”艦出訪意大利塔蘭托港,那艘航母的身姿至今歷歷在目。
航母夢與塔蘭托
緩緩駛入塔蘭托港,遠遠地望見停泊的“加里波第”號,被朝陽照得金光燦燦。
意大利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7000多千米,深入地中海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海軍發展歷來受到高層重視。二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創造性地用航母艦載機奇襲塔蘭托港,重創意大利海軍,但意大利海軍不會輕易言敗,盡管戰后國力衰退,海軍文化與海洋性格注定其不甘落后,輕型航母C551“加里波第”號終于走上船臺,1987年8月正式服役,使意大利海軍重新成為地中海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航空母艦通常在一個固定母港進行停靠、補給和維修,“加里波第”號的母港就是塔蘭托港,也是意大利第一大軍港。
那是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訪問塔蘭托港,意大利海軍遠洋作戰部隊副司令喬瓦尼?古米埃羅準將前往歡迎。之前,“廣州”艦、“巢湖”艦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先后為17艘意大利商船伴隨護航。
“母港就是故鄉。”“加里波第”號一位意大利水兵告訴筆者。“加里波第”號全艦編制825人,大部分官兵家屬也跟隨來到塔蘭托港。行走在這里,到處散發著濃郁的海軍氣息,甚至標志性建筑——有500多年歷史的塔蘭托古堡也是海軍管轄的重要遺址。而“加里波第”號的常駐,更為塔蘭托港增色不少。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或許是因為筆者第一次登上航母,當踏上舷梯,站在空曠的機庫前,當升降梯徐徐升起,感受寬闊的航母甲板時,興奮難以言表。中國海軍官兵分批次參觀了“加里波第”號航母,在機庫里觀看了反映該艦歷史、性能的介紹片,隨后分組參觀,與意海軍官兵親密交流。
當今世界9個擁有航母實戰能力的國家,除了美國,唯獨意大利能擁有兩艘輕型航母——“加里波第”號和“加富爾”號。站在機庫里,航母艦長通過幻燈片向中國海軍官兵自豪地介紹:“加里波第”號是意大利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輕型航空母艦,堪稱當時意大利造船技術的結晶,長180米,艦寬33.4米,標準排水量10100噸,滿載排水量13370噸,在航母家族可謂“小巧玲瓏”。然而,噸位小并不意味著作戰能力弱,“加里波第”號在設計過程中經過統籌考慮,力求在預訂尺度和排水量的基礎上搭載更多飛機——最終相比其排水量,相當不易地搭載了18架中型直升機或相應數量的“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在航母家族里,“加里波第”號配備的艦員人數也是最少的——僅550人,另加230名航空人員,全艦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參觀時,艦長不厭其煩地介紹著“加里波第”號的特殊之處: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標準航母,艦上各防御層次各類別武器相當齊全,反艦、防空、反潛方面都有所考慮。這與大家常常認為的“航空母艦是‘浮動的海上機場’,戰時一旦沒有護航艦艇,只能被動挨打”的思想觀念截然相反。
艦長還得意地介紹,裝有4臺LM2500燃氣輪機的“加里波第”號具備功率大、啟動快、操縱靈活等特點,不僅最高航速達30節,且從靜止狀態到全功率狀態只需3分鐘。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服役已經20多年,“加里波第”號航母漸顯老態。不過,它已經有了接班人——意大利第二艘航母“加富爾”號,將接過“加里波第”號在意大利海軍的“頭把交椅”。
在艦長的帶領下,穿越了一條關于“加里波第”號航母的“歷史長廊”——通道墻上懸掛著數以百計各式各樣的紀念徽,記錄了“加里波第”號的成長軌跡,撫摸著一塊塊徽章,就像觸碰一個個片段。這些塵封的記憶,這些輝煌歷史,艦長似乎歷歷在目。
來到航母咖啡室,這是一處非常溫馨的地方——近兩百平方米寬敞廳室;舒適的沙發,優美的音樂,加上一杯濃情咖啡,頗有品位。“在這里,可以暢談未來,也可以撫平寂寞。”“加里波第”號特別注重艦員的心理疏導,注重人文關懷,畢竟執行任務時經常在海上一漂就是幾個月時間,誰心里沒有孤單的感受?
離開“加里波第”號時,艦長與筆者合影留念,他還說:“歡迎您再登‘加里波第’號,這是我的航母。”這種主人翁的態度,讓漂泊20多年的老艦始終保持“干勁兒”——偌大的航母上居然沒有發現銹痕。另外,“加里波第”號正在緊鑼密鼓地改裝,據說煥然一新后,將承擔航母和兩棲攻擊艦的雙重使命。
站在“廣州”艦甲板,告別塔蘭托,告別“加里波第”號,突然想起一句名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或許,這就是“加里波第”號航母煥發的一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