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上,宮頸糜爛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而且想要徹底治愈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屢治屢愈,屢愈屢發,較難根治,患者十分痛苦。那么,宮頸糜爛究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疾病?為什么難以徹底治愈?究竟是疾病沒有徹底治愈呢,還是當初確實是治愈了,現在又復發了呢?
有位病人,當聽醫生說她患了“宮頸糜爛”后,十分緊張地問醫生:“好好的在里面,怎麼會爛了呢?以后會不會爛掉啊?”其實,“宮頸糜爛”在醫學上只是一個病理學上的稱謂而已,在臨床上屬于一種叫“宮頸炎”的疾病。宮頸糜爛是子宮頸炎癥在病變過程中的一個局部特征,是由于宮頸表面鱗狀上皮脫落,上皮下的血管被顯露出來,使宮頸表面呈紅色病損,肉眼看上去好像是糜爛了。由于臨床沿用很久,已成習慣,但很容易引起患者的誤會,增加不必要的顧慮和緊張、恐懼的心理負擔,所以,有人建議取消這個稱謂。那么,宮頸好好地“深藏閨閣無人識”,怎么會得了炎癥呢?
引起宮頸炎的原因有三大因素。
一是機械性的刺激或損傷:長期慢性刺激是引起宮頸炎的主要誘因,如已婚婦女約半數以上罹患宮頸炎,其原因就是與性生活有一定關系。此外,流產和分娩,可引起宮頸裂傷和細菌侵入,從而造成子宮頸炎。又如診斷性刮宮、人流等器械損傷宮頸,也可導致炎癥。
二是感染了病原體:常見的是化膿菌,包括引起淋病的淋球菌感染(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化膿性細菌),都可引起子宮頸炎。
三是化學物質的影響:例如使用比例不當的酸性或堿性溶液沖洗陰道,可造成陰道炎或(和)子宮頸炎。
宮頸炎難治的原因,是由于子宮頸管內膜的柱狀上皮較薄,抵抗力較弱,加上陰道皺襞較多,使病原體潛伏在其中,感染不容易被徹底清除。那么,宮頸糜爛屢治屢愈,屢愈屢犯,難以徹底根治,究竟是病情復發了?還是又重新感染了呢?
對于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需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些病人在當初的時候,確實是治療得比較徹底的,可是后來又得病了,是因為引起宮頸炎的因素依然存在。治療后如果致病因素還是存在的話,那么,舊病復發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例如,許多丈夫在性生活之前,對自己的生殖器官沒有進行清洗,這就容易將肉眼看不見的致病菌帶入妻子體內,導致重新感染,使病情難以徹底治愈。其實我們每個人,每天一雙手要接觸許許多多東西,手上沾滿了許多細菌。好多男士都沒有如廁前洗手的習慣,這樣就會將致病菌帶到自己的生殖器上,在性生活時再傳給妻子,以致妻子病情難以徹底治愈。因此,要治愈此病,僅僅依靠病人還不夠,還得丈夫積極配合。作為丈夫,為了妻子的健康,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改掉不良的習慣。
當然,也有一些病人屬于病情復發。引起復發的原因,是因為致病菌隱藏在較深的宮頸管內。這些致病菌雖然是“星星之火”,可是一旦時機成熟(例如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就會發生“星火燎原”;有些病人雖然做了宮頸切除,但是切除得不完全;等等,這種種因素均增加了宮頸炎徹底治愈的難度。
當然還有第三種情況,那就是疾病復發和重新感染同時存在。那么,病人這次復發究竟是屬于哪種原因呢?在臨床上難以區分,臨床醫生也著重于治療,不會認真區分的。作為病人,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復發,那才是重要的。如何預防呢?最重要的是保持外陰局部清潔,節制性生活,出現癥狀及時治療,治療務必徹底,定時隨訪,是降低宮頸炎發病率和治愈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