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癡愛海鮮。在悶熱的夏夜,邀三五好友,在熱鬧的夜市小聚,吃著海鮮,小酌幾杯,愜意至極;或赴菜市場精挑細選食材并親自下廚,在夜幕降臨時,全家圍坐在餐桌旁,吹著空調,看著電視,吃著“愛家”招牌的美味海鮮,也不失為天倫之樂。但是,好吃的海鮮偶爾也會給“海鮮控們”制造一些“麻煩”,老王最害怕的就是急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因此每次烹飪時,都小心翼翼地精洗食材。
海鮮烹飪操作不潔,容易引起急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性細菌,最大的特點是無鹽不生長。而赤貝、牡蠣、海紅、泥螺等海產品,都生活在淺海灣泥沙質海底,主要依靠海水的有機物質生存,細菌、病毒和藻類毒素容易在其消化腺內濃縮聚集。相關資料表明,約40%的海產品中帶有副溶血性弧菌,如墨魚、海魚、海蝦、海蟹、海蜇等,當人們吃了被細菌、病毒等污染的海產品后,很容易患上腸道疾病。
認真清潔海鮮很有必要,掌握一些小竅門,可以吃得更放心。首先在選購海鮮時要注意海鮮是否新鮮。由于海產品中富含蛋白質,是大腸桿菌等細菌衍生的溫床,吃前一定要充分加熱。副溶血性弧菌也有其自身的弱點:①它對溫度敏感,56攝氏度時5~10分鐘即可死亡;②它喜歡鹽卻怕酸,在pH值小于6的環境中就會死亡。因此,我們在吃海產品尤其是新鮮海產品時,不妨蘸點食用醋,將海產品放在醋里1分鐘,副溶血性弧菌就會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