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王先生,半年前因長時間吹空調,出現打噴嚏、流涕、鼻塞、頭痛等癥狀,自以為是感冒,吃感冒藥一直未好。又過了段時間,王先生發現不對,哪有感冒一個月都不好的呢?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為過敏性鼻炎,開了雷諾考特噴鼻劑和西替利嗪口服藥,上述癥狀就緩解了。今年冬季王先生又出現上述癥狀,再次用雷諾考特噴鼻劑和西替利嗪口服藥,效果依然不錯。
36歲的李女士,幾年來一到秋季就出現鼻塞、鼻癢和大量水樣鼻涕,每天須多次換洗手帕。第一年發病時,李女士自認為是感冒或熱傷風,但第二年、第三年……在同一季節同一時間又出現相似癥狀,這才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主要取決于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過敏體質,其次是過敏原。其癥狀是反復發作,突然發生鼻塞、鼻癢、連續打噴嚏、多量清水樣鼻涕。如果治療不及時,還會伴有頭痛、頭暈、聽力下降和胸痛、胸悶、咳嗽等癥狀,這可能就是過敏性鼻炎并發癥。
分類分程度治療
過敏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十個人中就有一位患有過敏性鼻炎。根據發病有無季節性特點,將其分為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和常年性過敏性鼻炎。, 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主要由花粉引起,故又稱花粉癥。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節便開始發病,季節一過,多數病人不治而愈。常年性過敏性鼻炎主要由接觸的某些過敏原引起。①吸入性過敏原:如室內外塵埃、塵螨、真菌、動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②食物性過敏原:如魚蝦、雞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③某些接觸物:如化妝品、汽油、油漆、酒精等;④其他因素:如某些細菌及其毒素、冷熱變化、內分泌失調或體液酸堿平衡失調等。
根據過敏性鼻炎癥狀的嚴重程度以及對社會、學習和工作的影響,可以將過敏性鼻炎分為輕度和中一重度。應早期干預,根據病情程度進行規范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非特異性治療和特異性治療(脫敏治療)。非特異性治療常用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包括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丁等)和糖皮質激素氣霧劑(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糖酸莫米松等)。第二代抗組胺藥物無困倦、嗜睡等副作用,作用時間長達24小時,對緩解流涕、噴嚏、鼻癢和眼部癥狀有良好療效,對鼻塞有改善作用,最好持續用藥;糖皮質激素氣霧劑可以全面控制鼻部炎癥,預防復發,是過敏性鼻炎的首選給藥方式。脫敏治療就是把引起過敏性鼻炎的過敏原配成藥物,通過舌下含服或者注射的方式進入到過敏性鼻炎患者體內,使患者逐漸適應,不發生或少發生變態反應或減輕變態反應癥狀。對于吸入性過敏原檢查強陽性者、過敏種類單一或較少者、癥狀較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合并有哮喘或有發生哮喘的傾向者,可考慮進行脫敏治療。
但是,不管選擇哪種治療,避免接觸過敏原都是首要一步。對已經明確的過敏原,應盡量避免與之接觸。冬天外出最好戴上口罩,避免與冷空氣接觸;對花粉過敏患者在花粉播散季節盡量減少外出;對真菌、粉塵過敏患者應保持室內通風;對動物皮屑、羽毛過敏者應避免接觸動物、禽鳥等。
莫讓傷害繼續延續
過敏性鼻炎如果治療不及時,會引發支氣管哮喘、鼻竇炎、分泌性中耳炎、過敏性咽喉炎、鼻出血、嗅覺減退等疾病。以往認為,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哮喘是兩種獨立的疾病,現在認為它們實際上是“同一氣道的同一疾病”。據統計,過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發病率較正常人高4~20倍。過敏性鼻炎和哮喘須同時進行積極干預和治療。即使是單純的過敏性鼻炎也必須積極治療,防止其誘發哮喘。
近年兒童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有所升高,有報道稱,每5個3歲以下嬰幼兒中,就有1個患有過敏性鼻炎;每2.5個6歲以下兒童中,就有1個患有過敏性鼻炎。有哮喘或過敏性鼻炎家族史的小兒,發生過敏性鼻炎的風險較普通人群高2~6倍,發生哮喘的風險高3~4倍。兒童過敏性鼻炎可以引起支氣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咳嗽等疾病,因此需要引起家長重視。其治療應當遵循與成年人相同的原則,但需要減少劑量,并對不良反應加以關注。預防的方法是減少孩子和過敏原接觸,另外,孩子要經常鍛煉身體,加強體質,增強抵抗力,經常用冷水洗臉,使皮膚受到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提高鼻部的御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