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要體現“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首先必須從導入教學開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那么如何更好地導入新課?要堅持正確的導入原則和選擇較好的導入方法。
一數學新課導入原則
1.新課導入要符合科學性。導語的設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有的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是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還有的雖然從內容上看關系不大,但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教學內容的講授和學習也是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一切,都應從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出發。那些違背科學性的導入,盡管非常生動、非常精彩,也不足取。
2.新課導入要體現啟發性。如果設計的導語不能啟迪學生思維,學生是很難進入角色的。以“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學時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一個很大的數,比如8 970 000、1 900 000 000。然后教師指出:“這種數的位數很多,怎樣讀好這種數和寫準這種數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
3.新課導入要增加互動性。具有互動性的導入,才有學生的積極參與,而不是等待問題的出現。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兒童好奇心強,如果在上課伊始,注意設計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就能牢牢抓住兒童的注意力。
4.新課導入要加強針對性。新課導入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切記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追求形式花樣,甚至故弄玄虛、畫蛇添足,更不能占用過多的時間削弱其他教學環節。
二數學新課導入方法
1.故事導入。這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好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聯想,變好奇為興趣,引起學生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構思相關的故事。如學習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時導入:
師:從前,在美麗的湖邊,住著一老一少兩個漁夫。有一年,他們從4月1號起開始打魚,并定了一條規矩。老漁夫說:“我連續打3天魚要休息一天。”年輕漁夫說:“我連續打5天魚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們,他可以選哪些日子去呢?同學們會幫他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
學生嘗試:有的一邊想一邊在紙上寫,有的直接在日歷紙上找,過了一段時間,小組開始議論起來。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得講究一些方法。建議同桌兩位同學可以通過分工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找老漁夫的休息日,另一位找年輕漁民夫的休息日,然后把兩人的結果合起來觀察,就比較容易了。
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小組交流,完成了學習任務。
老漁夫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年輕漁夫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們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
以上故事為下面學習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提供了素材,積累了經驗。
故事導入宜短忌長,故事本身要能說明問題,教師有時還需要啟發引導,才不會使學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
2.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導入就是教師恰當、巧妙地利用音樂、幻燈、錄音、錄像等電教手段,把形 、情、境、理融于一體來渲染課堂氣氛,為學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從而用一種別具一格、饒有趣味的方式來達到引入新課的目的。如教學三年級“秒的認識”可這樣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過節嗎?有一個咱們中國最傳統、重要的節日,你們都會得到壓歲錢,這是什么節日?(春節)
師:(放映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課件)新年的鐘聲馬上就要敲響,開始倒計時了,一起來。(師生一起倒計時)
師:過年真好!我們又一次聽到了新年的鐘聲。誰知道,剛才咱們倒數的5、4、3、2、1是用的什么時間單位?(秒)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是時、分。要計量很短的時間,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3.以舊引新。由遷移規律可知,當新知識與舊知識聯系緊密時,教師就可以把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抽出來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引進新知搭橋鋪路,形成正遷移。例如,教學“百分數應用題”之前,可先復習分數和百分數的轉化及分數應用題。如一桶汽油倒出 2/5剛好12升,這桶汽油共有多少?然后將題中2/5改為40%,讓學生計算,巧妙地把百分數應用題與分數應用題聯系起來,這樣導入新課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小學)
責任編輯:李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