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時注意觀察過溫度計嗎?在科學課上,老師一定已經告訴大家,溫度計之所以能測出氣溫的高低,秘訣就在于里面灌進了水銀。呵呵,可不要把水銀當成“水”哦,實際上,它也是一種金屬。只不過是液態的。和其他的金屬一樣,也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所以,在天熱的時候,溫度計里的水銀柱就會往上升;而在氣溫下降的時候,它又會降低。這樣,溫度計就可以測出溫度來啦。
可是,在我們小時候,大人們會告訴大家,溫度計可不是玩具,不能隨便拿來玩。這是因為,這種神奇的水銀是一種毒性很大的物質。如果一支溫度計不小心被打碎了,里面的水銀就會像小水滴一樣散落在地上。而且,它會像真正的水一樣,在地面上迅速蒸發。
會蒸發又有什么了不起?哼哼,你可不要小瞧了水銀。水蒸發之后,就變成了水蒸汽,對我們人體是無害的。但水銀蒸發之后,卻變成了有毒的汞蒸汽,更加隱蔽地鉆進了衣柜、地板和地毯等地方。
你知道一支標準的水銀體溫計里含有多少水銀?答案是1克。別看它的數量不大,但當它全部蒸發后,可以使一間15平方米大、3米高的房間內的汞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而普通人在汞濃度為1~3毫克/立方米的房間里,只要呆上兩個小時,就可能導致頭痛、發燒、腹部絞痛、呼吸困難等癥狀。不僅如此,中毒者的呼吸道和肺組織很可能會受到損傷,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那,如果把體溫計、溫度計打碎了的話,我們該怎么辦呢?這可就太麻煩啦。科學家們給出的辦法,比較管用的只有撒硫磺。用硫磺中含有的硫來和汞發生化學反應,使其形成形態穩定的硫化汞,不讓它污染空氣。在實驗室里,可以用注射器將汞滴吸起,再用水封存。但在我們一般人家里很難采取這些辦法,只能用一個更簡便一些的:及時把泄漏出來的水銀掃起來倒進下水道,同時馬上開窗通風。可是,這些辦法也只能保證咱們家里的空氣安全了,而水銀里的汞卻跑得更遠啦。
據科學家們分析,這1克水銀的“旅行路線”是這樣的:變成汞蒸汽進入大氣之后,由于汞的存在期為一年左右,它完全有機會“漂洋過海”,隨大氣流向更遠的地方,并在一些湖泊里沉降下來。可能會被湖泊內一些吸收能力強的細菌“吃掉”,然后,這些細菌會在代謝過程中將其轉變為甲基汞,這是一種毒性更強的化合物。在這些細菌被浮游生物食用后,這種毒物就會進入食物鏈:魚吃浮游生物、一些鳥類和哺乳動物又以魚為食……哎呀,真是太可怕了!
科學家至今還沒有找到針對汞污染的有效的補救方法。在貴州省一些開采水銀礦的地方,當地人害怕中毒,已經到了不敢喝當地的水、不敢吃當地的菜的程度。因為這個地方雖然不怎么出產魚類,但科學家已經發現,由于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甲基汞,也致使當地人體內出現了汞含量超標。和魚類相比,水稻中的甲基汞含量要低5~10倍,盡管現在還沒有看出這些水稻里的汞能造成多大的危害,但從長遠來看,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兒童的智商發育,肯定還是會造成影響的。
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從一開始和水銀溫度計打交道的時候,就要格外小心,絕對不能把這個有毒的壞家伙放出來!所以,現在我們在醫院和家里,都提倡使用更先進也更安全的電子體溫計。而對于測量氣溫用的溫度計,平時也要保管好,盡量掛在固定的地方,不要拿來拿去,更不要當做玩具隨便擺弄,萬一哪天把里面的1克水銀放出來,那麻煩可就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