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幾十年后。美國西點軍校研究人員試圖用電腦模擬出直接導致板門店停火協定的上甘嶺戰役,卻怎么也弄不明白:兩座不過海拔597.9米和537.7米的小山包,美國老將范佛里特為什么在43天的時間里,動用了整整七萬兵力,僅第一天就向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發射了30萬發炮彈和500余枚航彈,把上甘嶺主峰削低了整整兩米,卻最終沒能把這兩塊用中國士兵的脊梁堆成的“硬骨頭”啃下來?
這個問號對于當時的范佛里特和后來的美國軍人一樣,都是一個無解之謎。因為他們無法理解,也無法把一些美國軍人身上永遠沒有的元素變成數據,再輸入電腦程序。所以。當美國首席談判代表哈里遜驕狂地在板門店宣布:“無限期休會!讓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他們并不知道——其實知道了,也不會懂得。15軍軍長秦基偉的回答是:“抬著棺材上上甘嶺!”45師師長崔建功的回答是:“打剩下一個營,我當營長;打剩下一個連,我當連長!”這樣的斬釘截鐵,這樣的義無反顧,這樣的氣吞山河,這樣的用人腦都無法理解的東西。怎么可能用電腦去模擬?!
上甘嶺是精神對物質的壓制,是意志對鋼鐵的勝利。是中國軍人永遠的驕傲,也是她的對手心中永遠的痛。
只有為數不多的軍隊,能達到或接近達到這一境界。
這一境界不需要重金懸賞,也不需要嚴刑峻法,更不需要殺氣騰騰的督戰隊壓陣。這一境界,使這支軍隊的每一名官兵,在他的黨、他的人民、他的國家需要他、召喚他的時候。就會從各個毫不起眼的角落或隊列中挺身而出,在剎那間完成一個普通士兵向英雄豪杰的升華。
這些士兵們……
會面無懼色,用單手托起即將拉響的炸藥包;
會奮然躍起,用身體堵住機關槍噴吐的火舌;
會毫不猶豫,跳進冰窟窿中,救起落水兒童;
會齊心協力,用胸膛筑起抵擋洪水的堤壩;
還會用鮮血淋淋的十指去挖去搬,去尋找水泥預制板下一息尚存的生命……
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支軍隊早期的英雄譜上,有些人甚至昨天還是敵對陣營里“拉壯丁”而被抓來的“炮灰”,今天一旦投誠到這支軍隊的行列。竟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完成“精神上的化學反應”,轉變成一名為他自身階級利益,也為人類共同理想而戰的偉大士兵。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什么事情算得上奇跡,毫無疑問,這就是奇跡。那么,又是什么人,什么力量,在締造這樣的奇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