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降糖藥要“量體裁衣”
宋麗華
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種類繁多,有進口藥、國產藥,長效藥、短效藥,還有西藥和中藥。西藥降糖藥又分為磺脲類、雙胍類、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類、噻唑烷二酮類、糖苷酶抑制劑類及胰島素等。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不能用價錢來衡量藥物的好壞,而要選擇那些更適合自己病情的藥物進行治療。
一看患病的類型
臨床實踐證明,1型糖尿病患者必須選用胰島素治療;而那些不伴有酮癥酸中毒、尿毒癥等嚴重并發癥的2型糖尿病患者,則適合選用口服降糖藥。
二看血糖升高的時間
餐后血糖升高而空腹血糖正常者,適合選用拜糖平等糖苷酶抑制劑類降糖藥;餐后血糖升高并伴有空腹血糖輕度升高者,適合選用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類降糖藥。如果病人的空腹血糖顯著升高,則無論其餐后血糖是否升高,都應選用磺脲類、雙胍類或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
三看患者的合并癥
雙胍類降糖藥對合并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比較合適,但不適合于合并胃腸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禁用于合并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通氣不良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對存在胰島素抵抗(指機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性下降)的糖尿病患者比較合適,但合并有嚴重肝病的糖尿病患者則應禁用。
四看患者的年齡
相比較而言,年輕的糖尿病患者對疾病更有耐受力。年輕人出現低血糖時,會出現乏力、出汗、頭暈等癥狀,有利于對其進行及時救治。而老年人出現低血糖時,因為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在短時間內不容易被發現,會延誤救治,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故血糖值較高的病人和年輕的糖尿病病人,適合選用降糖效果較強的藥物,如胰島素、優降糖等。而血糖值不是很高和年歲大的糖尿病病人,則更適合選用較溫和的降糖藥,如達美康、糖適平等。
五看患者的體形
體形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適合選用二甲雙胍等雙胍類藥物;體形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則應優先選用優降糖、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齊特等磺脲類或諾和龍、孚來迪等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類降糖藥。
此外,西藥的降糖效果較好,不含西藥成分的純中藥,降糖效果較弱。但有些中草藥,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癥狀及延緩糖尿病的發展等方面,卻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如糖脈康等。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病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治療,療效會更好。
穴位按摩治療慢性咽炎
郭旭光
慢性咽炎四季均可發病,表現為咽部不適,如干燥、刺痛、瘙癢、燒灼、異物感等,有的伴有長期干咳或咯出粘稠痰液等癥狀,每遇講話過多、生氣或天氣變化時癥狀會加重。咽喉檢查可見局部黏膜有暗紅色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如珠。中醫認為,本病多由陰虛痰熱阻滯咽喉所致。筆者采用穴位按摩法治療此病,每獲良效。現介紹如下,供患者試用。
1 用中指指端點揉廉泉(頸部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凹陷處)、翳風(耳垂后下緣,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下關穴(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處,合口有孔,張口即閉)各100次。
2 用力拿捏大魚際(手掌內大拇指根部肌肉豐實處)、少商(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0.1寸處)、合谷穴(虎口上)各20~30次。
3 用雙手大魚際按揉太陽穴50次。
4 拿捏太溪(足內側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太沖穴(足背第1、2趾縫間向上1.5寸處)各30~50次。
5 用拇指指腹推下橋弓(耳后翳風至鎖骨上窩中成一直線)左右各10次。
6 用力拿捏風池穴(后發際頸椎兩側凹陷處)10次。
7 用中指指端按壓廉泉、翳風穴,各振動1~2分鐘。
上述療法每天按摩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一般堅持1—3個療程可獲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