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切學科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其職責不在于給學生講深講透多少篇課文,或傳授多少語文知識,而在于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的習慣,在于訓練學生正確的表達思想的能力。語文教學應該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工作、發展、創造打基礎。基于這種認識,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并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行的語文教學方法。用這種方法教育學生學語文,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用這種方法教學,學生學來輕松自如,興趣盎然,老師教來也毫不費力,得心應手。這種方法有些類似于體育教練訓練運動員,我稱之為“教練式”教學法。具體做法如下。
一朗讀訓練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有助于對文義的理解。讀得多了,便能教育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分析、理解能力,也就無形中提高了人的思維品質。如何進行朗讀訓練呢?
1.精選朗讀材料
中學課本中提供的值得反復背誦的材料非常有限。我們除了要求學生背誦課本所要求的必背篇目外,還要提供大量的值得學生去朗讀的材料。這些材料應該是或富有哲理,或蘊涵美好、善良的感情,或音韻和諧,易于朗讀,要情文并茂,情理俱佳,是人類思想和語言的精華,是經典之作。
2.開展朗讀訓練
選好材料之后,就可以訓練學生朗讀了。訓練一定要充分,要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這時教師就像是一個體育教練,先簡單提出朗讀要求,再做范讀;也可以提供相應的音像資料給學生,之后讓學生照著樣子反復練習。練習過程要多樣化,不要一遍一遍地齊誦,因為這樣容易產生疲乏感,最終失去讀的興趣。訓練時要求一些人在讀,一些人在聽,可以男女生交替讀,各小組輪流讀,一排一排輪流讀。認為自己讀得好的人讓他單獨作示范讀,教師只是適時地評價、點撥、糾正和示范。這樣的訓練能激發學生的競爭心,滿足他們的表現欲。在訓練中,學生能感覺到自己朗誦能力迅速提高,背誦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讀書的興趣將逐步變得濃厚起來。為了鞏固訓練成果,使學生背的東西成為一種終身記憶而不是暫時記憶,可以經常性地搞一些大范圍的朗誦比賽。
二寫作訓練
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賴于訓練,而不僅僅是寫作技巧的講解與分析。寫作能力的訓練分三步:仿寫—變化—創新。
1.仿寫訓練
就像訓練體操運動員先練一個個分解動作一樣,作文訓練也可以由單項模仿開始。以學會寫人為例,我們如何訓練呢?先單項訓練,每次仿寫只側重一種技巧。如仿照魏巍的《我的老師》學寫以具體事件表現人物精神品質;仿照《一面》和《小橘燈》中寫人物外貌的方法練習以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精神面貌;仿照《一面》中對茅屋的描寫和《小橘燈》中對小姑娘的家中擺設的介紹學會以環境描寫烘托人;仿照《愚公移山》和《扁鵲見蔡桓公》學會以語言描寫展現人物思想性格;仿照《賣炭翁》和《在烈日和暴雨下》學會以環境渲染烘托人物命運……一定量之后,就可以做綜合訓練了,這就好像體操運動員練好一個個分解的動作后需要編排成一套完整的動作一樣。綜合訓練要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如寫《我的媽媽》,可以這樣要求: 用一兩個詞概括媽媽的性格特征,如“慈愛” “能干”“勤勞”“樸素”“積極”“樂觀”“善良”等,并有理有據地進行介紹和敘寫; 至少用上三種表現人物的手法;要寫出真情實感;字數要在600字以上。
提出要求后,可先讓學生討論,再推舉學生代表口頭作文,讓聽的學生作出評價,指出優點和尚需完善的地方。學生寫好文章交上來后,要及時批閱,只要四點要求全部符合就給滿分,公開表揚得滿分的同學,這個做法類似于觀眾給賽場上表現出色的運動員喝彩。把滿分作文掛在墻上展示,這樣既使寫得好的學生獲得成就感,又使寫得不太好的學生得到示范的材料,明確奮斗的具體方向。
2.變化——快速構思訓練
這個方法就是當作文題擺在學生面前時,積極引導他們去聯想學生腦中存放的所有與此題相關的語言素材,將這些材料進行巧妙的“嫁接”和“組合”,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此法最適合成績中等的學生在考場上使用。訓練有素的學生可以用此法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出最佳的水平。
3.創新訓練
當學生的語言素養和思想素養達到一定的境界時,就應該鼓勵學生擺脫前人思想和技法的束縛,無拘束地、獨創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時候學生已經很熱愛寫作了,教師幾乎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享受寫作的樂趣。
當老師帶領學生做完這些工作后,他還需要做些什么呢?當然只有期待,而訓練有素的學生是絕不會使你期待落空的。
欲采用教練式教學法教語文的老師,請牢記教師育人的手段——說服,示范,激勵,訓練和期待。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委黨校)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