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元月9日逝世的雷潔瓊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享年106歲。她在一個多世紀的人生歷程中,見證了20世紀我國歷史的變遷。親歷下關慘案,與毛澤東一起商談建國大事,出席開國大典……她為我國的民主事業奮斗終生,也為教育工作孜孜不倦地耕耘。百歲時被授予“最佳健康老人”,同時獲贈“華夏女壽星”“幸福老人特別獎”的雷潔瓊,在105歲時,仍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談鋒頗健;身材勻稱,體重保持在54公斤左右,血壓穩定;聽力和60歲的人一樣;佩戴的近視鏡度數并未因歲月的積累而增長,依然是大學時代的300度。
底子好,重鍛煉
雷老出生在廣東臺山,幼時身體瘦弱多病。正是這個緣故,她在廣州女子師范學院上學時特別注意鍛煉身體,積極參加籃球、排球比賽。后來在美國留學期間,還學會了游泳、騎馬和打網球。雷潔瓊說:“我現在身體的底子,主要還是年輕時打下的。”作為國家領導人、社會活動家和我國社會學界的老前輩,雷老的公務、社會活動繁忙,沒有條件像一般老人那樣去打拳、練功,然而她卻把外出視察當作運動的好機會。雷老90歲那年去承德視察時,曾一口氣登上了外八廟中普陀宗乘之廟的254級臺階。京九鐵路全線貫通后,年過九旬的雷老前往京九沿線視察。在上井岡山時,接待人員考慮她年事已高,請她坐藤椅上山,但她卻婉言謝絕,與其他人一起拾級而上,然后又步行下山。
雷老說:“現在畢竟年紀大了,有一點活動,運動量也很輕微。”她還說:“我不懂醫學,但是我相信,經常工作,經常想問題,也是鍛煉。只要腦子不出毛病,其他‘零件’的機能也都可以保持得很好。”腦力鍛煉是身體鍛煉的一個不可缺的部分。
生活規律,飲食清淡
雷老平時堅持多年養成的生活規律,每天早晨5點醒來,并不立即起床,而是靠在枕上閱讀文件、報刊,白天參加一些社會活動。中午適當休息,晚上9點鐘入睡。
雷老的飲食很清淡,飲食習慣幾十年一貫制。早餐喜歡喝小米和玉米面粥,午餐只吃一碗面條或米粉,晚餐則吃米飯、炒菜。她不喜歡油膩的食物,偏愛新鮮蔬菜。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即使逢年過節也不多進食,而且從不飲酒。
問她吃不吃補品時,雷老說:“我現在只是根據醫生的建議補點維生素,基本不服藥,補品就更不吃了。”陪伴她20年的秘書高志芬總結說:“許多人問雷老長壽的秘訣,我體會:一心為公、無私奉獻、愛國愛民愛他人,是雷老的幸福觀,也是雷老長壽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