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韓炮擊:誰受益最大?
3G:談到這次軍演,不得不提它的導火索事件——朝韓炮擊事件,請問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可能是什么?
喬良:這個直接原因不能有一個定論,前幾天有一家網站采訪我的時候我講過,他問朝鮮挑起的可能性有多大?我說我們沒有這個方面的證據。特別是軍事突發事件,馬上弄清楚原因和誰先出手的可能性很小。比如說二戰期間德軍入侵波蘭讓全世界撲朔迷離,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看清楚了。我當時回答主持人的話說,我們現在不能斷定是北朝鮮干的。當突發事件來的時候、弄不清楚誰是挑起者的時候,有一個最好的判斷的方式就是誰是這個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如果這個事件挑起來對我沒有利益,我干嘛挑起它?
我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就是你隨著“誰是最大受益方”的線索看,美國馬上就把一直派不進來的“華盛頓”號派進來。我們能否合理設想一下,韓國的“護國軍演”向有爭議的地方炮擊就是找事,為美國的干預找來了借口,于是美國迅速把“華盛頓”號派過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它真正的原因,因為美國想讓“華盛頓”號進來,雖然它一再說“我們想在什么地方航行,那是我們的自由……那是公海……”但是在中國政府的反對下,美國用什么樣的理由派“華盛頓”號出來一直舉棋不定,那么它必須找出一個比“天安”號更直接的借口,這個借口現在拿到了。
3G:朝鮮最近公開它新建濃縮鈾設施,您覺得這件事和朝韓炮擊事件有什么關聯呢?
喬良:我覺得如果說它們有什么關聯的話,就是如果朝鮮人感覺到自己的濃縮鈾設施、核設施受到了美國和韓國以及西方世界威脅的話,它必須對它進行某些保護,如果保護的話,必須有一個強硬的姿態。我認為朝鮮的射擊是為了保護自己:你挑釁我,我迅速回擊你,我直接攻擊你的軍事設施。朝鮮的反應可以稱之為一種應激反應,就是屬于一個刺激反應模式,你刺激我我反應,我可能反應過度,但是屬于被刺激后的反應。我估計它擔心美國對它的核設施進行打擊,因而做出反應,從而使韓國和美國不能輕易地動手。
美元,還是美元
3G:據報道,朝韓交火第二天韓元跌勢,美國三大股指大漲,金價跌了4.6美元。請問這次交火對于各方有什么利弊呢?誰是真正的最大的受益方?
喬良:我認為這個事件最大的受益方是美國,至少是三個方面。
第一,日韓更加靠攏美國、依靠美國。
第二,一直使美國人頭疼,也讓日韓頭疼的“美軍駐扎”的老大難問題順利解決,民間反美情緒在很大程度得到了抑制。
第三,對于美國經濟脫困有好處。美元升值可能對美元并不是很好,但是同時油價上漲,這對美國是有好處的。美國打了幾次仗,打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使油價上去了,特別是伊拉克戰爭,美國甚至是占領了伊拉克。可是我們看到奇怪的現象:既然美國人占領了,按照老牌殖民地的辦法可以把石油拉走,但是美國沒有拉走一桶石油;油價上漲并不是說美國可以低價享受油價;美國的出租車司機也舉著牌子站在加油站前抗議油價上漲,美國人打這一仗干什么?很多人覺得奇怪,都知道打產油區是為了控制石油,可是控制了石油沒有占到便宜,顯得美國真的是替天行道、真的是主持正義,可沒有人看到它的背后的政治因素。
1973年把美國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從此之后石油和美元的關系變成了緊密連帶的關系,只要油價上升,全球的美元需求隨之上升。油價是30美元一桶你需要準備30美元,打到149、150美元時意味著你需要準備比原來多4倍的美元,只能從美國政府手里拿。這樣美國政府順利開動印鈔機,但是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把美元給你,你得老老實實把你的資源和產品交給美國人,然后美國人把美元給你。而這個過程不是公平交易,美國人把所有物資的價格壓得很低,然后它拿過來,這樣就可以在全世界由于美元的泛濫遭罪的情況下低價享受全世界的資源,所以說最大的受益方是美國。
怎么這次還是美國呢?因為美國現在經濟一直脫不了困,怎么辦?美國人打仗的一個特點,為什么打仗?咱們不往前說,就說20世紀后10年和21世紀前10年,打了四場戰爭,沒有一場背后的動機不是美元,都是和美元有關。美國人的辦法是通過戰爭把一個地方的投資環境打壞了,比如說它的整個經濟形勢不好了,之后怎么辦呢?這個地方原來有投資的,一旦打仗了,這個投資人有一個安全意識:“我要掙錢,而且要安全地掙錢”。怎么辦?馬上撤出,之后去安全的地方——誰的拳頭大就安全,美國的拳頭最大,所以說美國人通過戰爭驅趕資本,這是很好的辦法。比如說“911”事件發生之后,世界上認為美國的投資環境不好了就撤資,美國人馬上打了阿富汗戰爭:如果你認為我的投資環境不好,還有打仗的地方;如果你認為我的地方不好,我讓其他的地方變得更加的不好。所以對于美國,這一次炮擊起碼使得東北亞的局勢變得緊張,對韓國、中國、日本的經濟有一定的影響,這個時候資本在一定程度上撤離,所以起碼對美國有好處。
對朝鮮有什么好處呢?不是很大,屬于那種無形的好處。假如說這個背后有朝鮮第三代領導人指揮的話,等于他就可以為自己揚名立威,確立自己一定程度上的威信。總比在推出他之前搞運動更有利于提高一個領導人的威信。
對于中國來說是好壞參半。由于這樣的事件,美國再次感到不能和中國把關系搞得太僵,因為中國對朝鮮還是有影響力的。這樣的一個事出現之后美國不能按照以前的計劃繼續從各個方面跟中國進行對抗,現在要使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有喘息的機會。但是壞處是什么呢?毫無疑問,東北亞的投資環境變壞肯定影響我們的經濟。
最后韓國,韓國在這個里面沒有什么太大的利益。李明博政府是親美政府,不像前幾任政府試圖搞“陽光政策”等等。這件事情發生基本上實現了李明博的目標,就是更加靠緊美國。
項莊舞劍和一箭雙雕
3G:有評論說美國軍演真實的意圖就是向朝鮮示威,還有機會到中國的周邊海域比如說黃海偵測中國的軍事力量,同時對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對朝鮮施壓,您怎么看待網友的這些評論的?
喬良:如果把美國的意圖看得這么淺顯的話,美國人可以不這么干。關于中國的周邊的地理情況、資源情況、水文情況,如果需要美國人今天用航母了解的話,那美國人太笨了。
美國人一定要讓航母進入黃海?因為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是全球第一,美國人感到到一種很深的挑戰,它對這種挑戰有一種恐懼。美國希望向全世界再次證明它仍然是世界的老大,另外美國現在沒有別的辦法讓自己國家的經濟迅速恢復。在過去40年里,美國人已經讓它的經濟換了一種模式,就是用錢生錢的模式,而且美國人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包括自由競爭、比較優勢、全球化等理論)把這個模式在全世界展開,形成了以美元為主導的產業鏈條:美國人負責生產美元,全世界負責用美元的產品。在這樣的模式上使美國人獲得很大的利益,新興產業基本轉向其他的國家,美國人脫下工裝,把出大力的這些苦活累活交給其他國家的人干。美國人認為我只要用錢生錢,用錢圈錢這個活,我就可以比你們好,事實也是如此。
可是今天情況變了,美國的金融危機爆發了。以前美元有信用,但現在美元的信用不行了。可是美國沒有更新的東西,比如像90年代的IT業能夠拉動經濟、帶動世界經濟增長點的技術,就還得回來玩圈錢的這種游戲。可是美元的信用又不夠,從1971年8月15號跟黃金脫鉤之后,背后不是黃金了,美元的信用靠的是美國強大的政治影響力、美國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文化影響力、強大的軍事實力。現在前面三個都打折扣,所以說它的軍演的真正的目的是讓世界恢復對它的信用,現在這些事件都是附帶產品,不是主要的問題。真正的目的是恢復全球投資人、全球資本對美元和美國人的信心。
3G:您看這次美國航母進入中國黃海,它對中國有怎樣的影響?
喬良:航母這個東西,我認為并不能真正對我們構成多大的威脅。說它在黃海的中心點離我們的北京和天津700多公里,可以攻擊到我們首都。這只是一個理論數據。真正進入戰爭狀態,我會讓你有這樣的機會嗎?所以說從理論上探討意義不大,中國人對這一點應該看得更自信一些。中國人的軍隊肯定不如美國,但是對付一兩艘航母還是沒有問題的。
對于這次演習,我覺得可以用兩個成語形容:項莊舞劍和一箭雙雕。這次美國人可能不是一箭雙雕,很可能是三、四雕。美國人說我連中國人都不怕,我在這個地方演習,世界上其他的國家又能拿我怎么樣?
美國人很少干只得到一種利益的事情,它總是考慮多種獲利的可能性,然后變成一種組合的博弈。美國人在戰略上當了七八十年的世界頭號大國,在戰略方面比較成熟,在這個方面,中國應該好好學習美國是怎么做大國的。
航母——曾經有效的武器
3G:喬老師從戰略角度分析這個事分析得非常的深入。現在大家很關注一個問題,就是航母目前的實際作戰效能如何?這次“華盛頓”號參加軍演對我們實際威懾作用有多大?
喬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就說航母是未來戰爭中的“活棺材”,實際上預示了航母的未來。但是他也只說了一個方面,因為航母的目標很大。如果有精確打擊能力就算是概略打擊的話,如果對航母所在區域進行飽和打擊,基本讓航母跑不掉。有人說航母在海上看很大,其實從天上看像一個針一樣,但是它的編隊散布在50海里范圍內,空中巡邏在200海里范圍內,其實面積還是很大。
航母真正的意義是什么?航母曾經是海上的霸王,稱雄于一時。原因何在?因為它和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的這種形態有關系。在1971年8月15日美元和黃金脫鉤之前,世界的經濟基本以物流經濟為主。物流經濟需要通道,主要的通道是海上通道。為什么?汽車、火車運輸很經濟,但是被大洋阻隔;飛機可以飛躍大洋,它被載重能力阻隔。這個時候最好的方式用海運,海運很便宜,可以裝很大的東西。借助海洋這個媒介,發展了物流經濟。如果你在海上進行物流經濟的話,航母就毫無疑問可以發揮它的優勢,可以控制各個水道、各個航道。從1971年8月15日,美國把對全球經濟的控制逐漸轉向為金融資本的控制,這個時候的虛擬經濟越來越明顯。比如說2005年全球的實物經濟的GDP才46萬億,而當年美元交易量是它的十倍還多,是470億。如何控制資本的流動,對于美國人來講比控制物資的流動要重要得多。因為現在全世界資本的流動是瞬間可以完成的,一百億、一千億、一萬億都可以迅速流走。如果用航空母艦控制資本的流動,很明顯速度跟不上。
上個世紀,當全世界什么地方發生危機的時候,美國總統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的航母在哪兒”?現在美國總統還這樣反應嗎?比如說“911”發生了,美國總統的反應不是這樣了,因為解決不了“911”的問題,航母不能夠把資本攔回來。為什么美國人曾經說世界發生危機的時候,美國總統的第一個反應是“我的航母在哪兒?”因為他的航母可以控制物流。可是航母的速度是多少呢?從橫須賀到臺灣需要兩天的時間。這樣的速度怎么可以跟上這個資本的速度呢?現在美國人已經發展另外一個方式就是全球快速打擊系統。最初美國要求三天打遍全球,后來是24小時、6小時、3小時打遍全球,現在要求1小時打遍全球。如果美國用它的戰略導彈的話,用28分鐘能打遍全球,這個速度才能基本跟上資本流動的速度。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過分看重航母。航母在和平時期可以維護航道、運輸的安全;另外航母到各個地方訪問,那個龐然大物是可以炫耀武力的。真正打仗的時候,我認為不管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會很快把航母收回在軍港里,在最安全的地方。真的要打,打伊拉克沒有問題,打朝鮮如果中國沒有表態的話,沒有問題。但是打大國,特別是打有核的大國,美國人不敢用航母,它不敢用,也不會用。摩擦可以,打大仗航母不是有效武器了。
美國:“如果我不好,我讓對手更不好”
3G:以前美韓的軍演之所以一拖再拖,有中國的反應的原因。這次美韓軍演為什么這么快決定了?它不在乎中國的態度了嗎?
喬良:它一拖再拖的原因是因為美國依賴中國買美國的國債,如果真打甚至打朝鮮,我們寧可受損失拋你的國債,所以說美國這是投鼠忌器。如果美國是公平正義的,那中國無話可說——你可以進入黃海;如果說這個事情是因為朝鮮毫無道理炮擊韓國,那么這就變成了真正的挑釁甚至是侵略行為,誰會支持侵略和挑釁行為呢?中國也不好說,即使我們跟朝鮮關系很好。
現在信息這么發達,連韓國也說是自己軍演招來的北方的炮火襲擊,我們可以看出因果關系。現在美國人咬死不管“護國演習”炮擊:朝鮮現在打了就是挑釁,你們中國人支持挑釁嗎?所以在中國不能做出清晰判斷的時候,馬上把軍艦派過來了。
3G:這次美韓軍演是否會引起朝方進一步的軍事行動,半島局勢是否會陷入更加緊張的局勢?
喬良:從這個里面可以看出朝鮮領導人頭腦清醒,就是算計用什么樣的動作換回很大的利益。韓國的領導人也很清醒,真正挑起事端不管借口是什么,受損的首先是自己。什么叫赤腳不怕穿鞋?朝鮮從“三八線”往北起碼在火炮夠得著的范圍內沒有什么可打的,而如果朝鮮從板門店方向開火可以用火炮打到韓國首都,所以說韓國不愿意把事情弄大。
而這一類的事情,美國不需要打。我相信美國不想在這個地方再次很深地卷入一場戰爭,因為要想卷入戰爭的話,它的背后有太多力量博弈了。它不像打伊拉克了,周圍有一個大國嗎?中國、俄國、德國等等都可以反對,但是你們不在伊拉克的周圍,不可能支持它,何況薩達姆的名聲很臭了。但是打朝鮮可以嗎?在這個背后牽扯力量的博弈太深、太大了。所以說美國借這個事情發難可以,發大難不可能了。我不認為這個地方會真正的升級,會從武裝沖突變成戰爭,這個可能性很小。
3G:不斷惡化的半島局勢以及美日韓逐漸加強的軍事合作,這個對中國有什么樣的影響?
喬良:美國人常用的一種策略就是“如果我不好,我讓對手更不好”。現在美國的經濟,包括政治影響力在金融危機之后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說狀態不好。如果美國狀態不好,中國狀態很好的話,這是美國人不愿意看到的,那么就會“我不好,會讓你更不好”。東南亞局勢的惡化起碼讓中國分散精力,一個國家分散精力要付出成本:首先這個地方要加強軍事戒備,其次比如說原來基礎設施要發展的話,變成熱點地區是不是還要考慮基礎設施呢?中國正在發展的時候,讓你分散精力,美國做到了這一點。美國在方方面面分析,在每個方向上分析,讓你不能全力以赴搞經濟,也不能全力以赴按美國人以為的那樣挑戰美國。其實中國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挑戰美國的目標,它只是自己發展。但是歷史,特別是西方人眼中的歷史不是這樣的,認為一個國家可能你最初發展的時候沒有雄心或者是沒有野心,等你體量變大以后,如果不防范會突然變成大塊頭,你一直說你很和善,如果有一天你不和善的時候,別人也無可奈何于你。這是西方的邏輯,所以對我們充滿了警惕。
中國如何應對
3G:您看中國面對美國的這種圍堵,在外交和國防建設方面該如何應對呢?
喬良:我覺得中國這個時候倒別把這種大國的姿態現在就端出來,現在應該四兩撥千斤。千萬不要把戰術上可以解決的問題提高到戰略的高度,而是應該把戰略問題化成戰術問題解決。比如像釣魚島事件,把戰術級別的東西變成了一個戰略的問題,怎么解決呢?顯然更好的辦法是有的,用不著弄得全世界都盯著這個事。戰略問題可以用戰術化解,不必上升到戰略層面,那就弄得太嚴肅了。好像一個老爺爺板著面孔對幼兒園的孩子說話,這個沒有效果;他很和善理著胡須,輕輕拍著誰講一個小故事,這很容易解決了。
我說的這個辦法也不是退讓,相反在每個事情上不會退讓的。但是不退讓有解決的辦法,并不是只是板著面孔解決。領土問題都是戰略利益,是不是所有的戰略利益都當作核心利益呢?我認為沒有必要。有些問題不是當務之急就拖它,別人逼著你變成當務之急也不要急,不要成為當今的熱點了,你就拿出戰略姿態,還是應該用戰術姿態解決。包括南海,有些國家想拉著世界的大國包括拉著美國在那里開采什么的,這讓中國投鼠忌器。又不是大國或者是美國開采,只是企業,首先要求利益最大化,第二是安全把這些獲得利潤轉移走。在這個地方折騰讓我不安全,我也讓你不安全,你還能干下去嗎?哪個資本家愿意在不安全的地方冒險呢?不安全的方式多種多樣,不是說政府出面是唯一的選擇,手段有得是。所以說我傾向于大問題用小辦法解決,只有小辦法解決不了的時候才用大辦法。
3G:據外媒報道,朝韓炮擊事件后,美日韓欲強迫中國對朝施壓,美國的軍演算不算施壓手段之一,還會有什么其他手段?
喬良:美日韓在這個問題,甚至是東北亞的其他的問題向中國施壓,包括中國向朝鮮施壓,這是他們的想法之一。在這個事件發生第二天美國前國防安全助理寫了文章,在這個文章里面他就透露出來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無能為力。因為它可以影響韓國和日本,幾乎不能影響朝鮮。因為朝鮮屢屢出乎意料的奇招讓美國人很頭疼。美國看看自己的武器庫沒有什么順手的東西,所以還得向中國施壓,希望中國對朝鮮施加壓力。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以及韓國、日本對中國施壓不僅是口頭上的,一定會把它變成某些利益方面的東西,讓你如果不按照他們這么做的話,你可能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受損。要想在每個事件出現的時候方方面面的利益都不受損,那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們自己要掂量可以接受什么樣的損失,利益最大化這個點在什么地方?肯定是每一次都要調整你的利益最大化的獲利點、獲益點。因為每個事件發生之后,利益的這種平衡都會發生變化的,就看你自己怎么應對它。所以我并不覺得這個事情有什么了不起,特別是軍演。大家對于可以感知可以看到的東西不要過分地在意,覺得敵人了不得了,其實它也僅僅是軍演,影響不了中國多少。我們應該做的不是先把演習的航母干掉,而是加緊軍隊國防建設,有一天可以到墨西哥灣演習。所以不要在這個問題上人人都上去變成了憤青,從決策層到軍隊全罵了一遍,那樣可能產生的是負面影響,沒有意義。還是做好你自己的事,軍隊、國家分別做好自己的事。有一天我的力量強大到我的人民幣是國際貨幣,可以跟美元、歐元比肩,我的軍隊可以在各個大洋巡視,我也可以到距美國多少海里的地方進行軍演。這些并不是說我們到那個地方擴張,因為中國從來沒有強勢的軍事擴張的勢頭。你可以不做,但是你必須有這樣的能力。美國人把艦隊派到這里來是因為它認為你沒有這個能力,所以它敢說這是公海——你也可以到墨西哥灣演習。如果真的有一天中國有這個能力了,美國什么人都不敢說這個話。
我們應該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抓緊能夠做我們能做的事情。僅僅罵罵人,泄泄憤沒有意義,還要付出精神成本,這個成本應該轉移到做好我們自己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