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日本在二戰有名的王牌飛行員,巖本徹三也是一個傳奇人物,無論是他的成績,他對日本的意義以及在中國犯下的錯誤,都值得記錄下來。很多時候,了解敵人,就是了解我們自己。
出生在庫頁島的
日本警察之子
和西澤、坂井、杉田等人不同,1916年出生的巖本相對而言算是出身上層,他的父親曾經做過札幌市警察署署長。正是由于這層關系,連他的出生地都和別人不同——樺太邊境,當時他的父親正好在庫頁島就職。在他之前,他已經有了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由于庫頁島的苦寒,巖本實際上在那里并沒有呆多長時間,其大部分童年時光其實是在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島根縣度過的。作為北海道首府札幌市警察署署長,巖本的父親于1929年退休,年僅13歲的巖本也隨全家搬到了島根縣的益田市。高中時代,則進入了島根縣立的益田農林學校。按照史書的說法,小時候的巖本是個非常好動的孩子,經常跟當地漁民一起撒網抓魚,還喜歡在學校里和班主任頂嘴,不過也有正經的愛好,比如非常喜歡幾何學,還參加過學校的音樂隊,負責樂器是喇叭。這些興趣愛好并沒有多少神異之處,當然了,可能是日本歷史不喜歡中國人那種給每個歷史牛人都塑造一個神異的出處,因此如上這些關于巖本的介紹恰恰證明,他只是一個出身富裕家庭,喜歡新奇東西的少爺而已。
從農校到海軍
吹喇叭顯然不是太好的行當,至于釣魚,更不是什么好的營生,那個年代的日本雖然在國際上也是個狠角色,但基本還是被歐美大佬列強們鄙視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讓日本如同暴發戶一般富裕起來,但戰爭賠款基本都用到侵略戰爭中去了,普通的農民生活還是很苦的。雖然后來巖本在駐守北千島群島時,會時不時給戰友們弄幾條魚打打牙祭,但如果專職做漁夫,估計他父親不揍他,他自己也很難做得持久。
當18歲的巖本從益田農林學校畢業時,他的父親為他指定了一條不錯的道路——繼承家業,當地主,但從來多動的巖本顯然不會如父親所愿。1934年的日本處在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時代,巖本的選擇是參加海軍:首先,參加了日本海軍組織的水兵考試——其實其思路和前面講述過的坂井三郎差不多——先當水兵,然后再爭取當飛行員。沒過多久,他就作為四等航空兵在吳海軍團受訓,而在航空科學習了半年之后,又以第三十一期普通科整備術練習生的身份加入了海軍航空兵培訓的大本營——霞之浦海軍航空隊,再次經過半年的訓練后,于昭和10年(1935年)被日本海軍調派至輕型航空母艦“龍驤”號服役。不過,巖本雖然已經經歷過基本的航空訓練,但到航母上卻是個水兵。可想而知,他在航空訓練中必然不是最優秀之輩——被涮下來了。
不肯放棄的巖本1936年4月再次以考試的方式回到了霞之浦航空隊,名義是第三十四期操縱練習生。這一次,日本海軍發現了巖本的優秀,同年12月,巖本終于從幾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作為合格的26名隊員之一,加入佐伯海軍航空隊,駐地仍是吳軍港。1937年7月,也就是“七七”事變爆發前后,巖本被調往大村海軍航空隊,其主要任務仍然是訓練。
逞威中國大陸
1938年2月,已經21歲的巖本在指揮官黑巖利男的帶領下前往中國戰場,開始了其罪惡而輝煌的空中生涯。巖本和黑巖的雙機編隊從日本的長崎市直飛南京——此時南京已經淪陷了2個多月。
2月25日,巖本就參加了自己的首次空戰——有名的南昌空襲。由于南昌是當時中國的航空中心,意大利援助中國的飛機工業基地就建立在南昌,抗戰初期中國空軍驅逐機第3、第4、第9大隊等均在南昌起飛——有許多資料證明,當時中國僅有的300架戰斗機,有250架部署在南昌,所以南昌成為日軍的重點轟炸目標是毫無疑問的。在巖本前往之前,日軍已經對南昌進行了好幾輪空襲,而此次空襲,日軍方面派出了36架轟炸機和18架戰斗機——轟炸機是96式陸攻和96式艦戰,性能遠超過當時中國空軍的飛機。
日軍的戰機分批連續空襲南昌,而當時巖本所在戰斗機編隊的任務就是掩護96式陸攻。當日的中國空軍第3大隊和蘇聯空軍志愿隊共起飛了19架I-15和11架I-16戰斗機,組成3個編隊進行攔截。戰斗中,雖然雙方互有損失——中方擊落日機8架,損失飛機7架,但顯然對于飛機數量有限的中國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此戰對于巖本個人來講,卻是實打實的好消息——在4000米高度,巖本在50米近距開火,取得了他的第一個戰果。而當其回望時,發現已經被中國戰機盯上,當即一個半S機動,巧妙躲避了對方的攻擊。觀察到下方另有一架I-16戰機后,巖本判斷準確,在6點鐘方向開火,結果對方被擊中機頭,失去了操縱,墜毀在地面。隨即,巖本又發現其上方也有一架I-16,立即開火,使得對方引擎著火,失去控制(未確認成績)。而當一架敵機從12點鐘方向飛來時,雙方發生了纏斗,巖本抓住了對方試圖垂直俯沖來擺脫自己的時機,果斷開火,立刻取得了自己的第三個確認成績,而此時他的飛機已經下降到了2000米高度,雖然雙方仍在進行戰斗,但巖本很快發現一架已經放下起落架的敵機,于是他跟隨到200米的高度,突然開炮,對方雖然做出了半S機動,但還是墜毀在南昌機場附近。而機場的高射炮很快就發現了巖本那有著耀眼太陽徽的日機,開始還擊,不過在幾架敵機的追逐下,巖本居然順利逃脫。相對于同樣在中國戰場奮斗過的另一個日本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巖本實在是太幸運了——當天日方的戰績一半是巖本的成就,而巖本在降落后居然被上司教訓,原因是——太魯莽了!
兩個月后,巖本再次取得成績。當巖本接收第一批“零”式戰斗機時,已經擊落5架敵機,成為日本第一位擊落5架敵機的飛行員,也是世界上第一位進入“戰績追蹤計算”的日本飛行員。而截止1938年被調回日本,巖本已經執行任務82次,擊落敵機14架,成了沾滿鮮血的名副其實的日本海軍王牌飛行員。1940年,風光無限的巖本申請“金鵄”勛章,并于1942年夏季被以一等飛曹(即下士)的身份而授予功五級“金鵄”勛章,而按照級別,他最多只能被授予功六級勛章。
作為戰前日本對帝國海軍、陸軍的軍人軍屬授予的惟一勛章,“金鵄”的意義不言而喻,那只發著金色光芒的鷹,原本是傳說在神武天皇的弓上停著的神鳥,其迷惑了天皇的敵人長髓彥軍,從而使得天皇獲勝。
王牌艦載機飛行員
盡管西澤廣義、坂井三郎等都屬于日本海軍飛行員,但是他們和巖本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都是陸基飛行員。而在陸上已經取得王牌成績的巖本于1940年4月回到日本后,即轉至大名鼎鼎的聯合艦隊第一艦隊第一航空戰隊,母艦還是“龍驤”號。
西澤廣義雖然也經歷過航母艦載機飛行員的訓練,但其始終認為從航母上起降“不靠譜”,而巖本的大部分戰績恰恰就是在航母上取得的。1941年4月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成立后,巖本又被分到了艦隊內第三航空戰隊的“瑞鳳”號航母戰斗機部隊,然后和從飛行學校畢業的新人一起再次接受訓練。
同年秋天,隨著日本海軍最新的大型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服役,巖本和第三航空戰隊的飛行員隨即被分派到了這兩艘航母上服役。1941年,日本已經反復研究了一年多的偷襲珍珠港計劃終于獲準實施,為了掩蓋真實目的,日本通過7月關東軍20個師70萬人的代號為“關特演”的大演習來吸引西方國家的注意力。
日本掩人耳目的手段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巖本所在的第一航空艦隊則被派到九州(面向蘇聯方向,位于日本西南方)基地周圍,和其他航母一起進行沒日沒夜的作戰訓練。而集中訓練的航母飛行員幾乎達到1000人的規模,許多是從輕型航母上征召的。這種魔鬼式的訓練自然有助于克服航母起降的困難,以至于巖本后來曾經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專門講述這次訓練對許多飛行員應付復雜條件下飛行的能力提升,如夜間模式下如何飛行,如何用更加科學的辦法進行導航與操縱等。
1941年12月8日,巖本所在的第一航空艦隊“瑞鶴”號航母戰斗機飛行員正式駕機,為襲擊珍珠港的艦隊進行護衛工作,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拉包爾,
又是拉包爾
在襲擊了珍珠港后,巖本所在部隊一直在印度洋周圍活動——這并不奇怪,二戰中日本潛艇部隊一度前進到馬達加斯加海域附近。1942年5月,在舉世著名的世界戰爭史上首次航母間決戰——珊瑚島海戰中,巖本負責為“瑞鶴”號航母護航,曾數次迎擊從美國“列克星敦”號和“約克城”號航母上起飛的SBD、“野貓”、“毀滅者”等美軍艦載機群。珊瑚島海戰雖然從表面看是以日本的勝利結束,從戰略意義來看,則是對日本的沉重打擊——這是日本海軍第一次在太平洋上受挫,而且由于國力所限,在此次戰役中損失的飛機和飛行員無法立即得到補充,被迫終止了對莫爾茲比港的進攻,從而導致日本的戰線開始收縮,而日本海軍最艱難的日子即將開始……
此戰后,巖本先后被調轉到館山海軍航空隊、大村海軍航空隊和追浜海軍航空隊,其職責不再是戰斗,而是擔任教官。之后,他還曾被派往北千島群島的第281海軍航空隊——該航空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期的作用主要是防御來自美方的空中打擊,專門防御日本本土。1943年11月,鑒于美國的反攻已經勢不可擋,特別是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后,太平洋戰局逆轉,巖本被派到了拉包爾,同時編入了第201航空隊。
這里有必要說說中途島海戰中的空戰,雖然中途島海戰以日本的巨大損失而告終,但日本的“零”式戰斗機表現得卻十分優異,在6月6日第一波轟炸中途島時,巖本帶領的“零”式戰斗機群居然一舉擊落了美國海軍26架“野貓”戰斗機,而己方毫發無損。然而,此戰期間,巖本所在的航母也被擊沉,迫使巖本轉成了教官,其他飛行員要么轉移到其他航母,要么成為陸基飛行員。當然,這里不容忽視的一點是,由于飛機數量以及人員的減少,到戰爭后期,日本航母艦載機都已經是減員配置,戰斗力自然是直線下降,這也是小國發動戰爭最可悲之處。
12月份時,巖本又成了拉包爾航空隊和第204航空隊的一員,事實上從1943年3月起,巖本就已經不再是艦載機飛行員了,而成了地道的海軍陸基戰斗機飛行員——到了和坂井三郎一樣的境地。拉包爾戰役的殘酷性,筆者前文已經介紹過,日本的王牌飛行員此役紛紛戰死。在拉包爾作戰中,巖本曾經單機海上超低空飛行到布干維爾島機場,然后進行突襲掃射,讓美國的“菜鳥”飛行員備受折磨。正因為如此,原本有點“孤臣孽子”氣氛的巖本,此時反而獲得了“拉包爾的天空屬于巖本”的稱贊。當然,此時巖本的戰績也是在不斷增長著(巖本宣稱的202架戰績大部分來自此時),同時其作為指揮官的角色也更加突出,所以巖本率領新補充的“菜鳥”飛行員也玩起了一擊即退的戰術,往往以四機編隊,通過機載無線電自基地獲取敵機來襲資訊,然后選擇恰當的位置,以高度和速度來選擇攻擊時機,充分發揮“零”式戰斗機的優點。
有意思的是,巖本的眼睛不好,視力只有1.0,但居然就成為了飛行員,而且能在空戰中第一個發現敵情。他其向隊友介紹其經驗居然是“能感覺到”,讓人覺得似乎很傳奇,只不過其后半句話是“再加上自己豐富的作戰經驗和有效地利用了飛機螺旋槳在太平洋強烈的太陽下的反光”,這就屬于對自然條件的適度利用了,一個僅有好的飛行技術的飛行員顯然不如一個會動腦子且技術好的飛行員“走得更遠”。同時,不放棄對高新技術的利用,似乎是優秀飛行員的一個共同特征。巖本曾嘗試過利用對方無線電波的強度來推測敵我之間的距離——這方面的探測就更有意思了,世界上第一次無線電戰就發生在日俄戰爭期間,不過被干擾的一方是日本而已——不過巖本這個嘗試的作用顯然不會太好,如果他知道后世的戰斗機往往會加裝一個專用電子戰裝置,一定會感嘆自己的先見之明。
巖本的表現雖然很不錯,但日軍的局勢卻日益險惡。1944年2月,日軍最終不得不撤出拉包爾,轉移到楚克島,而巖本的任務也變成了保衛楚克島,不過此時日本海軍飛行員時常面臨沒有給養、燃料的窘境,而到了6月份,美國發動的塞班島戰役更是直接切斷了日軍原本的補給線。最終,鑒于其重要性,巖本被調回日本本土,其主要職責再次變成指揮官和教官,而其回國前累計飛行時間已經多達8000小時,起降次數超過了13400——王牌,也是需要時間來磨礪的。
挑戰B-29的爭議飛行員
1944年11月,脫離戰場5個月的巖本再次投入戰場,隨第252海軍航空隊的戰斗316隊參加了臺灣空戰。由于日本飛行員的素質在中途島海戰后一落千丈,而美國的新式戰機卻層出不窮,所以此后的巖本雖然屢有神勇表現,卻總是顯得“形單影只”。
1945年3月,巖本加入第203海軍航空隊的第303飛行隊,此間多次參加了掩護特攻隊的任務——這引起了巖本極大的反感,因為他極不認同讓那些僅僅經過最短時間訓練的飛行員駕駛“神風”機去進攻敵人,這些人沒有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幾乎是去白白送死。巖本曾多次向上級提意見,但此時日本已經舉國進入狂熱的“玉碎”境界,一個小小的尉官即使表現再神勇,又能有多大的話語能量呢?據不可靠資料,巖本也曾收到是否愿意參加“神風”特攻隊的意愿書,巖本直接簽字“不同意”,當場遞了上去。
而在這期間,巖本最神勇的表現莫過于“單槍匹馬”在鹿屋上空攔截轟炸日本的B-29“超級堡壘”——當時美國最先進、航程最遠、防護最強的遠程轟炸機。利用自己“零”式戰斗機的靈活,巖本成功地打下一架B-29。
4月到6月,沖繩戰役期間,巖本曾多次單獨對美軍的登陸艦艇進行攻擊,根據巖本自己的統計,曾經襲擊超過100艘登陸艦艇,但由于是戰斗機,其戰果幾乎無法統計。不過,正如同一兩件先進武器無法改變戰爭進程一樣,一個王牌飛行員更是無法影響這種進程。
就在教官的位子上,巖本迎來了日本所謂的“終戰”,9月5日,也就是在日本停止抵抗后21天,他居然被升任海軍中尉,作為一名并非江田島海校出身的飛行員來說,這已經是很高的榮譽了。當然,不久我們就知道,日本整個軍隊都不復存在了。
根據巖本自己的統計,戰爭中共擊落了228架敵機,其中單獨擊落了202架,而擊沉最多的機種是道格拉斯公司生產的SBD(共擊落78架),大部分都是在拉包爾、楚克島以及臺灣上空取得的,另擊落格魯曼公司的F4U“海盜”和“復仇者”分別是48架,還有F6F“地獄貓”29架,此外擊落了包括B-29、B-25、P-38、P-39、P-40、P-47、P-51等各種機型若干。不過,巖本被官方承認的擊落總數是最多87架,以致沒成擊落數量最多的日本飛行員。
最離奇的死
戰后,由于軍隊被解散,巖本成了一介平民,作為戰勝國占領日本組織的“駐日盟軍總司令”曾兩度傳訊巖本,更拒絕其在日本政府擔任公職。隨后,巖本加入了日本的開拓公社,回老家北海道和千葉縣進行開墾工作。日本曾經組織了各種形式的開拓團(包括在我國東北的開拓團),從形式上看都一樣,從實質上看也差不多,只不過一個是掠奪中國人,一個是掠奪原本的土著阿伊努人。
并沒有受到懲罰的巖本在此期間居然完婚了,和同鄉女子幸子結婚。得了“戰爭綜合癥”的巖本肯定難以適應這種缺乏新鮮的生活,很快成了酒鬼,雖然有早年在農村生活打下的根基,還有自己在農業學校的理論基礎,但一個少爺還是很難適應的,一年后就因為心臟問題回到了島根縣——他曾經生活最長的地方。
這種狀況的改變,直到5年后的朝鮮戰爭爆發,“盟軍司令部”對于日本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變化,開始了武裝日本的步驟,而在具體的人員方面也放松限制,1952年,駐日盟軍司令部結束了對日本的統治,解除了對特定人士就任公職的限制,巖本隨后被當地益田大和紡織公司錄用。不過,好日子沒過幾天,1953年巖本因為盲腸炎做手術,當時醫師卻以為是腸炎,經過幾次手術后,麻醉藥引發了敗血癥,終于在1955年5月20日去世。據說,在醫院的病床上,巖本還曾喃喃資自語:“如果身體好了,真的想再坐一次飛機。”如果說日軍王牌飛行員西澤坐在運輸機中被人擊斃,也算死得其所,那么巖本的死不但十分離奇,而且更加窩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