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與健原的兩面派
鎘是環境中普遍存在的金屬元素,低濃度、靜悄悄地廣泛分布在巖石、沉積物和土壤之中。從1912年日本富士山地區鋅冶煉公司導致周圍地區的鎘污染開始,到如今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鎘這個藏在“深閨”的重金屬在工業化進程中大顯身手,廣泛應用于電鍍、色素和制造合金、焊料、電池、半導體原件等,但是直到1954年確診日本痛痛病患者后,人類才知道鎘對健康的殺傷力。
鎘進人人體后的排出速度很慢,人腎皮質的鎘生物學半衰期是10~30年。慢性鎘中毒潛伏期最短為2~8年,一般為15~20年,因此平時我們是感覺不到的,但其對身體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可小視。鎘是生命活動的殺手,健康身體里應該如初生嬰兒般沒有一丁點兒鎘。我們體內逐漸蓄積的鎘都是對身體有害的負荷。鎘可以在人體內發揮金屬雌激素作用,目前研究普遍認為最嚴重的是結締組織損傷、生殖系統功能障礙、腎損傷、致畸和致癌,引發人類乳腺癌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實。鎘進入人體的三途徑
經口:鎘并不容易被消化道吸收,人體每天從食物中攝人的鎘只有1%一5%被胃腸道吸收。這點值得我們竊喜一下。但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一位體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允許攝入鎘的最大量是60微克。非鎘污染地區的居民每天攝入的鎘通常不會超過40微克,這兩者之間的安全區間很小,所以,鎘攝入量還是備受關注的。
經肺:那些居住在電子垃圾污染區的孕婦,如果妊娠期常在公路上溜達,呼吸進去電子垃圾在處理時產生的攜帶鎘的塵埃和氣溶膠顆粒,就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死胎、低體重兒等。同理,煙草生長在鎘污染環境中,加工工藝是無法去除的。煙霧繚繞中的鎘一半被吸煙者自己吸進肺里了,另一半就禍害被動吸煙者。呼吸系統吸收鎘的本領比消化道至少強6倍,每天20根煙,也就相當于攝人2-10微克的鎘。
經皮膚:經皮膚吸收的量是極小的,但是經常貼身佩戴含鎘的仿貴金屬飾品,日積月累也是需要警惕的。
主動出擊環境鎘污染
對于消費者而言,肉眼無法識別食品、空氣是否被鎘污染。那么,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保持營養水平的均衡比如說鎘污染造成的痛痛病,患者通常處于一個比較差的營養狀態,低蛋白、低鈣、低鐵等。但是過猶不及,過多地攝入鐵、鋅,兒童過多補鈣,對身體健康也有負面影響。
食物多樣化每天攝人豐富多樣的食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鎘暴露的風險。文獻報道,螃蟹和動物腎臟容易鎘超標,所以不要總是吃這些東西。蔬菜也是鎘暴露風險的重要來源,更需要多樣化,黃瓜、豇豆、冬瓜、番茄的鎘含量相對較低,菠菜、芹菜、小白菜、蘿卜、大白菜等相對較高。
戒煙這是我們自己能夠掌控的。
其他不用電鍍鎘的金屬容器盛裝酸性食物,不用顏色過于鮮艷的印花玻璃制品直接盛裝食物和水,不要給孩子啃咬把玩過于鮮艷的玩具。
不要陷入消費主義的陷阱電子產品淘汰得慢一點,再慢一點;盡量買環保電池;鎳鎘電池都集中處理。這些,我們可以爭取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