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屆中國珠海航展于2010年11月16日~21日舉行,一方面展示中國空軍新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對航空民營企業(yè)的展示,同時還是最好的軍事科普教育平臺。筆者這回是第二次參觀,對比上屆,這回真可以稱為視覺盛宴。
八一飛行表演隊:磨劍為航展
八一飛行表演隊自從2000年第三屆珠海航展后,就再也沒有亮相珠海,對航空迷是個相當大的遺憾。但本屆航展就能彌補遺憾了——八一飛行表演隊換裝殲-10后,以全新姿態(tài)首次亮相。之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殲-7GB噴氣式戰(zhàn)機在世界航空表演隊中也屬先進之列(美國、俄羅斯表演隊采用噴氣式戰(zhàn)斗機,而英法等采用教練機),但那畢竟是二代機,和美俄表演隊三代戰(zhàn)斗機有不小的差距,而最新?lián)Q裝的殲-10性能不輸于美俄同類。筆者之前多次觀看過殲-10表演,但編隊飛行,尤其是特技飛行表演,卻無緣得見,這次可以大飽眼福。
不過本屆航展天氣不佳,觀賞效果打了折扣,媒體攝影記者圖片同樣一片灰暗。不過,對航展持續(xù)關(guān)注的人肯定會發(fā)現(xiàn),在八一飛行表演隊剛進駐珠海時,天氣還不錯,所以那時的照片相當漂亮。由于天氣原因,八一飛行表演隊在前三天的專業(yè)觀眾日,沒有表演太過花哨的特技動作,直到20日才亮出了苦練幾個月的絕活兒——六機三角對大坡度盤旋、三二一編隊起飛、四機菱形編隊斜筋斗、半筋斗、筋斗、小速度平飛和垂直向上開花、單機蛇形扭轉(zhuǎn)、單機超低空通場等。最后效果顯著——眾多對前幾日飛行表演頗有怨言的人,即刻轉(zhuǎn)為驚喜,滿意而歸。可惜由于天氣原因,殲-10還是沒有做出某些動作,比如三機疊羅漢和兩機同軸滾翻,算是個小小的遺憾。
回娘家的“雄獅”——巴基斯坦飛行表演隊
如果說2008年的珠海航展,巴基斯坦的“陽光”飛行表演隊是絕對看點,那么2010年的巴基斯坦“雄獅”飛行表演隊更令人矚目:第一,該飛行表演隊很少出國門,以前僅參加過迪拜航展和巴林航展,其實力究竟如何,見識的人不多;第二,該飛行表演隊采用的表演用機,是中國和巴基斯坦聯(lián)合研制的K-8教練機,而中國作為K-8的娘家,面對這型兩國友好的象征,中國人能感到無比的自豪;第三,中國和巴基斯坦作為全天候的朋友,兄弟般的國家,兩國關(guān)系經(jīng)受過歷史考驗,本次航展與其說是飛機的展示,不如說是友誼的展示。
巴基斯坦“雄獅”是9機編隊,讓人領(lǐng)略到不輸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巴空軍飛行員風采,也見證了K-8的優(yōu)秀。不過和八一飛行表演隊一樣,由于天氣,一些高難動作沒做出來,而到了后三天,“雄獅”表演了進場回旋、大角度回轉(zhuǎn)、滾轉(zhuǎn)盤旋等動作,贏得一片喝彩。
“梟龍”首次露真容
“梟龍”首次在珠海航展露出真容,更進行了精彩表演,讓觀眾直觀見識了屢屢用劣勢的裝備創(chuàng)造戰(zhàn)爭奇跡的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
“梟龍”每次起飛,離地后總是一個漂亮的向左傾斜動作,隨即迅速拉升,來個近乎180度的轉(zhuǎn)彎,隨即高高升空,然后很快以小半徑回旋至跑道盡頭,然后開始一系列特技動作——倒飛低空通場,近乎垂直上升的70度爬升,然后半筋斗向下翻轉(zhuǎn)動作,之后立刻小角度翻身,然后直沖云霄,雖然不如編隊表演精彩,動作也簡單,但足以使觀眾對其優(yōu)良性能有直觀認識。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飛行員直接將實戰(zhàn)中的戰(zhàn)術(shù)動作用在了表演上,比如半筋斗向下翻轉(zhuǎn),之后立刻小角度翻身,其實就是實戰(zhàn)中在躲避導彈。
KJ-200,最受關(guān)注的大家伙
KJ-200雖然在珠海航展上總是靜靜處于一隅,但這并不妨礙大家的廣泛關(guān)注和流連忘返,畢竟這也是它第一次在珠海上公開露面。由于有報道稱,該機改型要出口巴基斯坦,更是為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不過由于距離的原因,只能直線距離大約100米外觀察,總覺得有些隔膜,也許下屆航展,我們的距離能更近。
其他:亂花漸欲迷人眼
室外其他展品只能用“亂花漸欲迷人眼”來形容了。從“大”的方面說,空客A380是絕對的龐然大物,不過飛行動作卻是令人吃驚的靈活。從“全”的方面講,“梟龍”、新型殲-8、“飛豹”、轟-6組成的中國戰(zhàn)機集體亮相,尤其是“梟龍”,還對掛載武器進行了全方位展示——清一色的中國制,包括SD-10A中距空空導彈、PL-9格斗彈以及激光制導炸彈、GPS滑翔制導炸彈,C-802反艦導彈等,也能反映巴基斯坦對“梟龍”的無限期望吧!此外,室外展出的教練-7、L-15等也算重在參與。值得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中國的三種老式功勛機型——初教-5、殲教-5、殲教-6,居然重返藍天,算是本屆航展最溫情的場面了。最后不得不說美國的“紅鷹”表演隊,雖然是民間的,但同樣獲得滿堂喝彩,尤其是受天氣的影響最小,每天都在賣力表演,讓人感覺“很給力”。
展館游記:精彩連連
如果說室外展品及表演重在外在的視覺沖擊,那么室內(nèi)展館則更注重內(nèi)在了。雖然多是模型,但精彩之處,卻也多能讓人驚嘆。
火箭導彈的神奇組合
這本是兩位老兵:先進火箭炮系統(tǒng)曾經(jīng)以射程、威力在上屆航展出盡風頭,被譽為“跨界神兵”,加裝制導裝置,既具有導彈的精確性,又具有火箭的威力和較低成本;近程彈道導彈在珠海露面很早,家喻戶曉。但在本屆航展,我們卻驚奇地看到這兩款兵器組合在一起,原因何在?現(xiàn)場技術(shù)人員如此解釋:兩者結(jié)合考慮了兼容性,在這基礎(chǔ)上兼顧考慮了打擊遠近兩類目標,并保持低成本,于是兩套系統(tǒng)合一,共用一輛發(fā)射車。
噴氣式無人攻擊機時代
相比上面的神兵,新型無人攻擊機也是一鳴驚人,上屆航展展出的無人攻擊機讓中國在此領(lǐng)域初窺門徑,而此次展出的無人攻擊機則進入了噴氣時代,據(jù)現(xiàn)場航介紹,本次噴氣式無人攻擊機采用隱身材料,高空高速性能好,很難被敵方攔截,同時掛載的小型精確制導武器,可以攻擊直升機、地面裝甲力量等,且其航程達到1500公里,未來極有發(fā)展前景。
防區(qū)外制導炸彈新面孔
防區(qū)外GPS制導炸彈已經(jīng)是老面孔,本來沒多少看點,但這次多了兩款展品,表面上小得不起眼,實際上意義非凡——如果說500公斤和250公斤級別的炸彈代表的是普通的對地攻擊,那么50公斤和100公斤級別則代表著我軍對攻擊毀傷能力的自信(包括使用無人機),再看看旁邊展出的一系列小型光電設(shè)備,我們就心中有數(shù)了。
大飛機何時首飛?
2009年年底,中航集團總經(jīng)理胡曉峰宣布,大飛機實物將在年底亮相,這無異于“平地一聲雷”。但可惜的是,過去很久了,我們沒有聽到更新的消息。本屆航展上,我們只看到C-919巨大的體驗艙,筆者也進去感受了下,感覺不錯,但想想一年前的豪言壯語,還是心中不爽,看來要繼續(xù)等了……
國外展品
航展大戶俄羅斯的展品缺乏新意,如蘇-35、“山毛櫸”中程防空系統(tǒng)、“通古斯卡”野戰(zhàn)防空系統(tǒng)等,真像某些人說的:俄羅斯在武器研制方面屬于“吃老本”。反倒是烏克蘭,帶來一款很類似K-30的格斗彈,也許是在技術(shù)方面有所突破,尋求合作吧。
結(jié)語
本屆航展,要說還有遺憾,那便是新產(chǎn)品總覺展現(xiàn)不夠。而且,盡管戰(zhàn)機飛揚,盡管展出了“太行”發(fā)動機并宣布能擔當重任,但中國動力還是任重道遠,不然殲-10、“梟龍”、L-15高級教練機等就不需要靠國外動力撐著。聯(lián)想到俄羅斯已經(jīng)試飛的T-50還要用三代機的發(fā)動機,我們更應認識到,本來基礎(chǔ)薄弱的中國動力領(lǐng)域還有漫漫探索之路,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