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個好的問題,能在學習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一種“沖突”,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那么如何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一設計趣味性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新課開始可通過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小故事、小游戲,適當增加趣味成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數學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
例如,在“等比數列前n項和”一節的教學中,可創設如下有趣的問題情境:國際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棋盤上共有8行8列,構成64個格子。關于國際象棋有這樣一個傳說,國王要獎賞象棋的發明者,問他有什么要求,發明者說:“請在棋盤的第1格里放上1顆麥粒,在第2個格子里放上2顆麥粒,第3個格子里放上4顆麥粒,在第4個格子里放上8顆麥粒,依次類推,每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第64個格子,請給我足夠的糧食來實現上述的要求。”國王覺得這是不難辦到的事,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認為國王有能力滿足發明者的上述要求嗎?進而提出問題:你能表示出應該獎給發明者的麥粒數嗎?
問題提出后,學生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躍躍欲試,學習主動性很快被調動了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究中,從而啟發學生思維。正如俄國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二設計應用性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具體的實例,在分析、綜合、抽象的基礎上概括出概念、命題的本質屬性,體會數學的應用性,啟發學生思維。
例如,在“均值不等式”一節中,可設計如下一個實際應用問題,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均值不等式定理。
某商店在節前進行商品降價酬賓銷售活動,擬分兩次降價,有3種降價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a折銷售,第二次打b折銷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b折銷售,第二次打a折銷售;丙方案是兩次都打■折銷售。請問:那一種方案降價較多?
學生通過審題、分析、討論,基本上能歸納為比較ab與(■)2的大小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用作差比較法得出ab≤(■)2,即可得 ■≥■,從而回答了實際問題,同時,也得出了均值不等式定理。
以上的應用問題,貼近生活實際,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觀察、聯想、抽象、概括、數學化的過程。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會想學、樂學、主動學,學生的數學概括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三設計疑惑陷阱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必須加強推理與證明的訓練,使學生訓練中養成嚴謹地進行推理、證明的習慣,做到推理守規則,證明有依據,及時糾正學生在推理中出現的錯誤。教學時,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練習的反饋信息,有意識地出示錯誤證法:
例如:設實數x,y滿足3≤xy2≤8,4≤■≤9,則■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錯解:由4≤■≤9整體平方得,16≤■≤81,(1)
又 3≤xy2≤8(2),(1)式除以(2)式得,■≤■≤■,即■的最大值為■。
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辨析,以上解法對不對,若不對,錯在哪里,讓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
四設計開放性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例如,直線y=2x+m與拋物線y=x2相交于A、B點,求直線AB的方程。問:需要補充什么恰當的條件,使直線方程得以確定,并求出確定的直線方程。
此題一出,學生的思維便活躍起來,補充的條件形形色色,例如:①∣AB∣=■;②若O為原點,∠AOB=90°;③AB中點的縱坐標為6;④AB過拋物線的焦點F。涉及的知識點有韋達定理、弦長公式、中點坐標公式、拋物線的焦點坐標,兩直線相互垂直的充要條件等,學生實實在在地進入了“狀態”,參與了問題探究的全過程。不僅對知識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而且從中受到觀察、猜想、分析等思維方法的啟迪,思維品質獲得了培養,增強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不僅要在教學的引入階段引起學生注意,而且應當隨著教學過程的展開,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并形成高潮。教師要利用精心設計的問題,引起認知沖突,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建湖縣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李 林